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好孩子,先来探究什么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教育?

 新用户53668371 2020-08-14

寻科学的根和源

探索教育的底层逻辑

文 / Zoey

引言

上篇文章提及了思潮希望做的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全人教育,是以培养优秀性格与品质为根本教育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涉及到幼儿教育学理念的探究,也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以及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本篇文章,将从幼儿大脑发育开始追溯,探讨教育成长环境对幼脑的结构性影响,为托育教师及幼儿行业研究者提供科学的评价手段,以及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反思工具。

大脑的塑造者,是0-3岁的教育环境,这样塑造性的影响对人的一生至深至远,要想理解这一过程的科学性,需要我们从幼儿大脑发育说起:

一、幼脑是怎样形成的?

第1步:脑的基本概念

大脑细胞大体分两类:神经细胞 & 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神经元是人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核心,西班牙神经学家Santiago Ramony Cajal在19世纪末最先发现了这些脑细胞。与其他细胞不同,每个神经元从其中心出发伸出成千上万个“树突”,这些“树突”可以接受其他神经元传导过来的电冲动,传导电冲动的纤维叫做“轴索”,“树突”和“轴索”之间百万分之一的豁口叫做“突触”,突触释放“神经介质”完成神经元之间的影响——信息传递和处理。

(图1.0)

第2步:一些天文数字

成人脑中有:

· 1千亿个神经元

· 每个神经元有10000条树突

· 一颗人脑的突触连接点达到千的五次幂(1,000,000,000,000,000)

这些数不胜数的突触连接,源源不断的输送和处理着庞大复杂的信息:记忆事情/语言学习/思维方式等等,当技能完成的要求越复杂,突触连接的数量越庞杂。而大脑发育的过程,就是这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不断复杂完善的过程。

第3步:一幅令人震惊的图

(图1.1)

1975年哈佛大学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中,在高功能显微镜辅助下拍摄的照片中,对比了幼儿与成人的大脑物理网状结构(无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纤维),如图1.1所示,我们发现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网状连接并不密集,随着月龄的增加,突触连接越来越多,神经网络越来越复杂密集,而2岁时的幼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密集度已接近了成人大脑的密度。

第4步:脑发育的主要里程碑

(图1.2)

在2001年,Thompson & Nelson的研究中发现,在生命的最初两年,突出的形成最为迅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听觉/视觉和语言区,负责思考的额叶区经历了更长的突触成长过程。

在大脑功能区的形成中,有这样几个高峰期值得注意:

1. 听觉视觉区域:在幼儿3个月大时达到发育高峰期,随后速率下降;

2. 语言区和感官区:在幼儿8个月时达到高峰期,随后速率下降;

3. 思考认知额叶区:在幼儿2岁左右,达到发育高峰期,随后发展速度下降。

小结论:

1. 0-3岁的大脑处于飞速的发育期。

2. 2岁时幼儿的大脑,已趋近于成人大脑的密度。

3. 大脑各功能区的发育峰值均在3岁之前,大脑发育不可逆,峰值错过了就回不去。

二、影响幼脑发育的因素:环境刺激

在脑的快速发育期,对脑的刺激至关重要,对动物进行极端刺激剥夺的研究中,已经充分证明机体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例如,给1个月大的小猫,剥夺一段时间的光源刺激,即使只有3/4天的时间,小猫的视觉区域就会退化,如果持续剥夺光源刺激,小猫的视觉损伤将会永久存在,大脑视觉区域的物理结构也会被破坏。

“一个儿童即使大脑毫无问题,但若在2岁前从未接受视觉刺激,将会终生失明,12岁前从未听过别人谈话,则一辈子也学不会任何语言”

—— Diamond & Hopson,1998

我们不可能用孩子来做这样极端的实验,但从动物实验中,已经充分向人类证实了环境刺激对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而幼儿最常接触的学习成长环境有:家庭环境教育机构环境

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图1.3)

美国一个著名的社会调查,发现家庭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会影响到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如图1.3,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每小时词汇量摄入616个,工薪阶层是1251个词,而专业人士家庭达到2153个,这个差距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到4岁时,已经相差了3000万个词汇量摄入。

(图1.4)

小结论:家庭环境,严重影响着幼儿语言和认知发育成果。

来自教育机构环境的影响

(图1.5)

这一幅图,是摘录于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院3A项目组的成果展示,我们发现,接受过高质量教育互动的儿童,IQ平均值,高出社区儿童10个点,高出缺乏早期教育儿童近20个点。

辐射全球150个国家的纽约Sesame儿童基金会的社会调查,有着相同的发现:接受过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孩子,在上学期间,会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包括展现出高出平均水平的阅读能力/数理能力/学术能力,在孩子成年独立后,会有更好的经济收入,比如,高于社会平均值24%的资产,超出平均值18%的就业率,以及低于平均值54%的犯罪率。

小结论:

来自家庭的以及学习的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智力商数,以及长大后的学习能力,步入社会后的成功几率,都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结论:

0-3岁的教育,能够提供给幼脑发育足够的刺激,这一过程对人的一生影响至深至远

三、全球的共识:投资0-3的ROI最高

(图1.6)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研究显示,如图1.6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可塑性不断降低,而为改变和优化大脑功能所付出的成本不断升高。

1960s,Perry的学前教育研究,针对两组儿童进行长达40多年的追踪研究,一组儿童接受过早期教育,另一组没有,当这些孩子21岁时,研究发现,当初在孩子身上投入的1美元,已经产生了7美元的回报,而当这些孩子长到40岁时,当年的早期教育投入已经回报率达到到了16倍,这就是著名的早期教育回报率观念的提出:“1美元的投入,16美元的回报”。

(图1.7)

各个国家在3岁之前的教育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从2003-2007年之间,瑞典/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增幅2倍。

(图1.8)

中国的觉醒:0-3岁的教育蓄势待发

世界各国教育,百家争鸣,繁盛如林,

在这茂密的森林中,中国托育的新芽也已破土而出。

接下来,看到的是中国速度:

2017年开始,我国政策导向开始重视0-3岁的早期教育;

2018年上海/四川分别出台推进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2019年1月,24条政策落地,鼓励社会力量开展3岁以下托育服务;

2019年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对提供社区托育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减免90%所得税。

在这样的速度下,思潮追求的却是:

教育的稳扎稳打

在“教育”森林中

没有弯道超车的投机

只有追求真理和赤子之心

在“托育”道路上

没有速成班和直通车

只有一步步做标准和十年磨剑

只有怀揣“教育情怀”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才能做高质量的早期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