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岁月 | 赵金凤

 东方文海传媒 2020-08-14

让文字传播深情

让信息创造价值


难忘的岁月

文/赵金凤

编辑/落英小桥

窝在沙发里的米娜被电视剧深深的吸引了目光,搅动了心情,情绪骤然跌落。

画面中的女教师和蔼可亲,柔声细语,对自己的学生谆谆教导,是那么的亲切慈祥。

和往常一样,每逢这样的剧情,总会触碰到心底那根最敏感的情弦。不禁黯然神伤,米娜心中的愧疚风起云涌。遏制不住的疼惜从心空掠过,一抹慈爱裹挟着眼泪夺眶而出。

 回首曾经的教学生涯,无法释怀的愧疚在胸中潋滟荡气回肠!

回忆似那泥泞路上的一道辙印,深深的镶嵌在故乡的泥土里。

那是一群多好的学生,多么听话可爱的孩子!

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浮现出活灵活现的画面。愧疚如烈焰升腾,强烈的炙烤着良知,灼痛了灵魂。抑制不住的伤感油然而生,无法排解的情感占据内心,不能原谅自己的无知和愚昧。可世上没有后悔药,米娜为自己曾经在孩子们身上犯下的错误觉得羞愧难当。把这份迟来的忏悔倾注笔端,以此表明歉意,但求能寻得一丝心安。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像电视剧里的女教师那样的对待过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她的心为此愧悔了几十年!想想那些孩子们,她一直在自责和愧疚当中。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心里早就鞠躬认错了,给每一位学生说了无数次的对不起。

以为声色俱厉就是教书之道,以为严律苛刻就是对学生负责。

给那些孩子们从没有提供过温暖,没有仁爱过,没有给予过阳光般的笑脸,没有递送过快乐。教育孩子方面自己缺乏聪慧,缺乏讲究方式方法。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阴影!背负愧疚,米娜一遍遍审视自己的过错,对孩子们有的只是严酷的管束,和不近人情的苛刻!

本该属于孩子们的欢乐童年,曾经被自己无情的打压,残酷的剥夺。

明明是喜欢那些学生的,明明是疼爱他们每一个人的,明明愿意为他们奋力付出,明明愿意竭尽全力做一个为他们托底的人。

也曾,因材施教,也曾,善启心灵。可为什么偏偏会用那种咄咄逼人的方式与他们相处呢?对孩子们极端严厉的行为,一幕幕如锤重击着心灵。每想起一次就有一次痛悔不已,隐隐痛感绵绵不绝。

教师有着园丁的美称,天使一样的荣誉光环。扪心自问,米娜追悔莫及,自己真的不配拥有教师这个高尚美好的称谓。任由千般悔万般痛在无边无际的旧念里沉沦翻滚,缱绻那份无法忘怀的年轻岁月!

那些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人和物,那些生暖生情的画面,在脑海中萦绕迂回。

村西头的小学校,衬映在湛蓝天空下白墙红瓦的教室,回荡在校园上空此起彼伏的读书声,平展的操场里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急促的上课铃声,振奋人心的广播体操,孩子们飘荡在胸前的红领巾。无一不是留给记忆最明媚的色彩,给岁月最为靓丽的装饰。

还有那几位芳华正茂的同事,他们的一颦一笑一容一貌,远在故乡却在心上。常常出现在梦里的乡土乡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青葱岁月中最美的印记。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经历,灵空遥远,恍如隔世。

老去的是容颜,共同度过的那段时光记忆历久弥新,永远年轻!乡愁里重温光阴的故事,淳朴中带着泥土的芬芳,依然温婉而绵长。多年以后的今天,常思追忆,追忆成殇,亏欠那些孩子们的已无从弥补,只想对你们真诚的说一声:“孩子们,对不起!

那是个贫穷和开心并存的年代,文革遗留下的薄弱环节在教育界依然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民办校园,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因此每个教员的工作量是繁重的,一个老师带两个年级的学生,甚至管理更多的孩子们。那时的民办教师地位和生活待遇非常的微薄低下,工作量和收入值严重失衡,一个月工资才十五元五角钱。

经历过那个年代后,深深的感知感恩时代的变迁天翻地覆!

民办教师是乡村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启门人,是给孩子们辛勤垫铺基石的园丁!拿着极少的工资,却是默默无闻中付出最多的人。那是一群可歌可泣的实在人!是教育战线上冲在最前沿的急先锋!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他们是一群值得被后人记住,应被历史载入史册的开拓者!他们不畏重任,不惧艰苦,不计各人得失,他们理应被人尊重!

