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

 llssmm44 2020-08-14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全国文字统一的工作。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后来因为篆体书写不方便,所以就被隶书取代。从而掀起了汉字书写革命,并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小篆对大篆的改造,比较明显的体现,是在笔划上。它把大篆所有的直角、硬笔改为圆角、软笔。字体圆润舒展,规矩得体又活泼灵动。而且相比古文字,小篆也更加简单,结构比较整齐,书法有一定规范,促进了汉字的进一步定型化。

小篆删掉大篆的繁杂比划,省略异形字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感谢分享转发

明代赵宦光在《论九体书》中说:“大篆敦而圆,小篆柔而方”。唐代张怀瓘《论六体书》说:“大篆者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铅(右边为舌字)利精微,同乎神化。小篆者或缕纤盘屈,或悬针状貌,鳞羽参差而互进,珪璧错落以争明,其势飞腾,其形端严”。两位古人所说大小篆的区别可供参考。大篆可参看《石鼓文》;小篆可见《峄山刻石》和《秦泰山刻石》。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感谢分享转发

小篆是从大篆字体简化演变而来的。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规定全国都使用小篆字体。所以很多人都传说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草创了小篆。

一、识篆

“写篆容易习篆难”,写小篆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字,习小篆与别的书体不同,由于汉文字几经演变,现代书体与古代书体有了很大的区别。认识了篆字(主要是小篆),理解了六书(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就为临习小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里面还有个认识问题,要知道是先有篆书后有其他书体,虽然其他书体产生的时代与小篆相差并不远,但整个书体的发展大体上仍是篆—隶—楷(行、草)的过程。

二、选帖

在历代经典篆书碑帖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历代优秀篆书字帖一般有李斯《峄山碑》、《泰山碑》、《会稽刻石》李阳冰《三坟记》以及清朝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字帖均是好的。

三、用笔、结体和章法

篆书用笔讲究圆润浑厚,笔划粗细一致,横平竖直,曲线圆转流畅,线条力求挺劲自然。入纸藏锋逆入,收笔回锋。其笔划可理解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笔划要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关键要写出力度。

结体上整体外形一般呈竖向长方形(比例3:2),讲究平衡对称,上紧下松。主要注意向背揖让、天覆地载、排叠包围、独体主次等关系。

章法上小篆一般讲究均匀疏朗,横竖对齐。

四、持之以恒

学习书法最难的地方在于坚持不懈,只要方向对头,坚持不懈,勤加临习,就一定能写出一手好的小篆来。

篆书速成规律

一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感谢分享转发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感谢分享转发

二 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感谢分享转发

三 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四 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五 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