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看蒋琬教你如何踢好“头三脚”?

 人之意 2020-08-13

大凡新官上任,都愿烧好“三把火”,踢好“头三脚”。然而,“头三脚”可不是好踢的。有的踌躇满志,趾高气扬,情况不明,就拉开了架式,一脚下来,就踢到人上,吓得观众纷纷后撤;有的底气不足,硬充好汉,两脚下来,气喘吁吁,没了后劲;有的虽踢下了三脚,但脚脚踢前任,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人们也不买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头三脚”虽然难踢,但蒋琬却踢的很不赖。

蒋琬“头三脚”难在哪里?

难在他接的是诸葛亮的班上。蒋琬这个人,虽然在刘备身边工作了多年,由于有时候工作懈息,爱喝酒,并不被器重,有一次醉了酒差点被刘备杀了。而诸葛亮却看中了他,认为他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于是,在刘备死后一步一步把他提拔上来,并在临终之前,把他内定为接班人。“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对于诸葛亮的话,刘禅不敢不听。所以,诸葛亮刚刚去世,刘禅就将大权交给了蒋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太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诸葛亮是一代贤相,三国人人知晓,在国内更是威望极高。谁接他的班,人们自然把谁与诸葛亮作比较。一时间,不知有多少只眼盯着蒋琬,看他上任以后如何动作。蒋琬真不含糊,既勇敢上任,又谨慎从事,三脚踢过,众人服了气。

信心足,不自傲,是其头一脚。

蒋琬深知,“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自己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把局势赶快稳定下来。稳定别人的情绪,自己必须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假如自己心里无根,哪怕是有半点的惊慌失措,势必加剧国人及群臣的恐惧心理;如果只有信心,处理不好与大家的关系,满面春风得意洋洋,又势必给人以高傲自大,难与人同之嫌于大局同样无利。《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不戚容,又五幸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

这样,从容不迫而又不盛气凌人,一亮相便给人以好感,“众望渐服”,压住了阵脚。

心眼正,不信谗,是其第二脚。

树大易招风,官大易被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什么样的议论都会不断地灌进耳朵里。凡借着新官上任,来阿谀奉承的,为了取悦上司,抬高自己,往往要压低人,借上司高兴时进谗言。

有个叫杨戏的人,平时沉默寡言,不巴结蒋琬,蒋琬找他谈话,他表现得又很冷漠。与杨戏有隔阕的人见有机可乘,便向蒋琬吹开了风,说杨戏这样做,是对你蒋琬的极大藐视。蒋琬头脑十分清醒,他说,一人一个性格,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才是我最反感的。杨戏心术是正的,如让他拍我的马屁或让他说我的坏话,都违了他的心。他对我默默无语,不加评论,这正是他优点的表现。一句话,把挑拨离间的人顶了回去。

这手,蒋琬做得太好了,如让进谗言者的企图得逞,下边的戏蒋琬就难唱了。

尊先贤,容人短,是其第三脚。

蒋琬头两脚虽踢得漂亮,但总有人认为他比诸葛亮还是差远了。

有个叫杨敏的人直言不讳地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有人把这话传给了蒋琬,并主张治杨敏的罪。蒋琬说:“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我实在是比不上诸葛亮,有什么可追究的?告密的人还是不听,非让蒋琬说说在哪些方面不如,想以“将军”的方式激怒蒋琬,达到惩治杨敏的目的。蒋琬生气地说:

“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糊涂)矣,复何问邪?”

怎么说我也是赶不上诸葛亮,还问什么呢?回答是这样干脆。后来,杨敏犯了错误被关了禁闭,有人认为这回蒋琬肯定要借机报复,杀杨敏的头了。蒋琬依法办事,反倒免了他的重罪。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又公公正正地对待犯了错误的人,充分地说明了蒋琬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宽阔心胸。

凭着这实事求是,有板有眼的头三脚,蒋琬赢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打开了工作新局面。

即将走马上任的朋友,你想踢好“头三脚”吗?不妨看看蒋琬是怎样做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