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顶石刻之圣寿寺

 优游哉客栈 2020-08-14
有石刻的地方通常有寺庙,不过在大足石刻,北山石刻的白塔寺已消失,南山石刻的玉皇观已不存,只有宝顶石刻的圣寿寺,八百年来历经损毁又重建,得以延续至今,香火不断。

到宝顶石刻,须从山脚蜿蜒上到宝顶山山顶,经过大足石刻博物馆,再下山,去到山谷——大佛湾。圣寿寺便在下临山谷的山腰,依山而建。

越过山顶下行,去往大佛湾

站在圣寿寺门前的崖壁上,俯瞰山谷。

山谷

从高处下望圣寿寺建筑群,黑色的屋顶和高挑的檐角在葱茏的林木掩映下,古朴厚重。

圣寿寺一旁,有圣迹池 。


  

圣迹池亭内,立有一释迦牟尼佛站像,石质池底有一双大脚印,并刻字“释迦佛足像”。当地人发挥想象,说这便是大足县名字的由来。尽管大足县实际得名于濑溪河古时的名字大足川,但是当地人更喜欢这个神话,津津乐道。

池畔有舍利塔,后面是指定烧香的地点,正有许多老年人点燃两人高的巨香以示虔诚。

每年的农历二十九,观音生日的这一天,车队从大足城一直堵塞到宝顶山,人山人海,这里更是“香如巨薪,人似潮涌”,盛况空前。“上朝峨眉,下拜宝顶”的说法并非虚言。

释迦舍利塔,南宋作品。方形,三层,每层四面佛像。最初应是方正对称,历经岁月剥蚀,失去对称性而参差嶙峋,固执而落寞地指向天空。

寺门不远处的万岁楼

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当时的蜀献王朱椿,即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来到宝顶进香。之后,当地修建了万岁楼以为纪念。

万岁楼为四层木结构建筑,高21.2米,底层边宽3.6米。楼为八角四重檐,楼层逐渐上收,翘角飞檐,秀美壮观。楼内有几十幅风俗民情的水墨壁画。据说,原本楼内有“当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故名万岁楼,现在牌位已经不知去向。

圣寿寺

寺门,并非围墙与门的简单组合,而是飞檐重阁,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显得大气庄严。

楹联:是名山是灵山五岳归来观宝顶,非梦境非幻境三心扫去见菩提。(三心:贪嗔痴;菩提:觉悟、智慧。)

圣寿寺由南宋高僧智宗大师于公元1178年始建的一座密宗禅院。因智宗大师最早在古佛崖出家,有人猜测圣寿寺在该寺基础上建成。另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古佛崖在智宗大师故乡,即今日之智凤镇,宝顶山是大师跋山涉水精挑细选的另一处宝地。

根据宝顶石刻柳本尊正觉像旁边的碑刻,圣寿寺历史上两次毁于战火,又两次重建。

明代大足县教谕刘畋人1425年勒石《重开宝顶石碑记》:圣寿寺在宋蒙战争中被蒙军一把火烧成白地。明代1412年,蜀献王朱椿游览宝顶,叹惜庙宇倾颓。于是在当地官府帮助下,大足城东报恩寺派出僧人惠妙,于1418年动工重建寺庙,夙夜辛劳,历时8年之久,终于完工,并建成万岁楼,修缮石刻损毁洞窟

清代大足知县史彰1690年勒石《开宝顶碑记》:张献忠屠川,寺庙烬毁。(明末清初四川发生的毁灭性灾难,常常屎盆子一股脑儿扣到张贼头上,清兵烧杀掳掠只字不提。)1683年,应荣昌兼大足知县史彰的邀请,贵州绥阳僧人性超偕师兄弟五人来到宝顶。重建工作比起明代那次艰难了许多倍。记载说,知县史彰资助了种子和农具。说明僧人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荒山野岭,生活的艰辛超出了想象,跟随的僧人有了怨言。性超始终矢志不渝,胼手胝足,历经艰辛,寺庙得以建成。期间,师弟性正劳累而死,完工之际,性超亦操劳而亡。

