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金缺口巨大 乐视减速换挡

 企业思想家 2020-08-14

摘要

曾经,为了吸引人才,贾跃亭不惜血本,高薪挖人的事迹多次轰动业界,甚至数次促使上市公司乐视网股价飞涨。如今,贾跃亭在11月初的内部信中称,“我们无法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虽然各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开辟了一片又一片疆土,但粮草供应不及时,后劲已经明显乏力,对不合格的高管要坚决清除出队伍。”

11月29日,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上证实,与美国电信巨头AT&T结成战略合作伙伴。AT&T旗下的Direc TV NOW将成为乐视的核心内容合作伙伴。有评论认为,乐视正尝试拉拢更多、更知名的巨头企业提振国内投资者信心,缓解资金压力。

就在此前两天,11月27日,有媒体爆料称,在各个生态资金链紧张之际,乐视欲裁员10%,实行N+1补偿制度,非上市公司的子板块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并称,根据去年年底乐视集团员工超过8000人的数据推测,此次裁员规模大概在800人左右。

虽然裁员传闻并未得到乐视证实,但还是令人感受到与此前乐视的强烈对比。曾经,为了吸引人才,贾跃亭不惜血本,高薪挖人的事迹多次轰动业界,甚至数次促使上市公司乐视网股价飞涨。去年11月18日,乐视还推出了“全员激励计划”,称乐视控股将拿出原始总股本的50%作为股权激励总量,员工不需要出资购买,转正后即可获得激励授予。

如今,贾跃亭在11月初的内部信中称,“我们无法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虽然各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开辟了一片又一片疆土,但粮草供应不及时,后劲已经明显乏力,对不合格的高管要坚决清除出队伍。”

有分析认为,从高薪挖人到或将裁员10%,或许预示着过去几年一路狂奔,通过一次次融资,迅速从一家视频网站,变成一个拥有七大生态体系帝国的乐视,确实要将“刹车检修”落实到执行层面了。

此次通过国际合作,重新将关注视角拉回到根本业务的乐视,会不会借此瘦身、关闭难以盈利的项目?就像各方评论所言,轻装上阵,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乐视危机

11月10日是乐视12岁生日,然而这个11月对于乐视来说实在有些与众不同。

11月初,就有消息称,乐视方面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100多亿元款项;同时以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等方式筹集现金流。受此影响,乐视网股价11月2日大幅跳水,跌7.49%至41.01元/股。此后两日,乐视网延续颓势,降幅分别为0.93%和2.26%,市值也随之跌破800亿元。

11月5日,贾跃亭发内部信,用“冰冷的海水,升腾的火焰”形容乐视的处境,并坦承乐视战略实现节奏过快,组织与资金面临极大挑战,主要是因为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并指出,供应链压力骤增,再加上一贯伴随乐视发展的资金问题,导致供应紧张,对手机业务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11月15日,因有美国媒体披露,此前宣称和乐视汽车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注册在洛杉矶的法拉第未来公司(FF)无法按期支付工程款,其电动汽车工厂项目基建工程停工。项目所在地内华达州财政部长丹·施瓦茨公开质疑乐视支持该项目的资金实力,甚至称FF和乐视汽车是个“庞氏骗局”。随后,乐视方面对施瓦茨这一言论背后的动机提出质疑。

11月29日,北京市海淀法院的案件快报发布,山西某公司起诉乐视旗下网约车品牌易到,称与易到用车签订合作合同约定一年的合作期限,在履行半年后,易到用车便拖延支付合作收益款。对此,易到方面回应,该公司因存在多项恶意违规,早已遭到易到多次处罚及通报批评。目前易到正与该公司走解约流程,对方所说易到拖欠为虚假指控。

同样是11月29日,乐视体育被曝光原有的赛事运营板块将会被逐渐砍掉,收缩战线,专注做体育媒体。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出席世界体育产业论坛LeSports Connects时侧面回应道,乐视体育作为创业公司,发展遇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乐视体育会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未来我们在体育版权市场会更加理性,着重开发用户的变现能力。”

