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札记:南宋王朝的凄凉尾声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本文作者/陈道 

1274年8月12日,本已经江山危殆,南宋年轻的皇帝度宗赵禥又突然病逝(酒色过度,一夜宠幸三十多个嫔妃,不死反而奇怪),他年仅四岁的儿子赵显继承皇位,史为恭帝。赵显的祖母谢太皇太后为孙子摄政,但她体弱并且缺乏好顾问,尤其因为越来越多的有权势的臣僚投靠了蒙古人,擅专朝政则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贾似道。

1276年1月末,已经被元军步步紧逼的南宋再无良策,太皇太后宣布投降,承认宋朝皇帝是忽必烈的臣民并交出国玺(这是剑桥史的说法,按照《中国全史》表述:南宋这样投降却不为元朝所接受,而是由元兵进入临安。俘宋恭帝、全太后以及官僚和太学士,先后押送到大都),年幼的皇帝被被元世祖废为瀛国公,放逐到吐蕃并且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后来在1296年他离开宫殿出家,终于1323年被迫自杀。偏安江南150年的南宋王朝至此实际上已经宣告灭亡。

南宋军民并没有因为太皇太后的手诏而停止抗元。元军入临安前夕,一些宋朝忠臣带着皇帝的两位异母兄弟逃到南方。1276年6月14日他们聚集在福州拥戴七岁的哥哥赵昰为皇帝,史为端帝,年号景炎,继续号令抗元,复兴宋朝。然,幼帝无知,忠臣空有其忠,各种势力难归一统,吵吵嚷嚷,难得救世之策。

1277年,疲于奔命的宋朝忠臣拥着小皇帝,从潮州开始,接着到惠州,最后在年底抵达广州。随之而来的元军很快在1278年2月占领广州(在今广东)。忠于宋朝的大臣仍然不投降,再一次逃跑。4月,年将满10岁的小皇帝因在井澳遇到飓风,惊悸成疾而夭折。张世杰和陆秀夫把宋朝忠臣重组,推戴已死皇帝赵昰的异母兄弟赵昺为帝,史称末帝,年号祥兴。元军的持续进攻,迫使他们从广州过海到达崖山岛,建行宫及军营,储备粮草,制造战船器械,以备长期抗元。

1279年3月19日,宋军防线被元兵突破。陆秀夫让自己的妻子先投海自尽,后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受俘虏之辱了。”说完,背负小皇帝蹈海,宋朝的末代皇帝就此夭折在海上。追随至此的宋朝忠臣和官兵或战死或投海殉难数以十万计,场面惨烈。张世杰率残部撤退到南恩州的海陵山(今海陵岛),不幸遭遇飓风,海船覆没,溺死于海。其余抗元宋军也渐次消亡,归于历史。

叹:国亡有奸臣,国难思良将。忠臣之忠可鉴日月,忠臣之血可染江河。然,千万颗忠诚之心,难敌一奸之害;危殆之社稷,非枭雄出则难挽狂澜!

☆ 作者简介: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