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己篇: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雅荷淡香 2020-08-14
 
0


 
 

 

某日,朋友圈一好友发图,图上有一石,石上刻字,名为:白司马花径。

此图摄于九江某处景区内。

偶尔,我亦会调皮一下,便在图片后留言道:我就想知道,有没有微之同行。

好友回复道:动不动就磕CP吗?

我笑曰:没办法,这对CP也上头。

元微之,元稹是矣。

 
 

那一年的长安,当白乐天遇到元微之时,一个刚到而立之年,一个二十出头,正是一生里最好的年纪。

那一年,他们都通过了考试,授了校书郎。如果从此只是作为同事,做一个闲官,或许关于这二人的故事也就少了一些。

二人不甘于做一个闲官,后来一同学习,又去考了科举,彼此监督,一对学霸携手走向真正的官场。这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也是一对好朋友的成长历程。

关于白乐天与元微之的唱和之作很多,字字见真情,处处是思念。

 
 

二人不在一处时,便有诗云: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后来微之去世,白乐天痛苦万分,亦有“公虽不归,我应继往”之句。

总之一句话,这二人互为知己,其情其意,可谓铭心刻骨。

所以,后来杨万里才有诗云: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知音、知己,人这一生,可遇而不可求也。

所以,张可久才在《折桂令。读史有感》中写道: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

 
 

纵观历史,想寻一知音或者是知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有一些,总是那么幸运。

比如说同样生活在唐朝的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这是韩愈写给孟郊的。

公元798年,韩愈与孟郊、李翱在汴州会晤。三位文士相聚汴府,自有讲文论道、诗酒酬唱的快意事,但孟郊别有愁怀,不得不离汴南归。

公元800年三月,韩愈作《与孟东野书》,其中有言:"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足下知吾心乐否也。吾言之而听者谁?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足下知吾心乐否也。"

何为《孟东野书》?

《孟东野书》乃韩愈写给孟郊的信。

由此可见,孟郊是韩愈十分重要的知己,而这首诗极大约是韩愈在孟郊南归后所作,约与《与孟东野书》同时。

全诗只有四句,但却情真意切,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孟郊之于韩愈,白乐天之于元微之,大抵就是伯牙之于子期。

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

在爱情之外,原来,知己之情也可以这样缠绵,这样真切,这样让人难以自持。

所以,林语堂才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然而,更多的人却带着恨。比如巴金。

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也没有一个知己朋友。”其实,我们都有巴金这样的遗憾。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

这是曹雪芹说的。

想来,写下四大名著之一的曹雪芹也没有知己。而后世,研究《红楼》人之多,谁又是曹雪芹的知己呢?有人说是周汝昌,而周汝昌却说是张爱玲。

其实,后世之人都无法成为曹雪芹的知己,因为,真正有知己评判的那个人早已作古多年。他所写的故事,他内心的世界,后人也不过是一番猜测而已,不足为证。

然,一生知己难求。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而我,还在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