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青釉、绿釉瓷器

 馱夫 2023-09-18

夏日炎炎本无甚稀奇,但世界各地在今年的夏天都格外热,因此我希望从视觉方面入手,介绍一抹“清凉之色”——青釉、绿釉瓷器。

图片

图片

Where does coolness come from?

清凉由何来

图片

青瓷指的是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一般在1%-3%),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而绿釉瓷器的烧造则有所不同,它以铜为着色剂,经低温烧造呈现颜色,故有别名为铜绿釉。绿釉瓷器也初见于汉代,在明清时期,以景德镇窑烧造的各色产品为代表作。

图片

宋 青瓷刻菊花纹菊瓣形粉盒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由于烧造青釉、绿釉瓷器的窑口众多,产品类型丰富,活跃年代各异,本期专题将以青釉瓷和绿釉瓷为两大单元,各单元内考虑年代前后,并根据不同窑口下分小单元,以期将著名窑口及其代表性产品尽可能覆盖介绍。

本期专题也是继续之前#红釉#专题的整理,同为#颜色釉瓷器#专题的一个部分。希望通过这些青绿之色,能在酷暑之下感受到些许凉意。

图片

Glazed porcelain

青釉瓷

图片

如前述,成熟青瓷成熟于东汉时期。我们先看几件制作于两晋至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作品。

自三国时期至南北朝,南京作为六朝国都(三国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自然汇聚了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作品。

南京六朝博物馆就集中展示了六朝时期南京城百姓与贵族的日常生活与精神追求,青瓷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鸡首壶是六朝青瓷中的典型器,这件东晋时期青瓷鸡首盘口壶出土于南京富贵山,釉色青中闪灰,莹润光洁。

从此壶鸡首的形态看,鸡首的出现一开始并非流通的,可能仅作为一种装饰。但随着鸡首通水后,壶、罐就可以倾倒出水,使用变得简单,这也为后来唐宋执壶的出现打下基础。

图片

图1-1摄于南京六朝博物馆#六朝风采#展厅

图片

图1-2鸡首不通

下面这件青瓷唾壶,是南朝时期作品,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M26。釉面青中泛黄,这是青瓷器常表现的一种釉色。

图片

图2-1摄于南京六朝博物馆#六朝风采#展厅

借助此专题,对于给出明确窑口的文物,我们将按照窑口给大家介绍一些代表性作品。

岳州窑

岳州窑是隋唐五代时期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址,位于湖南省湘阴,湘阴在唐代隶属岳州,故名“岳州窑”。岳州窑釉色以青绿居多,釉薄而质细,玻璃质感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碎冰裂纹。(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介绍)

湖南博物院展出了一件南朝时期岳州窑青釉四系盘口瓶。盘口微撇,长束颈,溜肩,下腹内收,平底。肩部饰四个桥形系,施青釉至下腹,满布开片,玻璃质感较强,釉色光亮,青翠欲滴。

图片

图3-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图片

图3-2青翠釉色

洪州窑

洪州窑位于江西丰城市赣江沿岸,创烧于东汉时期,延烧至唐代,此地唐代地处洪州地区,故名“洪州窑”。产品与岳州窑相似,胎质稍粗,釉色偏黄。

湖南博物院展出有一件南朝洪州窑五盅盘。五盅盘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这种器型一直流行至唐代。

此盘敞口、浅腹,盘内放置五个大小相仿的小杯,粘连于盘内。施青釉至底端,外底无釉,釉色偏黄,釉色堆积处色深较深,满布开片。

图片

图4-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

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

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

本期将介绍6件越窑产品,其中苏州博物馆藏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是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56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出土。

此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从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介绍)

图片

图5-1摄于苏州博物馆#吴塔国宝#展厅

图片

图5-2莲花造型与莲花装饰

图片

图5-3另面

秘色瓷之名,实际上是在法门寺地宫的衣物帐出土后才得以确定。根据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批秘色瓷,各博物馆才以此为标准对一些高等越窑青瓷器定名秘色。

国家博物馆就展示了一件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葵口瓷盘,就是这批标准秘色瓷之一。

