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九首

 毕天增 2020-08-14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九

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

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自注:重见予告大学士阮公于扬州。

【笺说】

此诗所写,是在扬州重见已退休在家的大学士阮元。阮元,字伯元,号芸台,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内阁学士,户、礼、兵、工等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两湖、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因老病获皇帝批准“予告”——即退休,返扬州定居,此年卒于扬州,谥号文达。阮元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龚自珍非常敬重阮元,曾作《阮尚书年谱第一序》,称阮元:“公毓性儒风励精朴学,兼万人之姿,宣六艺之奥。……富贵不足为公荣,名誉不足为公显。九川行地,溯学海而波澄;三台烛天,指文星而度正。”所为文章,亦往往请谊,并曾代阮元撰《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谥敏肃涿州卢公神道碑》。

四海流传百轴刊,

首句赞美阮元,四海都流传着阮公刊刻的百多卷书籍。

“百轴”,百卷。“轴”,旧时书画以圆轴卷装,一卷一轴。百轴,即是百卷。

“刊”,刊刻书籍。宋黄庭坚《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危邦犹劝讲,相国校雕刊。”

此句赞颂阮元刊刻的了许多书籍,在海内流传。阮元一生提倡学术文化,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力量,编刻书籍。在古代文化史上,难有人与之相提并论。阮元编刻有《皇清经解》、校刻《十三经注疏》、主编《经籍纂诂》、编印《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集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阮元先后编刻的诗集有《淮海英灵集》、《两浙輶轩录》、《江苏诗征》等。阮阮还热心刻印海内学问之士的著作“不下数十家”,如朱珪、钱大昕、汪中、刘台拱、焦循、孔广森、张惠言、凌廷堪、钱塘、谢墉、李锐等。所以此句称赞阮元“四海流传百轴刊”,所言不虚,非是虚夸。

皤皤国老尚神完。

第二句写道,白发苍苍的国老阮公,还是精神旺健。

“皤皤”,白发貌。《汉书·叙传下》:“营平皤皤,立功立论。”颜师古注:“皤皤,白发貌也。”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皤皤董叟,谋我平阴,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国老”,指告老退职的国之重臣。宋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此以“国老”称阮元。

“神完”,谓精神饱满。宋苏轼《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诗:“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首二句都是对阮元的赞美。

谈经忘却三公贵,

电三写到自己与阮元:和阮公谈论经学,忘记了他是三公一样的贵人之身。

“谈经”,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几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此句龚自珍写自己与阮元交往的心地的轻松自如,亦是对阮元以平等对待后辈的赞美,以及阮元对自己的欣赏。龚自珍此次南行过扬州,与阮元相会,魏源之子魏季子在《羽琌山民轶事》对此有生动的记载:“山民故简傲,于俗人多侧目,故嫉忌者多。阮文达家居,人有以鄙事相浼,则伪耳聋以避之。山民至扬,一谈必罄日夕。扬人士女相嘲曰:阮公耳聋,见龚则聪;阮公俭啬,交龚必阔。两公闻此大笑,勿恤也。”由此可见此第三句实是写实。

只作先秦伏胜看。

    末句写道,只把阮公看作好似先秦的伏胜传授绝学那样看待。

“伏胜”,伏胜,字子贱,汉朝济南(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人,曾为秦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冒诛杀之罪,将《尚书》匿藏于壁中。秦亡,求其所藏《尚书》,损失大半,仅剩29篇,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是为《今文尚书》。

此句以伏胜藏书授学比拟阮元的传承文化命脉的作用。不禁令人想起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