从宋代智宗大师,到明代惠妙,再到清代性超,寺庙两毁两建,一代又一代的僧人为了心中的信仰,赴汤蹈火。

佛门修行,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寺庙不是避世逍遥、逃脱责任的地方,而是离情去欲、勇猛精进的场所。

圣寿寺平面图

圣寿寺依山而建,从大门进去,越往里走,地势越高。

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四大殿:帝释殿(又名玉皇殿)、大雄宝殿、三世佛殿、圆通殿,山顶另有维摩殿。两旁又有配殿,与正殿形成几进几出的庭院布局,望之庙宇重重,让人慨叹寺庙之广大,殿堂之巍峨。

进入寺门,眼前是四合院一样的格局。

回身面向寺门,从上往下看,格局一目了然。

寺门边廊坊的抱鼓石,两米多高,非常夸张。

抱鼓石,放置宅内,显示非富即贵的身份。一般螺蚌或如意形状,顶蹲狮子。

此处抱鼓是田螺吗?更像葫芦。

四大天王,左右殿各两尊。

帝释殿

帝释殿内玉皇大帝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

内有僧人。游客会发现,每座大殿设功德箱,有僧人或尼姑值班,或僧或俗,向游客热情地推荐佛法服务,比如焚香、祈福、诵经等,游客自然免不了向功德箱里心甘情愿地投香油钱。真正的石刻景点一一大佛湾反倒没有这些名目。为什么?因为寺庙和石刻分属两个体系。寺庙属于佛教协会,他们指望香油钱创收。石刻属于政府单位石刻研究院,坐拥门票费。所以游客会感受到圣寿寺僧尼超乎寻常的"热情"。不知智宗大师地下有知作何感想。

三世佛殿

三世佛

圆通殿

圆通殿


圆通殿

殿内仿自大佛湾的千手观音

配殿:财神殿

配殿:药师殿

另有观音洞


济公洞

围墙边的石阶小路

一地银杏,点点金黄。一叶一春秋,一花一世界。



  

古典美的中式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牌坊“维摩圣境”

维摩殿

维摩殿

殿前尚存明永乐年间(1403-1424)惠妙禅师所植古柏十余株和一株罕见的黄金树,尽皆枝繁叶茂,大可合围。

你能找出哪一棵是黄金树吗?

维摩殿旁钟亭

晨钟暮鼓,心灵古井不波;晨晓暮昏,岁月多少变迁。

维摩殿台基,有四字“香焚宝鼎”。既是宝顶山,佛法三宝之意;又是宝鼎山,大佛湾所在之山谷,形似宝鼎。

殿外走廊,有两尊残缺佛像,疑为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文殊身形苗条,趺坐;维摩诘大腹便便,欢喜坐。两者相邻,若有呼应。似乎他们正在面向大众,为了印证佛法,互相问答。

北山石刻有阴刻维摩诘经变相。

《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古印度一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他不喜奢华,潜心佛法,佛理精深。常伪装患病,当别人前来问疾时,他就大谈佛法。释迦牟尼曾命文殊菩萨前往问疾。文殊多才善辩。二人谈佛学,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维摩诘经变相就是展现文殊问疾的场面。

维摩诘以居士身份既享富贵,又得超脱,受到中国士大夫和文人阶层的喜爱和推崇。

维摩殿旁,另有碑亭。


亭中一石碑,大部分字迹磨灭,不知碑刻何事。

石塔

经目塔?还是僧墓塔?