图片

图6-1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

图片

图6-2莹润如玉的釉色

湖南博物院藏唐代越窑青釉粉盒,系193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杨家湾M32。粉盒扁圆形,盖面隆起,子母口,器型规整,胎质细密,釉色均匀滋润,做工精良,应是唐代越窑的高级产品流入湖南。

图片

图7-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首都博物馆展出了一组三件出土于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的越窑瓷器。

韩佚,韩延徽之孙,曾任辽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及始平军节度使等职。俣宁年间,授营州刺史兼工部尚书,升任上京副留守加太保,后以平州(今河北卢龙)节度使致仕。(来自百度百科介绍)

作为辽国高官,其墓葬中出土越窑瓷器,说明了当时越窑瓷器在宋辽之间的交流,也证明了越窑瓷器在当时的贵重程度。

第一组是越窑青釉划花托盏。我们在#茶事与茶器(上)#、#茶事与茶器(下)#两期专题中有介绍过盏托,这是一种放置茶盏的托具,首博展示的正是将茶盏与盏托一并展示的组器。

图片

图8-1摄于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

图片

图8-2俯视图,可见划花纹饰

第二件越窑青釉划花鹦鹉纹碗,被认为是一件温酒器,碗内壁划花装饰两只对飞的鹦鹉,内壁口沿边缘处装饰一带卷草纹。

图片

图9-1摄于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

第三件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纹执壶,被推测为是一件酒壶,与越窑碗构成一组酒器。

由于宋、辽、金时期流行注壶、温碗、酒盏的组合,因此出于这种组合考虑,第一组的托盏可能在实际使用中是酒器而非茶器,这里我们以首都博物馆的介绍为准。

图片

图10-1摄于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

图片

图10-2侧面

长沙窑

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发现其窑址,又称铜官窑。创烧于唐,晚唐为其极盛期,五代后衰落。唐代长沙窑的彩绘新工艺对宋彩绘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介绍)

长沙窑的青釉瓷产量约占50%,其中碗是最常见的产品。如湖南博物院藏长沙窑青釉碗,唇口,斜腹,玉璧底。内满釉,外施釉到足部,釉色青黄。

图片

图11-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衡州窑

衡州窑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湘江两岸,晚唐时期在长沙窑的基础上创烧,兴盛于五代至北宋,逐渐形成湘江中上游的大型青瓷窑系,南宋以后开始衰落。

湖南博物院目前展出一例五代时期衡州窑青釉盏托,为李昊先生捐赠。越窑单元已经提及盏托,此处不赘述。此器通体施青釉,釉层肥润,釉色青绿,作为承托具与杯、盏配合使用。

图片

图12-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汝窑

提到青釉瓷,不能不提两宋。而其中最富盛名者,当属汝窑。

关于汝窑,在之前的多个专题中都零星提及,主要是因为汝窑器传世稀少,分布零散,而其中主要的收藏地还没一一探访。本期将介绍3件汝窑器。

国家博物馆分别在#古代中国#展厅和#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厅中各展示了一件汝瓷青釉洗,但呈色各异。

先看#古代中国#展厅的展品,洗是一种文房用具,用于盛水清洗毛笔,器型较之盘更深。这件洗器身满布开片,釉色莹润,青中泛蓝,淡雅恬静。

图片

图13-1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

图片

图13-2腹部较深

图片

图13-3釉色青蓝

图片

图13-4釉面满布开片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厅展示的汝窑青釉洗,口沿处有金属箍,或原先有损,经过打磨后以金属箍加固,放置磕碰。对比上一件青釉洗,这件的釉色更为青绿,器腹也稍浅。

图片

图14-1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厅

图片

图14-2釉色青绿

图片

图14-3开片满布

在汝窑完整器难遇难求的情况下,一些瓷片标本传世也显得非常珍贵。广东省博物馆藏汝窑青釉小盘,就是一件残片修复器。

从这件小盘的器底看,汝窑的施釉方式是满釉,烧造时采用“支钉烧”,因此在器底存在若干个支钉,一般支钉数为奇数。

图片

图15-1摄于广东省博物馆#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展厅

图片

图15-2修复部分颜色不一,便于区分

官窑

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介绍)

