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永远不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因为坏习惯不但有很多“好处”,同时也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坏习惯的“好处”
心理学博士理查德曾出版过一本书——《嗜好心理学:酒精、粗话的隐藏好处》。
理查德博士书中提到:
极少饮酒或大量饮酒的人,心脏病死亡概率更高,而适量饮酒的人,死亡率相对较低。
如果你每天喝一到两杯酒,那你得抑郁症的概率要比滴酒不沾的人低40%。所以,适当饮酒是有益健康的。

除了饮酒,这本书还列举了很多和认知相悖的例子。
比如:“猪窝”一样的房间是有利于创意的产生的。
科学家让两组人分别进入不同的房间进行创意工作。一个房间布置得井然有序,而另一个房间杂乱不堪。
结果发现:混乱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创意
因为整齐有序的环境可能会让你的思维趋向传统的定式思维,而凌乱的环境反而可以启发更有创意的思维。
同样,说脏话其实也有很多隐藏的好处。
脏话,可以强调我们的观点,让我们的语言在辩论中更有冲击力。
脏话还能激发身体的“战逃反应”,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能快速分泌肾上腺素,有能力抵抗或逃跑。

研究还发现,脏话能增加我们的耐力: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把手泡在冰水中,测试他们的耐力。结果发现,如果志愿者在过程中反复说脏话,那他能在冰水中忍受更长的时间。
坏习惯是自我保护
每一种坏习惯,都曾经帮助过我们免受伤害,或是帮助我们表达了自己。
比如习惯性迟到,人们会认为这种人不尊重别人的时间,是难以相处的人。
其实,迟到是我们内心寻找安全感的一种手段。
以下是付费内容
习惯性迟到的人,通常都是比较宅的人。这类人喜欢呆在熟悉的环境之中,一旦进入陌生环境,会觉得失去了掌控感。
所以,迟到就是他们追求自我掌控的办法:尽可能晚的去到别人的地盘,尽可能多的留在自己的领地。
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存在不尊重别人的想法,因为即使是赶飞机这样的事,他们也是“能多晚到,就多晚到”,最后一路奔跑着去机场。

同样,让无数人苦恼的拖延症,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你不愿做这件事。
例如,上司给你布置了一个你不愿完成的任务,或者根本不属于你的任务,但迫于生计你不得不接受。
这时你的心里会充满怒气,但是能对上司发火吗?能迁怒于家人吗?
当然不能,于是拖延就成了表达怒气的办法。
拖延的人,态度上会显得顺从,但内心其实充满了对别人的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发泄。
拖延,就是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

接受,而不是改掉

坏习惯是一种自我保护,戒掉坏习惯意味着失去保护,而对于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它,接受它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迟到,是一种缺乏掌控感的表现,但如果习惯性迟到的人强迫自己不迟到,这就会让他陷入失控之中,这时他会被巨大的恐惧感包围。
最好的做法是接受迟到这件事,认识到“原来我迟到是害怕失控,这是我的自我保护机制。
认识到迟到与掌控感有关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尝试增强自己的掌控感。

比如开车,人在开车时会容易情绪失控,破口大骂。这是因为车会增强我们的能力,让我们快速移动,同时也放大了我们的情绪。
开车可以帮一个人形成掌控感,很多缺乏掌控感的人,学会开车之后,掌控感都增强了许多。
而拖延,意味着此时我们的心里有了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这时强迫自己做事肯定效率不会高,而且容易出错。
当发现自己拖延时,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因为什么而有了不满的情绪?
当找到令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尝试去表达或是接受。
-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