分享

第259本书 |《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国-李雪)

 gfergfer 2020-08-13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李雪,是知名心理学专家,从事心理学研究近10年,她被誉为“中国最具灵性的心理学专家”,目前出版的书籍有《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婚姻最大的杀手是付出感》等。

作品简介

《当我遇见一个人》是一本关注母婴关系的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亲子关系,也聊女性的自我成长及家庭亲密关系的构建。这本书,不仅是为了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且是为了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从自己内在的痛苦模式中解脱。

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 █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里处于“正常自闭期”。这个阶段的婴儿对外界的反应很少,基本上只有吃和睡。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关注与回应,那么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

█ █ 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婴儿会莫名其妙地夜哭、焦躁,有可能是因为感受不到妈妈的存在。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应该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

█ █ 妈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多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能够很好地增加心与心的联结,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

█ █ 当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到家庭中,他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父母看见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通过一堆“正确”的数据来评价和矫正自己。

█ █ 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所谓“延迟满足能力”,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延缓眼前的利益满足。

█ █ 养育一个生命,对于童年幸福的女人来说,很多困难可以自然而然地克服,辛苦是必然的,但不会觉得自己做出了巨大牺牲,享受亲密的幸福感是远大于付出感。

态度:

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 █ 不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若孩子希望和你交流、共同玩耍,请尽情回应孩子,与他的感受共振,如同协奏曲一般彼此呼应,幸福感十足;若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请给予他自由、不被打扰的空间。

█ █ 父母可以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要避免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路”去限制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无须全部了解,但需要时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想,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

█ █ 被训导明白的规则,并不能保证被遵守,只有在内心感受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规则,孩子才能轻松自在地遵守。孩子无须刻意培养,给予充足的爱,放任孩子自由发展,他就会展现无限的可能性。

█ █ 父母每一次向孩子灌输“正确知识”,都是在剥夺孩子自由体验的权利。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请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 █ 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整体来说,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其实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图片原创:「缩书」团队

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

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 █ 当孩子一身汗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我们球队今天赢啦!”如果妈妈回应“你的衣服好脏”,属于无关反应;回应“赢球又不能算成绩”,则是情感逆转。

█ █ 当孩子悲伤、哭泣、愤怒时,我们容易把孩子的情绪评判为“不好的”,然后出于自己的焦虑,希望孩子赶快停止。这样的做法也许有效,但孩子的能量被阻塞,能量长期阻塞会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生理疾病。

█ █ 孩子天然地会通过完整体验自己的情绪而自我疗愈,能量释放了,就不会形成心理创伤。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们一起扩展了孩子生命的广度和深度,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不打扰,如果孩子需要,就在旁边安静地陪伴。

█ █ 冲突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之一,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如果父母制止和评判,就会让冲突真正变成阻碍成长的坏事。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若不存在病态性地以大欺小,或者在冲突中使用枪支、刀具等危险物品,原则上家长是不应干预和评判的,除非孩子主动要求家长介入。

█ █ 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陪伴时间的多少,而在于陪伴质量的高低,只有当家长完全不想改变孩子时,才可以真正陪伴孩子。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是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改变本身就会让对方感到抗拒。

内在:会痛的不是爱

█ █ 在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能否保持界限,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盛。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的控制,都是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 █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人只有当真实感受被确认时,才会产生幸福的存在感。父母一旦中了“正确观念”的毒,就会漠视甚至完全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家庭便成为地狱。

█ █ 父母可能婚姻不幸福、工作不理想,即使有一大堆缺点也不要紧,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要父母能管住自己,不试图去教育孩子怎么生活、怎么思考,孩子就可以活出远超出父母想象所及的精彩人生。

█ █ 自己童年不快乐的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确实不容易。那些已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更会让父母感到焦虑、自责,父母不是神,无须完美,但可以保持自我觉察,做诚实的父母。

█ █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要分开,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大人处理大人的麻烦。如果孩子为父母感到担心,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大人之间的事情会自己处理,请你放心。”这样,孩子会有踏实的安全感,能够专心发展自己,同时学习到父母自我负责的态度。

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 █ 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 █ 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保护孩子的潜意识不被写入限制性信念,他未来的发展就不会受制约。

█ █ 自以为是的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各种金钱观,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学会节制”“金钱来之不易”等,这些写入孩子潜意识的信念,果然给孩子创造了“赚钱非常辛苦”的现实,而且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还经常买回自己并不真心喜欢的东西。

█ █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父母自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能够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到父母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地以自认为正确的理由,强行向孩子传递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会变得如父母一样,被束缚在所谓正确的人生道理之中,活得沉重压抑。

█ █ 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婴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这个机会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样迅速成长。如果没有知觉和成长的意愿,结果很可能是父母没成长,孩子也继续成为苦难的轮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