本期将介绍2件官窑瓷器。首先看上海博物馆藏南宋时期郊坛下官窑瓶,系1952年出土于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任氏墓。

该器为典型的胆瓶造型。通体施青灰乳浊釉,釉层较厚,釉面乳浊失透,开片细密,纵横交错,口沿釉薄处和圈足无釉处显现官窑瓷器特有的紫口铁足特征,造型典雅稳重。

宋代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花壶之制,上锐下圆,略如垂胆。”所以,当时的胆瓶可能多作花器使用。

图片

图16-1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

相比之下,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发色更为青绿。事实上,两宋官窑瓷器的发色有多种: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

国博的官窑贯耳瓶,是仿造古代青铜器造型烧制而成的,这种器型在其它窑口的产品中也可见。釉色肥润,青翠如玉,开片大小不一如蟹爪,是南宋官窑青釉瓷器的代表之作。

图片

图17-1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

耀州窑

耀州窑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介绍)

本期介绍2件耀州窑青瓷,其中第一件五代时期耀州窑青瓷提梁倒灌壶也是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系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

此壶提梁作伏凤式,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因此此壶的设计与装饰集百花之王、百兽之王、百鸟之王于一身。

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将壶倒置注水,盛满放正,滴水不漏,符合物理学中“连通器液面等高”原理。造型大气奇巧,设计独特,纹饰精美,釉色莹润,是耀窑青瓷中出类拔萃的珍品。(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

图片

图18-1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厅

图片

图18-2侧向图

图片

图18-3正视图

图片

图18-4侧方后向图

图片

图18-5略俯视图,伏凤式提梁

图片

图18-6背面,牡丹纹

图片

图18-7母子狮设计,母狮嘴为壶流口

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此时的耀州窑青瓷流行采用模印装饰。所谓模印,即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我们可以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所藏北宋耀州窑青釉模印“飞天”笠式碗中窥见一斑。碗内壁的双飞天装饰十分灵动,云气缭绕在其周遭,营造出飘飘若仙的意境。

图片

图19-1摄于武汉博物馆#陶韵瓷魂:中国陶瓷文化巡礼#特展

钧窑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介绍)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虽然钧窑瓷器中最知名的当属带有红、紫斑装饰者,但实际上钧窑仍属于青瓷系。本期我们将通过2件天青釉钧窑盘进行介绍。

同样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这件宋代钧窑盘的内外壁均施天青釉,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

图片

图20-1摄于武汉博物馆#陶韵瓷魂:中国陶瓷文化巡礼#特展

图片

图20-2天青釉色

另一件则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是元代钧窑天青釉盘。釉面颜色相对更为青翠,釉面有颜色深浅不一的大小开片,口沿处釉层较薄,也有露胎现象。

图片

图21-1摄于武汉博物馆#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特展

龙泉窑

龙泉窑是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介绍)

龙泉窑青瓷以其莹润如玉的釉色征服世人,也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本期将跨越北宋至明的时间维度,介绍6件文物。

北宋是龙泉窑瓷器大量烧造的开端,湖南博物院藏北宋龙泉窑青釉贯耳瓶,器型受到商周时期青铜器影响,体现宋人追古的喜好。内外满施青釉,釉色莹润光亮。

图片

图22-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南宋是龙泉窑青瓷的鼎盛期,首都博物馆藏龙泉窑青釉凸花龙纹盘,运用了塑贴工艺凸出两条翼龙。大盘釉色青翠,莹润光洁。

图片

图23-1摄于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

图片

图23-2凸花双龙

另外,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器有一种堆塑蟠龙盖罐十分精彩。我们本期给出收藏于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的一例,可见此盖罐在下腹处装饰莲瓣纹,在颈部堆塑一尾蟠龙,盖面上还装饰一只鸡作为捉手。此罐通体施釉,釉色青翠莹润,表现力极强。