宝顶山附近倒塔坡有僧人墓葬群,专家推测可能即为圣寿寺历代僧人最后归属。

紧挨大殿的三座舍利塔,三名僧人长眠此地。

其中之一为清代南翁禅师,塔身刻有铭文。

南翁(1662年-1722年),清代名僧。自楚游蜀,喜宝顶之清静,佛法之浓厚,民风之淳朴,留住圣寿寺。他精易理,能诗词,工草书。其字仿怀素,几可以假乱真。著有南翁语录,另有《益州书画录补遗》。

殿外八角坛

维摩殿

维摩殿内方坛上安置维摩居士卧像,上首坐像为文殊菩萨,下首为一众菩萨。正面壁画为“文殊诣维摩诘问疾图”。

方坛为南宋遗迹,四周遍刻圆龛佛像和佛偈。

坛壁圆形佛龛

方坛系条石堆砌,再镌刻佛像。与小佛湾内石刻差相仿佛。怀疑此方坛为小佛湾同一批造像,皆是智宗大师营造。

  

  

其它残损石像

另有已发掘的僧人墓室


小佛湾在圣寿寺内,现在有围墙单独隔离开去,另有大门在圣寿寺外。


小佛湾

匾额“圣寿本尊殿遗址”,“本尊”即是智宗大师。门旁石头上题字“小佛湾”。

这里既是智宗大师生前生活起居、修行之所,又是他石刻建造的实验场地。他在这里建造了大宝楼阁,即小佛湾石刻,为大佛湾的大规模营造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蓝本。

这几年大门紧闭,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从网上查找到部分图片,如下:

  

  

  

  

只看见上半身的经目塔,又名本尊塔、祖师塔。

塔高7米,下大上小,三层,层间以飞檐隔开。

塔身有卷发人佛像。有说是智宗大师,有说是密宗祖师柳本尊。上有偈语:六代祖师传迷印,十方诸佛露家风,大愿弘持入性海,虚名委弃若埃尘。

从圣寿寺内围墙外望见的经目塔。

每层都有莲花座

本尊殿,智宗大师生活起居、修行之所。

目前小佛湾正在修缮,需要几年时间。没有进去亲身体验,只能这样泛泛而谈。

继续我们的圣寿寺之旅。

圣寿寺除了维摩殿,其它大殿的主角——佛像真没有什么看头。寺庙的建筑才是重点,美轮美奂,精彩纷呈。

寺内石壁上瓷砖镶嵌的“寿”字,右壁刻有“福”字。

  寺外的办公楼

  景区牌坊


许多地方都使用了红砂岩颜色打底,给人佛法温暖人心的感觉。


  

  

  

  

古代建筑,以坚硬的石头打地基,既牢固,又隔绝地下水分。建筑为木质结构,为了避免支柱受潮腐烂,每根柱子下垫以石础。

寺内石础精雕细刻,形状不一,饰以各种图案,生动活泼,改变了石头一贯给人的冷硬观感。最后一张图片里,狮子口含绶带滚绣球的形象,好萌!

  

石栏杆:小孩坐在龙脖子上,笑容满面。

古代建筑,处处玄机,匠心独具,令人惊叹。

  

 


岩壁上的碑刻


我们再来看古代建筑对于屋顶的艺术处理:

  万岁楼正脊宝瓶

  帝释殿正脊宝瓶

  

  

  


  

  

 人物、动物、花卉等装饰性塑像


斜脊兽




飞檐

彩绘梁枋和角替,造型雅致,色泽浓烈,具有中国传统的古典美。

窗棂

  

  

  

木雕,或镂空,或浮雕,具体而微,形象生动。

叹为观止!圣寿寺,明清建筑,是建筑与美术相得益彰的典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美轮美奂的寺庙掩映在青山绿树中,难怪南翁禅师云游至此,再也舍不得离开。

每座殿的楹联是另一个不容错过的亮点。虽然开创宝顶的智宗大师是密宗一脉,宝顶山也是密宗道场,但是明代的惠妙,以及清代的性超、南翁等僧人,他们却是禅宗一脉。楹联也多具禅宗意味。摘录如下:

寺门:是名山是灵山五岳归来观宝顶,非梦境非幻境三心扫去见菩提。

帝释殿:佛光圆聚戒斯於定慧有因缘,僧宝肃威仪但令根基无透漏。

大雄宝殿: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三世佛殿:三四尊真佛静观世变,十二位法躯闲看人忙。

 另有:面壁指心传万代禅宗由祖证,影堂遗相在千秋佛法见根源。

楹联极多,感兴趣的游客自去细细观摩品味,不再赘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