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真的与年龄相匹配吗?这么做你才能混得更好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思维认知水平如果没有跟上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显而易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个体的发展也受限,甚至倒退。
前几天一位朋友来电,说自己没到中年就提前进入了中年危机了:工作不顺心,女朋友冷落自己,家里催婚催育,自己卡里还没有存款……
听着真的很可怜,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他哪里有什么可怜的,浑身只剩下可恨了。
工作之所以不顺心,是因为自己永远都是公司里最被动的那个。

平日里领导交代什么,他就做什么,习惯性的被动接受安排。每次领导让他发言表达意见,或是让他带一个项目,他就立刻打起退堂鼓。时间一长,领导想重用他都变得很难。
跟自己的女朋友谈了半年多了,还不懂怎么沟通,一旦不好意思就自己躲起来。
他的思维习惯,还处于学生时代,以至于现在自己都说“混得太差”。
学生身份时,看待事件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统称为“学生思维”。
哪怕是已步入中年的人,可能都还没有戒掉学生思维,所以说话做事总是屡屡碰壁。

被动接受,思维固化

很多人哪怕早已在职场上拼搏了好几年,都学不会如何主动争取,更有甚者仅仅贪图于安稳和享乐,所以几乎不过问自己手头工作以外的事。
他们认为,只要做好领导下放的任务就可以了。这个说法是没错的,做好分内事是职责所在。
话虽如此,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只需要做好手里的事,就够了吗?
这就好比在读书的时候,英语老师不说明天要听写,你就不会背单词。语文老师不说要抽背,你就不会看书。
中国式的教育里,很大一部分给予都是被动的,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在父母和教师的鞭挞之下,学生的确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就,但是一旦脱离这样的管控环境,又有几个人懂得自觉和自律?

另一方面,长期的固化思维也会导致个体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每天工作只需要提前了解某部分的信息,所以每天就只看这部分,对于其他内容视而不见,抵触新的信息和内容,其中也包括新的技能学习。
这样的结果就如同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一成不变。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一成不变的能力和思维,真的是好事吗?

只扎堆于自己熟悉的圈子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寻找安全区,躲在舒适区里,尤其在社交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想要待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
这就是学生时代“小群体”思维所导致的结果,而且并不值得提倡。
大家都知道,工作之后免不了要重视起自己的圈子和人脉,尤其是在公司里,如果你只跟特定的几个同事交往,那你的圈子就一直处于固化状态,甚至可以被定义为狭窄。

不用别人多说,你也明白,在社会这个“江湖”里,仅仅依靠自己的侠肝义胆,你大概能短暂的小有成就,可是你能走多远,飞多高,更重要的就是人脉了。
多接触一些其他圈子、层次的人,不仅有利于自己了解内部信息,更有利于为今后发展做铺垫。
毕竟行走在外,朋友多一个,路子也就多一个。

没有能力边界的概念

很多人依然天真的认为,无论什么事,只要自己够努力就一定能做好,一定能成功。
作为学生这样想,无可厚非,大部分时候学生想要成功的地方,都是只要努力就能快速见效的。
但是成人之后,进入社会之后,如果你还这样想,那你大概是不想待在现实里,只想活在象牙塔。
一直都有这样的鸡汤:“往死里努力和拼命,逼自己到绝路,就能成功。”
这个话的确没错,这样的精神更是值得学习和弘扬,但是现实跟想象是两码事。

有些东西,你不擅长就是不擅长,你再努力你也做不好。比如,让程序员去感知女性情绪的微妙变化,并给出最佳的应对措施,你这不是在难为大家吗?
有人适合做管理工作,也有人适合做辅助工作,并不是每一个人事主管都适合做CEO。
各有所长是真的,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是白费这个道理,也是真的。
所以你能做什么,取决于你的能力,而不是想法。比起天天做超人梦,认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倒不如专攻自己擅长的方面,成为那个行业的佼佼者。
不要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了,先想想你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有没有跟上你的年龄,与你的阅历是否匹配。
大家都是这么成长过来的,如果可以,也希望能够听听你的过来人意见。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