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构图学习欣赏中国画,中国画画面的疏与密,怎么感受

 小小头像 2020-08-14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中国画的画面是非常密的,有些中国画的画面是非常疏松的,被称为好画的中国画也有疏有密。那么我们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怎样分辨出中国画的疏和密,怎么样去欣赏疏和密之间的美感呢?


疏密,其实在中国画的章法上,起着调和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疏和密也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地位。有一些江西景德镇画瓷碗的艺人,会有一句口诀叫做“三川为疏,爽曲为密,画兰撇竹,照此出笔”,意思就是说这个画面上如果平行线多的话,会显得比较疏松,如果画面上的线条很多是交叉的,就会显得这个画面比较密集。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用在我们欣赏中国画中。在欣赏一幅国画的时候,我们如果感觉到这幅画比较的疏,就会发现这幅画中的平行线比较多,如果觉得这幅画非常的密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线条交叉的多。就比如在石涛的这幅

《墨梅册》

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画上的线条让人感觉这些梅的枝叶是非常的密密麻麻的。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清代浙江画的这幅

《寒塘幽寂》

。整个画面上的线条交叉的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是没有交叉的,让我们在看这幅画的时候,就会觉得这幅画非常的空,疏松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其实就是非常疏朗的画面。

关于疏密在画面上的处理,中国画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重视了。就比如

汉代画像石

有两件作品。这一幅画上的画面有一棵树,画家在画它的时候使用的线条都是交叉的,在树下面画了一个人和一匹马。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个画面的密密麻麻。


还有另一个作品是在山东孔庙的

《春雨》画像石

。这幅画上面的树枝枝条都是用没有交叉平行线去构成,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树好像才发芽的样子。在树下,有两个人撑伞,在树上有十几只飞鸟,画面非常松动稀疏。足以见得,汉代已经在对疏密上有理论上的处理了。


一幅画的画面也是非常忌讳平、齐、均的,一幅画是要有疏有密,打破平均、单调的感觉的。就像前面说的

《寒塘幽寂》

,虽然画面很疏,但是在下面画石头的时候,画家浙江也用到了很多交叉的线条,显得这些石头非常的密集,让画面上的主角——房屋显得更加大气。对于中国画来说,要画出疏和密的线条也是有不同要求的,要“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意思就是说,如果雷灿想画疏的线条时,可以自由游动,想画密的线条的时候,就要非常的集中。


在画风上,中国传统绘画一向都有密体和疏体之分。就比如元代四家之一的王蒙的这幅

《葛稚川移居图》

。王蒙所描绘的景色是非常密的,山重水复一般,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山山水水,好像都没有一处是空出来的。


与之相对比的一幅倪瓒的山水画

《渔庄秋霁图》

,就被人评价为有空疏之美。这幅画留出了大部分的空白,而线条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平行的。这种疏空作品的空白,有时还会在画面占了三分之一,甚至到三分之二,让整个画面显得疏秀空灵,体现出意象外的美,就像抚琴者的弦外之音,颂诗者的言外之意,使整个艺术境界,充满了无限广阔的感觉。


绘画艺术,跟音乐戏曲的表演是一样的,我们在听音乐时,如果在一些紧绷的旋律中有一些松紧的编曲,就会感觉整个作品非常的有层次感。这种疏密,也会让人在欣赏不同作品时,有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欣赏中国画的疏密时,我们首先可以去找一下,画家他们对于疏密是如何处理的。如果画面的线条是比较平行的,我们就可以去用空灵的心情去感受这幅画。如果画面是比较密的,我们也可以去感受画家给我们呈现的一种细致美感。对于欣赏中国画中的疏密,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