图片

图24-1摄于荷兰公主庭院陶瓷博物馆#从东方到西方#展厅

图片

图24-2罐颈部的堆塑蟠龙

图片

图24-3盖顶的鸡形捉手

借此,我们还可以引出一件类似的作品,藏于上海博物馆。与荷兰藏品不同的在于盖面捉手设计成狗的样式,其余的部分在设计上则十分接近。

图片

附图1龙泉窑堆塑蟠龙莲瓣纹盖罐

南宋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官网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青翠釉色也征服了日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着一件著名的残器,名曰“马蝗绊”,在日本被评定为“重要文化财”,仅次于“国宝”。

图片

图25-1摄于浙江省博物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

先解释这个别名的由来。瓷碗底部的六枚焗钉宛如硕大的蝗虫,18世纪,日本人伊藤东涯在《马蝗绊茶瓯记》中用汉字写下“以铁钉六钤束之,绊如马蝗”的描述,故得此别名。

图片

图25-2碗腹部有六枚锔钉

但这只瓷碗的名气更多是来自自身的经历。同样是来自《马蝗绊茶瓯记》的记载,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日本高仓天皇安元初年),当时的日本武家之首平重盛为积极开展对宋朝的贸易,向南宋京城临安(杭州)的育王山(玉龙山)寺庙布施了大量黄金,寺庙住持佛照禅师便以此件龙泉茶碗作为回礼赠予平重盛。

图片

图25-3梅子青的釉色

到了室町时代,该茶碗到了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将军足利义政的手中,但由于该茶碗底部有一道冲线,甚是可惜,喜好艺术的足利义政觉此碗颇不尽人意,于是便派遣使者携带茶碗重赴中国,希望能重新照此烧造出一只一模一样的茶碗。

此时正是中国的明朝,明朝时期龙泉窑的衰落和当时工艺的失传,使得当时的匠人无法烧制出类似的青瓷茶碗,中国匠人便使用金属锔钉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也有一说是丰臣秀吉从朝鲜找来工匠在日本工匠协同下将茶碗重新锔住)。

送回的瓷碗反而更受重视,妥善保存至今。

图片

图25-4釉色青翠

图片

图25-5碗内底也可见裂纹

图片

图25-6葵口形

图片

图25-7侧面

到了元代,龙泉窑青瓷器的制作仍然繁荣。苏州博物馆藏龙泉窑瓜楞荷叶盖罐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荷叶形盖,盖面拱起,盖面饰凸菊瓣纹。盖内沿、罐口部和足端露胎,其余部分均施粉青釉,釉色匀净淡美,素雅莹润。器腹部以凸菊瓣纹装饰,纹理清晰,线条流畅。此器的造型、纹饰等特征均具典型的元代风格,为元代龙泉窑罐类器中的典型器。(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介绍)

图片

图26-1摄于苏州博物馆#吴中风雅#展厅

明代早期,龙泉窑还曾为皇家烧造瓷器,不过本期我们侧重釉色,因此通过湖南博物院藏明代龙泉窑青釉三足炉来一窥这抹清凉之色。

图片

图27-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这件三足炉呈鼎式,灰白胎、细腻坚质,通体施青釉、釉面无开片、釉质温润似美玉,为明代龙泉窑瓷中精品。

虽然龙泉窑到了明代中期开始衰退,但是在明早期,其产品质量依然精致,上贡朝廷,下销海内外,这件瓷炉的器形、胎釉和工艺均符合龙泉窑明早期产品特征。

该炉应为供器,礼佛的供器组合之“三供”、“五供”都有炉。“三供”一般指的是一炉两瓶,这种组合在元代特别流行。“五供”则是在“三供”的基础上增加一对烛台,明清盛行。(来自湖南博物院官网介绍)

