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修改润色 2014年河南省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答案 两种冲突观点

 柳夫子讲道理 2020-08-14

(四)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认识深刻;2.内容充实、逻辑清晰;3.思维严谨、语言准确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文明生活,从减少过度包装开始

商品的过度包装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充满争议性的问题,环保人士与商家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环保专家毛先生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过度包装代价昂贵,且得不偿失。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包装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0%以上,体积甚至要占到30%以上,比例高,数量大。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由于我国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人为造成如此大量的垃圾不仅处理难度大,而且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压力。除此之外,很多商品的包装成本甚至占商品价格的70%,本末倒置,浪费严重。

对此,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商品包装有自己的经济价值,不能一概而论。靓丽的包装形式满足了顾客的需要,无可厚非,而且商品包装刺激了消费,也就拉动了经济增长,皆大欢喜,何乐不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人情社会,崇尚礼尚往来。礼品首先考虑的是面子问题,够不够档次,这当然要从包装上体现。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通过包装提升商品价值,更好地维系人际关系,无可厚非。环境污染问题无关紧要。     

我认为环保专家毛先生的思路更符合社会发展现实,文明生活的理念,而反对意见则似是而非。  

首先,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路,减少过度包装是大势所趋。根据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并强调将其贯穿在各项工作中,从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解决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减少垃圾总量,实现循环发展必然要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避免人为地增加垃圾产出量,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阶段和发展思路决定的。

其次,过度包装满足的是奢侈性消费需求,不仅不符合四风建设崇尚节俭的思路,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正常的人际交往是社会中的客观现象,无可厚非。但是当商品价格的70%由包装物占据,仅仅为了体现奢侈而过度包装,不仅曲解了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的真实内涵,偏离了正常人际交往的范畴,也严重违背了党和政府提倡的四风建设崇尚节俭的思路。甚至可以说,这种过度包装所体现的奢侈性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歪风邪气。   

最后,过度包装所拉动的消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其造成的社会损失远远超过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要由全社会承担。诚然,商品包装拉动了消费,但这种消费拉动是建立浪费的基础上的,而且过度包装本身制造了大量的垃圾。这种垃圾总量上的增加不仅要由全社会负担,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垃圾问题本就已经非常严重,垃圾处理已经不堪重负。人为制造大量的包装垃圾更使得城市发展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影响身心健康。

由此可见,减少过度包装不仅符合依据十八大首次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路,而且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树立正确价值观,体现一种现代化文明生活理念。

2013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本篇文章系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柳夫子讲道理

柳夫子讲道理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