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E投资尽调:财务造假你骗不了我

 tmz1326 2020-08-14

在PE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财务尽职调查。在资深的投资人眼中,财务数据是有血有肉,会说话的。

企业家是一个很精明的群体,我们不能假定他们一定会弄虚作假,更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希望在对方的道德品质上。作为投资人,对产业链的深度理解和专业的合规性审查能力是基本功,其中尤为重要的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审查企业是否在财务上进行造假,以达到抬高估值或虚增规模上市的目的。  

财务造假的本质是虚增业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很多,它必须在每个环节上都掩盖好,才能不被发现。假设项目方自诉主营业务或产品很有竞争力,但通过财务数据梳理发现,公司的毛利率很低,这就不符合财务常识;或者项目方自诉公司重视研发,但是研发费用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这也难以自圆其说。

所以,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可以验证或者印证项目方的说辞。

财务造假通常有三个手法:一是虚增客户和供应商,二是虚增现金流,三是虚增毛利。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梳理各个环节,必定会发现一些猫腻。

虚增的客户和供应商,就是利用空壳公司和关联公司进行交易,或者通过真实的供应商造假,特别是通过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或经销商虚增订单,都是很常见的。也有一些项目方利用海外客户不方便核查的因素,通过虚增海外供应商造假,不过现在海关的数据越来越详实,通过这种方式造假的越来越少。

虚增现金流的方式,一是大量使用现金交易,像是农业类企业,养殖业、畜牧业等使用现金交易比较多,核查也比较困难。现金交易合理的水平是现金交易量控制在5%以下,超过这个数值就要引起警惕了。二是伪造银行对账单、资金进出凭证,这个就是项目方串通银行伪造真实的现金流,有个别银行也会提供便利。举个栗子,项目方建造一个成本只有1000万的厂房,通过跟上游的供应商和建造商串通,把成本搞到2000万,之后再一顿猛操作,成功把1000万洗出去,让供应商换个马甲再用这笔钱来购买产品,做虚增的业务收入。

虚增毛利必须有对应的虚增资金流入,常见的就是挂在应收账款上,特别是长期应收账款,但是又不核销坏账。

那么,投资人怎么识别财务造假呢?

识别项目方财务造假的方法有两点:第一是结合非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第二是分析关键的财务数据和资料。

结合非财务信息,就需要投资人具备所投行业的一些常识。投资人要通过对所投行业格局以及行业普遍利润水平的了解,定位项目方所处的行业地位、市场规模和合理利润区间;通过对行业趋势的分析,判断行业的利润增长空间;通过对产业链的梳理,了解所投行业普遍的供应商或者经销商情况,分析项目的供应或采供情况等等;这些常识比专业的财务知识更重要。

分析关键的财务数据和资料,也是结合非财务信息来进行。比如我们分析项目方的收入情况,发现收入增长很快,毛利也高于同行,收入增速远高于行业增速,那就要去找到具体的原因,来印证数据的增长情况。或者是我们看到项目方的某一个关联交易突然急剧下降,或者关联方突然注销了,那就要去了解背后的原因,查证是不是关联方发现了什么问题,漏洞堵不住了才这样的。

还有就是财务信息。再举个栗子,假设我们在报告期里看到项目方新增了一批客户,或者新增了一批供应商,这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去重点分析和核查这些客户和供应商的资质和体量是否符合在当下跟这个企业交易。比如其中一个供应商,注册资本只有100万,但是项目方当年却采购了对方几千万的东西,这就不太合理了。再比如其中一个客户,注册资本只有500万,是一个股权二元结构的公司,却突然成了企业的前五大客户,这也是不合理的。

另外,碰到新增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大额的固定资产和大额的在建工程也要去核查一下。我们还要结合项目方的客户情况,比对银行流水来分析新增的资产,看看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有没有流进流出的凭证,或者是有没有挂账,这些资产会不会成为项目方洗钱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