面对质疑,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尽管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声称乐视网的货币资金和经营现金流都处在非常好的状态,认为其“股价总是会上去的”,但从近日乐视网的股价走势来看,市场对于乐视网的反馈仍是以“卖出”为主。

烧钱扩张练就腾挪大法

“讲故事、画大饼”“扩张过快”是外界近年来对乐视的质疑,贾跃亭的内部信,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外界的猜测。有报道称,过去12年,缺钱是乐视的常态,每隔两三年就来一次资金危机。

乐视视频依靠付费和正版起家,当时很多人不重视版权,乐视以极低成本购买了很多版权。后来很多人也开始买版权,乐视很快将重点转移到自制剧,对手再次跟进,乐视又转战电视。做电视时,乐视成立乐视致新来对外融资。

最终乐视靠超级电视,走通了一条“内容、平台、应用、终端”的生态之路。超级电视从2013年面市至今,目前市场保有量在一千万台以上,属于智能电视领域的一线核心玩家,跑通了大屏广告、线上发行、应用分发、大屏游戏、大屏购物等商业模式,正进入快速变现期。

分析认为,超级电视之所以能成,首先是因为乐视做得比较早,当时很多人都押注移动互联网,押注手机屏幕,但乐视另辟蹊径,押宝电视屏幕。此外,乐视采取了预售模式,一开始就有现金流,不烧钱,渠道和库存压力都很小。在多年坚持付费视频模式后,乐视积累了很多高净值用户,他们顺利转化为乐视超级电视用户。同时,与传统电视厂商主要是靠卖硬件赚钱不同,乐视依托互联网打法取胜,靠内容付费、广告、应用分发赚钱。

乐视电视成功后,乐视开始把电视的打法复制到其他领域,重点布局手机业务。整个2015年,乐视扩张最为激烈。在资本层面,乐视并购易到、入股酷派和TCL。这些不仅能提高乐视的股价,还能获得实质性资源注入。

业务上,除了手机外,乐视还大力发展乐视汽车,希望把电视的成功复制到汽车领域。2016年,乐视继续扩张,启动全球化,进入印度、俄罗斯、东欧和美国市场。同时,贾跃亭把所有个人资金、精力和乐视旗下资源,都集中到乐视汽车上。

乐视迅速建立起三大业务体系、七大子生态。三大业务体系包括:上市公司主体乐视网,主要业务包括乐视视频、乐视云和乐视电视;非上市的乐视生态,主要包括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手机和乐视金融等。

一时间,到处都在花钱,这让乐视资金链加速绷紧。乐视市值从2010年上市时的40亿元,到2014年的400亿元,再到2015年的1500亿元,如今又回到700多亿元。

从外部融不到太多资金,贾跃亭就选择自己减持股份套现,并把资金无息贷款给乐视发展新业务。同时,乐视尝试了很多融资工具,练就了一身在自己生态内打造一个资金闭环的资本腾挪术。

贾跃亭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他个人投的钱其实是可以调整的,有些投到乐视全球,有些投到汽车,哪边紧张就把这块的钱抽过去。

对此,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认为,从制度上来说,各大板块的钱不能换来换去,不能说拆借就拆借,因为每个板块的股东是不同的。比如说,乐视云的股东所投资的钱是用来做乐视云的,把乐视云的钱挪去做乐视汽车,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种行为是侵犯股东利益的。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则是侵犯了投资人的利益。“贾总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成了乐视本次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曾强说。

有分析认为,彼此融通资金,在乐视的生态体系中,各个子公司之间就很难设置风险隔离机制,一家公司的财务困难会传导给其他关联公司,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刹车检修急需瘦身

