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御品·宫廷私珍 收藏资讯平台 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也称铁黄,有高温与低温之分。 高温黄釉 米色 低温黄釉 正黄、娇(浇)黄、象牙黄、淡黄(蛋黄、西洋黄) 纯正的黄釉,始自明初洪武年间,到弘治时期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弘治黄釉,与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德五彩、成化斗彩并列明代六大器种。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又因其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器型主要有盘、碗、尊等。 明弘治娇黄釉象耳龙凤玉壶春瓶,御承堂博物馆藏 到了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釉瓷器上,丰富了黄釉瓷器的品种,一改单色黄釉瓷以素取胜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此时的黄釉瓷不仅造型完美,做工精细,更有十足的皇家气派,而且不断有新釉色创烧出来,如蜜蜡黄、淡 黄 釉等等,让人耳目一新。 淡黄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 清雍正淡黄釉瓶,故宫博物馆藏 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雍正淡黄釉瓷器的造型多为小件的瓶、盘、碗、杯、碟等,小巧的形体配以淡雅的釉色,颇显俊秀典雅。 晚清时期则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精品多为光绪朝慈禧太后御用的官窑瓷器。 清光绪 黄釉墨彩花鸟纹长方花盆 故宫博物馆藏 历代黄釉瓷器欣赏 明永乐青花黄地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北京保利 明 弘治黄釉碗 高10.5、口径23.6、底径9.6cm 国家博物馆藏 明 弘治 黄釉盘 高4.3cm,口径21.3cm,足径13.2cm 台北故宫藏 明弘治 黄釉双系尊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黄釉描金弦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故宫博物馆藏 ![]() 清雍正黄釉盅,故宫博物馆藏 ![]() ![]() 清雍正 蛋黄釉盘 口径13.3cm,底径8cm,高2.8cm 捐献自孙瀛洲 ![]()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黄地珐琅彩桃花纹杯 ![]() 清雍正米黄釉折腰碗,故宫博物馆藏 ![]() 清乾隆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方茶壶,故宫博物馆藏 ![]() 清光绪淡黄地粉彩荷莲花方花盆,故宫博物馆藏 慈禧太后50寿辰祝寿用瓷 ![]() ![]() 清光绪 黄地墨彩花蝶纹奓斗 故宫博物馆藏 ![]() ![]() 清光绪 黄地墨彩花鸟纹长方小花盆 故宫博物馆藏 ![]() ![]() 清光绪 黄地墨彩花蝶纹羹匙 故宫博物馆藏 ![]() ![]() 清光绪 黄地墨彩花蝶纹盘 故宫博物馆藏 ![]() ![]() 清光绪 黄地墨彩花蝶纹盖碗 故宫博物馆藏 ![]() 戳下文,再读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