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补偿效应:不用自己真实照片做头像是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我们不仅可以它用来与朋友、同学、同事进行联系,还可以通过这些社交工具认识一些志趣相投的好友。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会拿自己真实的照片做头像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背后的心理机制。

首先,网络具有匿名、虚拟的特性,人们在社交网络上聊天交友是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网络上更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需顾及太多。

因此,由于网络这种匿名特性,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选择用其他图片来代替自己真实的样子。这样一来,他们会感觉在社交网络中能更自由的表达自己,少了很多真实生活中的顾虑,如果用了自己真实的头像,这种匿名感便不复存在了。

其次,有的人用非真实的头像,是因为戒备心比较重,有过高的自我保护意识。毕竟社交网络具有匿名性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有的人会在网络上缺乏责任感、胡乱说话,或是进行诈骗等。

若用自己真实的照片做头像,会让这类人有机可乘、窥探个人隐私,甚至会干扰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因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些人不愿将自己真实的样子暴露在网上,毕竟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

还有的人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真实的长相或身材缺乏自信,因此采用网络图片来代替真实的自己。自卑的人会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从自己内心给自己合理定位,他们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有不好的地方,包括相貌。因此,自卑的人往往不愿意将真实自己展示给别人,怕别人嘲笑自己丑、或是身材不好。

不仅如此,人们还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当觉得自己形象不好时,就想去补偿这种缺失,于是,有的人会找很好看、颜值高的网图作为自己的头像。其实,这些图片头像反而体现出了他们内心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是一种期望、移情、和寄托。

另一方面。头像还能间接地体现出这个人的性格。比如说用卡通人物作为自己头像的人,往往内心简单、向往童真与美好,用一些黑白头像的人,往往比较犹豫、更爱思考哲学问题。用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图片的人,往往做事追求尽善尽美,希望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等等。

因此,一个人所用的头像可能是这个人性格、做事风格的体现,而那些用自己真实照片作为头像的人,往往比较踏实、值得信任。

总的来说,不用自己的真实照片作为头像,可能是由于在社交网络上对于自己隐私的保护,也可能是因为自卑、敏感,不愿意将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别人。还有就是用其他类型的头像,是自己的某种期望的寄托,是对于自己性格、态度等品质的间接表达。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社交心理学导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