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曲传谱略考之《醉渔唱晚》

 千冰室 2020-08-13

《醉渔唱晚》最早见谱于1549年的《西麓堂琴统》,据该琴谱所载,“陆龟望与皮袭美泛舟松江,见渔父破影,遂写此曲。”后世亦有琴谱认为该曲为“后世隐流”所作。琴曲描绘的主要是醉渔江上、悠悠自得的潇洒恬逸之态。

(《五知斋琴谱》清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

一、历代传谱概览

《醉渔唱晚》主要见谱于《西麓堂琴统》(1549)、《太音补遗》(1556)、《大还阁琴谱》(1673)、《松风阁琴谱》(1677)、《澄鉴堂琴谱》(1687)、《蓼怀堂琴谱》(1702)、《诚一堂琴谱》(1705)、《五知斋琴谱》(1722)、《自远堂琴谱》(1802)、《裛露轩琴谱》(1802后)、《悟雪山房琴谱》(1836)、《荻灰馆琴谱》(1853后)、《以六正五之斋琴谱》(1875)、《天闻阁琴谱》(1876)、《天籁阁琴谱》(1876)、《琴学初津》(1902)、《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1922)、《沙堰琴编》(1946)等十八部琴谱中。

(北宋 荆浩 《渔乐图卷》局部)

二、曲名、曲调

《醉渔唱晚》,又名醉渔晚唱、醉渔,是古琴传统曲目中非常经典的一首琴曲。

此曲自《西麓堂琴统》收录后至今,其琴曲调式主要采用宫调,惟在音调上各谱略有分歧。历代传谱均以徴音为主,亦有个别琴谱将其定为商音(如《自远堂琴谱》、《悟雪山房琴谱》、《沙堰琴编》等)和宫音(如《琴学初津》)的,主要是因各琴谱对琴曲徽分定音存在分歧,并无本质差别。

(北宋  许道宁 《渔舟唱晚图》局部)

三、琴曲流派与段落结构

(一)琴曲流派

与《潇湘水云》类似,《醉渔唱晚》作为经典的古琴曲目,自收录于琴谱后近五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流派:

一是以《西麓堂琴统》收录版本为蓝本、以《太音补遗》为代表的浙派

后世经《大还阁琴谱》增改,据《松风阁琴谱》载,“(醉渔唱晚)近代失传,唯虞山一派,是以应证耳”,可见此曲虽为浙派琴谱,但后又被虞山琴派所继承。

一是以张孔山传谱、以《天闻阁琴谱》为代表的蜀派

此琴派的代表性版本还有《荻灰馆琴谱》和百瓶斋顾式《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等。

(明 仇英 《渔笛图》局部)

(二)段落结构

在历代传谱中,《醉渔唱晚》的段式结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西麓堂琴统》为蓝本的浙派谱本——十段、十二段式。

最早的《西麓堂琴统》、《太音补遗》均采用十段式,自《大还阁琴谱》始增加为十二段式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惟《蓼怀堂琴谱》收录的版本,段式结构不变,但琴曲标题略有调整和修改。

此类段式结构谱本被《松风阁琴谱》、《澄鉴堂琴谱》、《蓼怀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等十余部琴谱所收录。

(《大还阁琴谱》- [明]徐上瀛)

一种是由张孔山传谱的蜀派谱本——六段、七段式,目前较为流行的、由卫仲乐先生传谱的谱本既是此派谱本。

收录此类段式谱本的主要有《天闻阁琴谱》(六段式)、《荻灰馆琴谱》(七段式)以及百瓶斋顾式《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琴学备要》收录的六段式谱本。

以上谱本均为张孔山传谱,琴曲作者不可考。

《选自《琴曲集成》第25集)

四、曲意

醉渔音节略同渔樵,而渔樵有词可咏,已极流动,此独洒洒落落,毫无拘牵,通体平弹,如闻欸乃,如见徜徉,青山在望,绿水泼怀,扁舟独驾,浊酒浇胸,荡桨归来,芦花深处,高歌未已,暮色苍茫,返照入江,夕阳挂树,流连水圈,笑傲烟霞,真如置身天外,遗世独立,鼓斯调者,会其旨而写其意,则清境宛在目前矣。

——《荻灰馆琴谱》1853后)

(元 吴镇 《芦滩钓艇图》)

醉渔唱晚》一曲,虽然有浙派、虞山派和蜀派之分,但就其琴曲意境上,各谱看法一致,即此曲所表达的是“啸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后人有理解为其醉中带有愤懑嫉世之意的,或为讹传。

(宋 佚名 《江村图》局部)

《醉渔唱晚》之美,依《五知斋琴谱》之解,美在“音古韻奇”,其曲调跌宕欢快,静动相宜,即所谓“静若寥廓,窅若太古,重若老木寒泉,轻若水流花放。”(《五知斋琴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