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整个乐视集团着力发展的七大业务(影视、手机、体育、互联网金融、汽车、云、电视)中,仅影视业务曾在2014年披露过盈利1亿元,其余全部处于亏损状态,难以为乐视带来正向现金流。

而乐视输血最多的汽车产业,这个被业界公认为最烧钱的行业,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可能成为拖垮整个乐视的罪魁祸首。“贾跃亭正在将自己的信用押注在乐视汽车,但事实证明,其对这项业务的投入和时间成本是严重预估不足的。”有评论这样认为。

一般而言,成熟的车企需要大约5年时间才能推出一款全新的车型,同时,汽车产品需经历研发、设计、制造、测试、量产多个阶段,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消耗、大量的人员协作,以及各个环节上极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有电动车领域创业者称,只要有资金投入,造出一款中规中矩的电动车是可以实现的。但对标特斯拉,以乐视汽车目前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实现难度很大。

曾强也认为,乐视汽车有很大的压力。对于一个没做过汽车的人,靠梦想是难以实现的。乐视汽车应该等到乐视账面更殷实的时候再做。他表示,“比起乐视云和乐视电视,乐视汽车是‘伟大的下一步’,但如果乐视云和超级电视这一步做不了,那乐视汽车一步就死了。”“乐视汽车的资金断了也就断了,但是要保住上市公司,电视和云是今天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可以继续发展的。”曾强说。

有评价认为,压倒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汽车业务。

其他子生态更多是一次性投入,并且多数有较为清晰的盈利预期。但汽车是个重资产行业,周期长、成本高。乐视汽车业务中,贾跃亭个人已投入100多亿元、外部融资72亿元,刘弘称,汽车未来还需要100亿-200亿元资金投入——当然,这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贾跃亭说,目前乐视汽车在美国每个月人工成本就在2000万美元左右,一年研发需2-3亿美元,另外设备和零部件的采购,以及工厂的资金。这三块资金加起来需求量非常大。 

同时,2015年10月乐视汽车还以7亿美元购入了易到用车70%股权。易到用车每个月需要烧1亿-2亿人民币以和滴滴竞争,并且看不到烧钱结束的那天。“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资本窟窿。”互联网资深评论人士洪波表示。

贾跃亭似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在11月9日与投资者的交流会现场表示,乐视要从烧钱扩张的第一阶段,转入到实现正向现金流的高速增长和继续规模化获取高价值用户的新阶段。同时,要实现乐视网的全面盈利。 

乐视联合创始人、乐视网副董事长刘弘称“原来扩张的业务,跟核心业务没有关系的,基本上都停下来了。”

“拉长影子并不能拉长自己的身高。”一位上市公司的CEO评价,乐视的问题是有道无术,布局的每个模块都是未来,但每个模块用什么步骤、什么方法去完成,考虑极少。当乐视表示愿意停下来,如果资本可以支撑乐视补完这些课,如果它能学会谨慎,那么这次危机对于这家公司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谁和乐视绑在一起

尽管在乐视汽车、易到、乐视体育投资方面与乐视存在分歧,但投入乐视生态的资金已达到150亿元的鑫根资本,仍表示将与乐视风雨同舟,“尽最大可能继续为乐视生态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鑫根资本投资了包括乐视网在内的乐视多个业务板块:去年10月,鑫根资本旗下的一家基金,成为了乐视网的第二大股东。此外,它还参与了对乐视云等业务的投资。

“现在A股所谓的定增不少有内部回报保障,很多不是真正的股权,不少有回购条款的并未披露,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把银行和所有人都套牢,因此不到最后利益相关者肯定会想方设法‘救’乐视,因此在乐视网股价暴跌之前,还能融到钱。”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董事黄立冲认为,“乐视所谓的生态圈不太容易建立起来,如果它没有疯狂扩张,靠融资还能扛下去,但是疯狂扩张就比较艰难了。”