图片

图27-2通体施釉

图片

图27-3略微侧视图

图片

图27-4可见施釉范围

图片

图27-5鼓腹三足

图片

图27-6两侧立耳

临汝窑

临汝窑这个名字相信大家相对陌生,至今我也只在首都博物馆纪录过一件金代临汝窑青釉胆式瓶,出土自北京怀柔。

根据目前查到的临汝窑的资料,临汝窑位于河南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创烧于北宋初年,元代逐渐衰落,产品以青瓷、钧瓷为主,主要烧造碗、盘等器皿。胎稍厚,修坯较草率。釉色以青中闪绿居多,釉较厚,有众多气泡。装饰工艺有光素无纹、印花等技法。临汝窑所烧青瓷既有钧窑“红里透紫、紫里藏青”等特色,又有汝窑“似玉非玉胜似玉”的特征。临汝窑陶瓷有天蓝、豆青、月白以及天蓝底中带紫色斑点等多种釉色[1]。

首博的这件临汝窑青釉胆式瓶,属于接近汝窑的一类,釉色呈灰绿,釉面满布开片,典雅清新。

图片

图28-1摄于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我们曾经给出过一系列的专题介绍,这里就不赘述关于窑口的历史。根据本期的侧重,我们针对自北宋至明清的景德镇窑青釉瓷器中,挑选部分介绍。

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了两件景德镇窑生产的影青瓷。一件盏托,出土自辽宁义县清河门辽墓;一组执壶温碗,出土自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

影青釉,即青白釉,是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

在辽国境内发现生产自景德镇窑的青白釉瓷,说明两国之间的物质交流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如盏托代表的饮茶、执壶温碗代表的饮酒,这类日常生活器具的使用和背后的风尚。

图片

图29-1摄于辽宁省博物馆#辽代陶瓷#展厅

图片

图30-1摄于辽宁省博物馆#辽代陶瓷#展厅

一直至明清时期,影青釉仍有生产,我们可以看浙江省博物馆藏雍正时期景德镇窑影青釉暗花碗,系1985年陈器成先生捐赠。

延续了影青瓷青中闪白的特点,此碗外壁还阴刻了海水江崖以及蝙蝠的图案,海水江崖象征江山,蝠谐音福,意在传达江山永固万福的美好祝愿。

图片

图31-1摄于浙江省博物馆#留芳泽后:浙江省博物馆九十周年捐赠文物回顾展#特展

图片

图31-2海水江崖

图片

图31-3蝙蝠纹饰

景德镇窑在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窑口,并且有许多仿宋代名窑的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明朝宣德时期景德镇窑青釉葵瓣形盘,是景德镇窑对龙泉窑的仿烧之作。葵瓣造型加上青翠如玉的釉色,清新自然,赏心悦目。

图片

图32-1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

同样地,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对汝窑、官窑都有仿造之作。景德镇窑对汝窑的仿烧,集中出现在明朝宣德时期和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雍正、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名窑器物,主要侧重仿烧这些著名窑口的釉色。

其中,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以铁锥刻划的本朝篆体年款。

上海博物馆藏乾隆时期景德镇窑仿汝桃式洗,釉色偏灰蓝,釉面存在开片。设计上也存在巧思,洗本身被设计为桃实形,但与之用枝干相连的还有另一枚桃实。

图片

图33-1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

上海博物馆藏乾隆时期景德镇窑仿官瓶,釉色呈青灰色,釉面开片大小交错,但瓶的器型不见于宋官窑,可见是此时景德镇窑在模仿之余,在器型上有所创新的体现。

图片

图34-1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

当然,景德镇窑的青釉瓷烧造,除了仿烧历史上的名窑,也有自己的一些表现,如豆青釉、粉青釉、冬青釉、翠青釉等。

其中豆青、粉青都是来源自龙泉窑,明清的豆青釉瓷器多指青中泛黄的一类产品,而粉青釉瓷器则表现为浅湖绿色中微闪蓝。冬青釉与豆青釉较为接近,乃至于博物馆可能都会出现称呼不一的情况。