但无人问津他们的生活有多拮据。中庄村的这几位民办教师,没有人觉得自己辛苦,工作环境没有人觉得不好。初为人师的那一年,因为没有凳子,米娜是站着,在危房里备课批改作业办公的。两个年级拥挤在一个教室里,老师同时给两个班级的学生授课,一张桌子上挤着三四个孩子,很多学生都是没有板凳,站着听课。老师的课程排的满满当当,根本无暇空闲。尽管教学的担子很沉重,但大家都是凭良心教书育人,在枯燥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全身心把学生的学业当做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做。名为教师,实质上就是几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在教一群小孩子。他们在校长的带领下一起努力支撑从一到五年级的教学任务。没有一点私心私欲,在那个小学校园里肩负着教学使命,推送着一批又一批小学生走进中学的大门。

留下足迹的地方就有回忆!曾记得每年夏季,学校的河滩路上,马兰花开争奇斗艳,馒头花开缤纷灿烂。全校师生一起郊游踏青,河水清清鱼儿悠悠。那个插满野花的花环,那个攀树为自己做花环的人,每一段回忆里都有剪不断的念想。大家追逐一起嬉闹玩耍的场景,许多极为平淡的细节,现在回想起来竟是那么温馨,那么富有情趣,那么值得怀念。

回忆是一场绚烂的盛宴!简陋的教室三尺讲台上,曾留下多少粉沫飞扬的记忆,青涩的自己陪同孩子们一起长大。那时的自己用现在人的眼光看,仪容可能不伦不类。拖着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身着绿色军装或一色的套服,肩挎着一个绿色军用帆布包。当时这算是最时髦的行头了!尤其那根罕见的超级长辫子就是自己的标志和名号。

一年又一年,在校园里陪同孩子们读书升学成长,是辛苦更是幸福。孩子们从懵懂到学有所成,最开心的人就是班主任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把孩子们带到五年级。曾记得那个冬天,刺骨寒冷的清晨,星星还在眨着眼睛。别的班级的学生还在睡梦中,唯独这个班的孩子们踏着夜幕早早到校,他们知道自己是即将升入中学的高小生,明白自己的学习重任在肩,所以在学习上特别用功。朗朗的读书声吵醒黎明,迎来曙光!

干净整洁的教室里灯火通明,炉火正旺。没有一个迟到的同学,没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听见下课铃声,大家依然在课桌上纹丝不动,都要老师挨个从课桌上驱赶他们下课,强迫他们放下课本去休息。教室里都是安安静静埋头苦读的身影,那个整齐的画面,那种学习氛围,永远定格在心里,挥之不去,难以相忘。

给教室里拉电线装灯泡,给教室里按炉子升火取暖,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的小脑袋瓜想出来的办法,自己动手解决的,老师没有参与。

勤能补拙,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在全区同年级期末统考中,你们脱颖而出考出了骄人的成绩,全班一举夺得第一名!逆转了中庄小学,上一届同年级倒数末尾的差分!

升入中学后,中庄村的学生成了品学兼优的尖子生!消息在中学校园里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当时曾轰动一时,传为一段佳话。引起了所有在校老师们的瞩目,和一片赞誉声!这是教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握着米娜的手,滔滔不绝夸赞你们的话,那一刻,米娜觉得自己,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超越幸福的圆满和自豪!

时过境迁,一切都远去了,当年的孩子们都已步入中年,米娜亦是如此。那些在老师眼中长不大的孩子们,现在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有的还成了村里的带头人,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米娜的心里常常幻想着,多想一觉醒来,自己还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还是自己的学生。多想时光静止在那个芳华灿烂的年代,多想回到钟情的三尺讲台上,与你们为伍与教科书为伴。

一个草率的决定,一个轻易的转身,就那样输掉了自己的终身!当时那个不经意的放弃,最终成了米娜生命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世态万变不由人,有些事,就好比花朵盛开的时光,明媚过后,就成为永久的怀念。

她更像一束温馨明丽的阳光投射在心海,温暖流转,生生不息。

(中庄村87届五年级名单:赵生德,赵进良,马占成,哈金莲,赵芳,赵秀清,马良,苗智文,赵学林,赵德福,马生贵,陈宏,马斌,马贤俊,马吉,赵洪魁……剩下的同学面容记得很清楚,可惜名字再也记不清了)


作者简介:赵金凤,女,回族,青海大通县塔尔镇中庄村,现住阿克苏市。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平台部分图文音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