有报道称,在上市之前,乐视的外来融资很少,贾跃亭是大股东。2008年,乐视做过一轮几千万元的融资,领投的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深圳国资委),“汇金立方”跟投。

上市后这几年,乐视的一个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贾跃亭本人和他姐姐贾跃芳的减持套现。2015年和2016年,乐视高速扩张的两年里,乐视的外部股东依然不多,主要是来自深圳和重庆的一些政府引导基金,以及一些私人投资公司。

一些影视明星也很喜欢投资乐视生态链公司。比如乐视影业的股东名单里,有张艺谋、郭敬明、孙俪、孙红雷、李小璐、黄晓明等人。

还有些知名投资机构和个人也在投资乐视。比如,乐视体育的股东里,有万达王思聪的普思投资,有申通创始人陈德军、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和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等知名企业家发起的云锋新创投,还有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等个人股东。

乐视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乐视流媒体,还跟鑫根投资一起设立了乐视并购基金。该基金由乐视控股,总规模100亿元,第一期规模约48亿元。目前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认购23亿元,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认购6亿元,乐视流媒体认购10亿元。

其中,深圳引导基金背后大股东是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而芜湖歌斐则由上海诺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制,该公司股东里有诺亚财富董事长汪静波。诺亚财富的股东里有很多知名投资人,比如红杉中国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以及投资过七天酒店和爱康国宾等项目的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

野心的制衡

乔布斯就曾经说过,每天在办公室的工作是把1000个新想法、新提议和新合作关系给否决掉。“从这个层面上讲,乐视也需要一个CFO(首席财务官)或COO(首席运营官),来为贾总的梦想做否决。”曾强直言,“作为颠覆者的野心和韬光养晦之间的度要把握好”。

在乐视的前两次危机中,世人目睹了贾跃亭的两次公开哽咽。去年4月14日,刚刚经历了一场胸腺瘤手术并走出一场敏感事件质疑的贾跃亭,在采访环节有些哽咽;而今年的4月20日汽车发布时,贾跃亭再次泪湿眼眶、百感交集。贾跃亭的哽咽固然传递出创业公司的艰难,但也为乐视刻意渲染了一种悲情气氛。

这一次,贾跃亭先是在全员信中“自愿永远只领取公司1元年薪”,而后在投资者大会上,贾跃亭又称,“我一家8口,现在只是住在一个不到200平的房子里面。我希望把所有的资金、精力投入到乐视生态之中”。

有分析认为,这一切都是事实,但是这种宣传手段,却导致贾跃亭的个人意志力在整个乐视体系中太过突出,以致乐视看起来像是贾跃亭的梦想,无形中弱化了它的商业合理性。整个乐视过于倚重贾跃亭一人,贾跃亭成了公司的精神支柱和战略导师,甚至,成了危机时刻的最大公关。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郑志刚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乐视今天遭遇到的风险是必然的,由于公司内部缺乏制衡,导致风险过度集中。同时也说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两道防火墙的作用都未发挥。

“我希望能形成一个制衡的机制。”刘弘说,公司马上会进行一轮组织的调整,几个月内会宣布。贾跃亭在11月7日的采访中表示,公司会通过降低速度、推动全员持股、坚定实施员工末位淘汰、加强对内部人浮于事现状的管理、统一销售平台、解决各部门之间交叉管理的现象,同时提高高层之间的协同,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管理问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戎珂表示,靠一个公司控股打造一个生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做生态,第一要务是开放,第二是多样化。开放度不是嘴上说说,要看真正有多少人能贡献进来,多少利基互补者能进来,这很关键。他认为,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垂直生态模式,整个在打造一个闭环生态,每一样东西都是自己做,再牛的公司也力不从心。

贾跃亭想法宏大,敢于进行资本游戏,敢于破坏规则。有人认为他是骗子,也有人认为他是梦想家。但事实只证明了一点——这是一个极富冒险精神的人。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成功的企业家还必须驾驭风险。

原创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