湖南博物院藏雍正时期粉青釉渣斗是比较典型的一例,釉面颜色略带蓝色。渣斗就是唾盂,为古代贵族宴饮时用来盛放兽骨和鱼骨的容器。

图片

图35-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图片

图35-2釉色柔和

国家博物馆藏乾隆时期粉青釉灵芝式洗也十分精彩,釉色同样带有微微的蓝色。结合上述乾隆时期仿汝桃式洗,可见乾隆皇帝喜欢将一些具有吉祥意味的物体融入器物设计之中。

图片

图36-1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厅

图片

图36-2灵芝的样式

乾隆时期的冬青釉带盖葫芦瓶可以在许多博物馆见到,可能有的藏品缺盖。

葫芦谐音福禄,葫芦瓶一直是明清时期颇受欢迎的一种器型。葫芦瓶通体施冬青釉,呈现出青翠微泛黄的釉色,光洁如玉,令人见之欣喜。

图片

图37-1摄于南京博物院#陈设清宫#展厅

另外,有意识地留白可能会有意外的效果。如雍正时期冬青釉白花五蝠纹碗,外壁留白处形成五只蝙蝠,谐音“五福”,赏心悦目的同时还传达了吉祥寓意。

图片

图38-1摄于上海奉贤区博物馆

#和硕清雅:雍正故宫文物展#特展

图片

图38-2青中泛黄的釉色

上文提到的翠青釉是青釉之一种,为明代永乐时所创且独有。釉色青嫩如翠竹,色泽光润,釉中有密集的小气泡。因釉汁垂流,器物肩部色泽淡雅,下部较浓重。

翠青釉罐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罐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翠青釉,釉面莹亮润泽,色调清新淡雅,口边和足边积釉处呈青绿色。无款识。

图片

图39-1摄于故宫博物院#御瓷新见: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特展

图片

Glazed porcelain

绿釉瓷

图片

绿釉瓷不同于青釉瓷,是一种以铜为呈色剂,低温烧成的瓷器。在##专题中介绍的东汉时期的绿釉樽就是早期绿釉陶器,目前最早可见的绿釉瓷器应是唐代长沙窑和邛(音qióng)窑(系四川地区民窑)的绿釉制品。

绿釉瓷的制作历史脉络相对比较简单,本单元主要以时间线介绍一些代表性的文物。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沙窑的绿釉瓷。湖南博物院藏唐代长沙窑绿釉枕,呈长方形,中间微凹,枕体中空,侧后方有一小出气孔。枕面与侧面施绿釉,釉色清淡雅致。

图片

图40-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图片

图40-2侧面

再看一件长沙窑绿釉横柄壶,这种横柄壶多作茶壶、药壶使用,唐代也称注子,部分壶柄会模印字样,例如“赵注子”、“张家注子”,如同现在的商标。

图片

图41-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衡山窑(注意不是青釉瓷单元提到的衡州窑),系湖南境内继唐代长沙窑之后兴起的彩瓷窑口,时代宋、元;位于从湘江村的渡口边向北,直到永平村的成家滩。(来自百度百科词条介绍)

这件宋代衡山窑绿釉碗,胎体厚重,碗心有四枚支钉痕迹,碗内施绿釉,釉面匀净。

图片

图42-1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在辽代,绿釉陶瓷器是其主要生产的一类产品。其中绿釉陶瓷使用的是低温铅釉工艺,并常常与模印结合,模印处釉色深沉,表现出一种独特美感。

辽宁省博物馆藏绿釉印水波三花纹海棠盘,就是这种低温铅釉陶器。从盘边缘露出的胎质可知陶器的密度不及瓷器。

图片

图43-1摄于辽宁省博物馆#辽代陶瓷#展厅

首都博物馆藏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出土自北京密云冶仙塔基,是一件辽代绿釉瓷器。

净瓶为佛教用器,源于佛国印度,僧侣游方时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贮水或净手。一般从肩部的流口部注水,从长长的管流中倒出。瓷质净水瓶流行于唐代、宋代及辽代。此净水瓶的特别之处在于瓶体刻'杜家'款。

从这两例辽代绿釉器可以为我们理解辽人生活与信仰提供一个视角。

图片

图44-1摄于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

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绿釉瓷器也有非常丰富的体现。其中明代的绿釉品类主要是孔雀绿釉和瓜皮绿釉。

