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很黏人,建议你尝试这三种方法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每次送孩子上学,或者是鼓励孩子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孩子都很黏自己,不愿意与自己分开。

孩子亲近父母是好事,但是过于黏人,不仅会影响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影响到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孩子过于黏人,是“分离焦虑”的体现。分离焦虑,指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未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当面对与父母分开的情景时,他们常常会大哭大闹,无法独立探索周围的环境,难以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新环境。

焦虑型人格

这种孩子往往具有焦虑型人格特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旦对对方产生依恋感,就很难离开,缺乏独立性。并且,这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与朋友、恋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比较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如果你的孩子具有焦虑型人格特点,也不必过于慌张,在早期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安全的依恋风格,就能够慢慢改善孩子过于黏人的现象了,具体如何做呢?

建立安全感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当孩子有安全感时,才能更加独立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探索新的事物。

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灌输两个概念,自己深深的爱着他,永远不会离开他。当孩子感受正被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时,安全感也就产生了。

鼓励探索新环境

其次,应该鼓励孩子慢慢探索新环境。当孩子有了安全感后,家长便可以开始鼓励孩子勇敢的迈出探索的第一步。例如,带孩子和年纪相仿的小伙伴玩耍,最开始可以在旁边默默陪着他,几次过后,你就可以尝试不在场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可能一下子难以接受没有父母陪伴的时间。但是,当他们意识到,父母不在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恐怖,自己还是能够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这种与父母分离之后的焦虑感、恐惧感便会逐渐消失了。

锻炼独自适应环境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独自适应环境的能力。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尝试让孩子独处,结果孩子大哭大闹,于是感到了挫败感,便放弃了继续尝试。

然而,独自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而言相当重要,因此,作为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够适应环境。当你不断鼓励孩子勇敢的走出去,给孩子提供大量的锻炼机会后,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不再黏自己了。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