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淮特别合作区采取“管委会+平台开发公司”模式运作

 仙山绿谷 2020-08-14
   特别合作区采取“管委会+平台开发公司”模式运作,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北新区、盱眙县按照7:3比例投入启动资金作为资本金。公司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具体承担合作区综合开发及管理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投资及相关商业开发等投融资业务。政府有效发挥作用,加强规划、用地、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引导、统筹和管控。 
二是特别的管理模式。特别合作区由江北新区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盱眙县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两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在省级层面协调支持下,双方分别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宁淮特别合作区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研究确定合作区总体安排、建设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协商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重大问题。 
三是特别的发展路径。特别合作区并不是产业梯度转移地,而是双方共同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平台。要把江北新区国家战略、技术资本、体系机制优势与盱眙资源、生态、劳动力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四是特别的支持政策。合作区取得成功,离不开省里的放权和支持。双方将共同争取政策,赋予合作区充足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区内事务区内办理”。发挥江北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对合作区内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探索实行新区特殊政策。 
不是“飞地”的“飞地”
尽管在宁淮高速盱眙境内,竖立着醒目的“南京飞地、淮安特区”的广告牌,宁淮合作区的设立也部分借鉴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发展过程中实行过的模式,但宁淮特别合作区与真正意义上的“飞地”仍然不可同日而语。深汕特别合作区现行的模式,是广东通过行政管辖权的调整,使合作区成为深圳10个区之外的第“10+1”个区,是真正的“深圳飞地”;而正在建设中的宁淮特别合作区,严格来讲则是“飞地经济”的一种探索。 
深汕与宁淮有相似之处,又大有不同。深圳和南京同为副省级城市,深圳的市域面积仅约2000平方公里,而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早已逼近极限,急需向外拓展空间。南京面积虽然也不大,但仍然是深圳的3倍,人口数量和经济密度远小于深圳,市域面积内仍然有大片的发展空间,江北新区、紫东地区、南北两区都是未来一个时期大有可为的区域。如果说深汕合作区的重点是深圳拓展发展空间的“突围”,宁淮合作区则更多的是提高南京辐射能力、实现省内南北挂钩合作方式的“转型”。 
长期以来,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是制约跨区域合作取得更大成效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关地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发改委对此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希望各地大胆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在行政区划和体制架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断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尽可能减少制度成本,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在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中贡献力量、探索经验,是南京此次提出建设宁淮特别合作区的深层次考量。 
有分析指出,全国大部分共建园区大多存在主体责任划分不清、利益分配激励机制缺乏、办事效率不高、人事及融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特别合作区能否取得突破,关键看能不能很好调动各方积极性。其中的重点,一是理顺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二是理顺工作关系,形成权责利明确的合作机制。对此,双方已经有了框架性的安排,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