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砭法 ——刮痧基础知识之“五行”

 昵称51657969 2020-08-14
五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存在并应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
而“五行学说”则是完全的渗透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门各派当中,无论是士、农、工、商,还是僧、道、医等等,几乎是所有的地方都离不开五行,实际上,金、木、水、火、土这五大元素也的确是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五大组成要素,缺一不可。

我们中国的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是集 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早期主要是运用于道家的黄老学说当中,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爱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所做的五行物质状态分类,已经囊括了自然界中可见的具有实质组成的,其特性有着明显差别的万物状态的归类。


直观的来看,五行所代表的事物很清晰: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

而世间万物总是在一个体系中循环的,尤其是在中国的阴阳学说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在这个循环中旋转着。这样,五行之间也就有了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其相生相克只在相互的依存之间。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消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在五行之说中,东西南北中五方,春夏秋冬四季,都与五行有关,都有相对应的代表物质状态。

在五方中: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卫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而五行是指气体的在这些季节中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
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还有一种说长夏是每个季节的最后20天),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
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状态,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
五行学说是把这五种物质状态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所以,在中医理论中,把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这样,就确定了五脏中的五行归属: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李老师的大爱精神是:藏医于民,民不疾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