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寿州窑烧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瓷器,看看什么样吧

 RK588 2018-11-16


唐寿州窑黄釉瓷枕


黄釉乐舞图瓷扁壶,北齐,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唐代中期,衰落于唐代晚期。

     六朝至唐代的窑址,在安徽省淮南市郊距寿县县城40公里处的上窑镇周围,窑址范围长约4公里,中心窑址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960年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寿州窑黄釉玉璧形足碗 淮南市博物馆藏


     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

    ▲ 寿州窑黄釉执壶 安徽博物院藏


寿州窑黄釉注子,唐代,

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到了唐代,开始改用氧化焰烧制出独特的黄釉瓷,其特征是胎厚重,质细腻纯净坚硬,在釉下施化妆土,釉呈淡黄色,另有蜡黄,鳝鱼黄,桔子黄等釉色,色泽晶莹。器型较规整,美观大方,受到人们的喜爱。



      唐人陸羽在《茶经》里曾写下“寿州瓷黄茶色紫”之句,另在《増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也有“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色黄”的记载。


      寿州窑黄釉瓷是我国唐代陶瓷百花园中异军突起的一朵奇葩,当时唐代许多瓷窑争相烧造白瓷,寿州窑既没有盲目崇尚去烧白瓷,也没有沿着青瓷烧造的老路走下去,而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另辟蹊径,烧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黄釉瓷。


  ▲ 寿州窑黄釉碗 安徽博物院藏


      寿州窑址早期产品有罐、四系瓶、高足盘等,皆青灰色厚胎。釉色青中带绿或青中带黄,系用还原焰烧成。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处不施釉,纹饰有印、划或贴的圆形纹、几何形纹、忍冬花纹、波浪纹及弦纹等。


  ▲ 寿州窑黄釉葡萄纹执壶 淮南市博物馆藏


      盛期产品有碗、盘、杯、钵、注子等,以平底器占多数,其中长圆形腹、方形短流的注子,是具有特征的唐代典型器物。胎质粗细不一,粗者居多胎。




寿州窑黄釉瓷


唐代寿州窑黄釉乳钉纹瓷豆



      色有绛红、白中带红、淡红等多种,以白中带红的为主。胎釉间施化妆土,釉色为用氧化焰烧成的蜡黄、鳝鱼黄、黄绿等色,釉面有光泽,釉层薄,易剥落。


    ▲ 寿州窑酱黄釉腰圆形枕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唐代,受寿州窑影响,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窑址内也发现生产黄釉瓷器,但在烧制工艺上各有特征,与寿州窑不同。

     本文由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