孔雀绿釉是一种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的低温色釉,又称翡翠釉、吉翠釉,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以铜为着色剂,釉色有深、浅两种。明代正德时期孔雀绿釉的烧制达到鼎盛阶段,色泽青翠鲜艳。

国家博物馆藏孔雀绿釉高足碗是宣德时期作品,此时应是景德镇窑对孔雀绿釉产品生产的起步阶段,釉色鲜艳。

可能大家会疑惑这类呈蓝色的瓷器会被归类为绿釉瓷器,主要原因是在于所用的着色剂。孔雀绿釉的烧造工艺符合我们对绿釉瓷器的定义,另外我们也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与绿色之间,在文化内涵上是有一定关系的。

图片

图45-1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厅

瓜皮绿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玻璃质的低温铜绿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称“瓜皮绿”,嘉靖时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瓜皮绿釉器最为著名。天津博物馆藏嘉靖时期瓜皮绿釉暗刻云鹤纹盘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这件瓷盘盘心暗刻六只仙鹤,间隔以祥云,体现出一种神仙意境。当然,仙鹤本身也体现着道教元素,符合嘉靖皇帝修道的现实需要。

图片

图46-1摄于天津博物馆#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特展

图片

图46-2仙鹤祥云

图片

图46-3姿态各异

图片

图46-4暗刻花纹

到清代雍正时期,颜色釉得到极大发展。绿釉中又发展出多种品类,如秋葵绿釉、松石绿釉等品类。

秋葵绿釉为清代雍正时创烧,颜色呈浅绿色泛黄,色调淡雅柔润如同秋葵花之色,故称“秋葵绿”或“湖水绿”。乾隆时仍在生产。天津博物馆藏一例雍正时期葵绿釉碗,就可以让我们体会这种颜色。

图片

图47-1摄于天津博物馆#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特展

图片

图47-2底款

图片

图47-3通过亚克力板反光的秋葵绿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本期我们介绍2件松石绿釉瓷器。

天津博物馆藏松石绿釉贯耳瓶,器型模仿商周青铜器,纹饰简单,通体施松石绿釉,颜色绿中透蓝,与绿松石的颜色相近。

图片

图48-1摄于天津博物馆#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特展

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松石绿釉仿古铜纹碗,则是融入了更多的元素。松石绿釉的底色,加上对铜器纹饰的选用和改造装饰,使它具备独特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有同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下文结语的附录信息中提供的链接[2]。

图片

图49-1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

当然,没有这些“雅号”的绿釉瓷器也十分悦目,本期最后以2件绿釉瓷器作为收尾。

天津博物馆藏雍正时期绿釉缠枝石榴纹盘,除外底,满施绿釉。外壁暗刻缠枝石榴纹,石榴皆作外皮开裂,露出多子的姿态,显然是一件寓意多子的瓷器。

图片

图50-1摄于天津博物馆#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特展

图片

图50-2侧面

图片

图50-3另一侧

图片

图50-4缠枝石榴纹细节

最后以湖南博物院藏道光时期的绿釉碗结尾。尽管从嘉道时期开始,景德镇御窑瓷器的生产就开始进入衰落,但各个时期仍有自己的一些特色。

这件绿釉碗,颜色匀净,呈色翠绿。相信在这炎炎夏日还是可以给予我们一丝清凉。

图片

图51-1摄于摄于湖南博物院#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展厅

图片

Tag

结语

图片

又是体量超大的一期,感谢大家看到结尾。本期的缘起,主要是由于湖南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的两个陶瓷展厅。

湘博的#单色釉#展厅是近年来,我认为陶瓷器展厅布展最好的一个,简单干净的背景墙与浅色衬布可以将单色釉瓷器呈现出应有的本色。我仍然记得几年前在湖北省博物馆拍摄时,对着一件米黄釉碗对焦不得而万般无奈的心情,因此湘博的布展方式更显得可贵。

天博的#瓷都芳华#展厅则是系统地将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生产的瓷器,根据品种进行系统地陈列展示,其中还不乏各品种的名品,可惜布展方式还有待提高。

今年的夏天尤其炎热,希望通过这期超长篇推送,让你感受到清凉,保持好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