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谒岳王墓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本文作者/易书生

虽然第一次来杭州,客居在西湖畔,但是,我仍执意先拜岳飞墓。

象我这样年龄的一代人,几乎都是在岳飞的故事里成长起来的。记得那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既无电视,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收音机,每到中午放学,就一窝蜂地往家跑,端着饭碗,三三两两坐在家属院的空地上,听工厂的大喇叭播放刘兰芳说的《岳飞传》。那种痴迷,绝不只是因为刘兰芳三寸不烂之舌。自小,也就埋下一种愿望,什么时候到杭州,看看岳飞墓,最近距离地拜谒这位心目中仰望已久的大英雄。

栖霞岭南麓,我老远就让车停下,踏着西斜的阳光,徒步走向岳王庙。

岳王庙门楼两侧是张爱萍将军手写的《满江红》中那句著名的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想着这样一个英雄人物的墓地,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题几个字。张爱萍将军是我所知道的仅有的几个有着军人果敢和文人傲骨的当代儒将。

按照古代文化传统的做法,大凡受褒奖的人物,都有牌坊之类的建筑在门前,岳王庙怎么没有?难道冤屈而死的岳王,连这一点门庭的装饰也没有?听同行的当地同志介绍:我们是从岳王庙的西侧街道来的,岳王庙的石牌坊在南面,正对着这个门楼,名叫碧血丹心坊。不过,这不是宋朝人建的,而是在岳王冤死三百六十多年后,后人追念岳王英名而建造的。我回头向南看,果然看到了一个石坊立于街市正中。再回首,在西斜的阳光下,忠烈祠大殿飞梁斗栱,金壁辉煌。檐间悬挂着叶剑英元帅手书的“心昭天日”大匾,据说,是取材于岳飞临死前在狱中所题“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意为一生光明磊落。

往殿内看,正中端坐一尊为许多人熟悉的岳飞塑像,身披紫色蟒袍,右手握拳,左手扶剑,目光炯炯,威武庄严。塑像上方是相传为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草书巨匾。殿内的墙壁上,是根据岳飞一生重大事件为题材绘制的九幅壁画。其中有岳母刺字、收复健康、连结河朔、郾城大捷、风波冤狱等。说起这个郾城大战,就发生在我的家乡许昌附近。在南宋王朝大面积土地被金朝占领,面临覆灭的危险时,岳飞率领岳家军在许昌一带与兀术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岳飞手下那个名将杨再兴,就是在前后左右毫无遮拦的许昌小商桥被金兵万箭穿身而亡的。多年前,我曾专门到小商桥和郾城的古战场凭吊,感受逐鹿中原的艰难和豪壮。

忠烈祠大殿附属建筑依稀如中原古代民居,左右各一个厢房。东为烈文侯祠,右为辅文侯祠。分别供奉着岳飞生前的两员爱将:张宪和牛皋。在岳飞的部将里,包括许多演绎出来的传说人物,我比较喜欢牛皋这个人,记得小时候读的《说岳全传》书里,牛皋福大命大造化大,还有一些神奇本领,不仅能在水面自由走动,而且性格憨厚,有点像瓦岗寨里那个程咬金。后来读宋朝的史书,才知道,历史上确有牛皋这个人,并且在岳飞死后不久,也被秦桧党羽毒死,是一位刚直不阿的硬汉。

忠烈祠西侧,有一依墙而筑的半亭,亭内陈列着一些树化石。相传,岳飞蒙冤屈死风波亭那天,一棵古柏突然枯死,坚如铁石,僵立不仆。人们就把这棵柏书称之为“精忠柏”。并在此建亭,命名为“精忠柏亭”。这种思维逻辑,在其他许多人文古迹中时有所见,因而,此亭此柏,我丝毫不感到奇怪,反而觉得岳王枉死,天怨人泣,理所当然。正如岳飞出生即祥云飞至、稻谷生双穗,襁褓中的岳飞渡过洪灾时有大群鸟儿护佑,如此等等的传说,正说明人民对好坏忠奸褒贬不讳,不管谁如何诋毁,老百姓总要赋予他神奇征兆,以彰显不死之魂。

精忠柏亭背后,也是岳飞墓园区甬道的东尽头,是一面照壁,上书“尽忠报国”。同行的当地同志告诉我:很多人有认为岳母给岳飞背上刺上的是“精忠报国”四个字,其实,应当是“尽忠报国”。相传,岳飞离家从军抗金之时,母亲姚氏在岳飞背上刺写了“尽忠报国”四个字,因为当时金军入侵中原,京都开封沦陷,二帝被金所虏,国无主,河山破碎,岳母在刺字时故意在这“国”字上少刻了一点,要岳飞别忘记中原故土,永记“靖康之耻”,早日收复失地。岳飞蒙冤入狱,御史中丞何铸首先被委托为主审官,对岳飞进行审讯,岳飞一怒之下脱下外衣,给何铸等人看背上所刺之字。何铸大惊,深感其中冤情深重,又不敢得罪秦桧,连夜辞官而去。于是,才换上了那个臭名昭著的万俊卨担任主审官,对岳飞父子和张宪尽其所能进行严刑逼供,罗织罪状。

看着“尽忠报国”这四个字,我想起此前看香港某卫视播放的一个关于河南人的话题节目,这个节目称岳飞为:中国死得最冤枉的人。岳飞对宋王朝的忠心不二,应当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忠心报国的将军,因为皇帝的自私和怯懦,寻一时偏安,居然枉死。本来人家舍命为你好,你却不知好歹,取了人的性命。这,除了证明皇帝的昏庸,还是证明皇帝的昏庸。如果这个皇帝不昏庸,即使有奸臣陷害,岳飞也不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以致一些学者对岳飞之忠认为是愚忠。言下之意,我以忠相待,你不以诚对我,我何必再以忠待你,我隐逸山林,或干脆以你为敌。但我感到现实及道德之美远没有这么简单。仅从表象说,岳飞之冤,不仅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个关于“忠”的道德悲剧之美,同时,也给那些为政者、当领导者留下一个如何用人的惨痛案例。除了这些,它应当还有着更深层的蕴涵。

墓园区甬道两侧是碑廊,陈列着一百多块历代碑刻。本来,甬道两侧还分别栽种着两行柏树和桂花树,但是过桥之后,甬道正中孤零零栽着一株松柏。相传,明朝民族英雄于谦造奸臣和昏君所害,葬于西子湖畔的三台山下,与岳王墓遥相呼应。杭州地方官及百姓迫于当时形势,不能公开祭祀于谦,于是,便借祭祀岳飞之名,公祭岳、于两位英雄。公祭时便拉出一株桧树,将它栽于此,然后用一把大锯将树锯为两半,以借分尸桧树,发泄对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秦桧之流的愤恨。桧树死后,后人又在这里栽植柏树代之,仍保持原名“分尸桧”,流传至今。

过“精忠桥”既来到了岳飞墓墓阙,放眼前看,一大一小两座墓,坐西朝东,圆形拱顶,下条石围砌,正中一墓立“宋岳鄂王墓”碑,左前侧稍小一座立“宋继忠侯岳云墓”碑。当年,岳飞被秦桧等奸臣所害,遗体由狱卒隗顺偷偷地草葬在九曲丛词。二十年后,岳飞冤案得以平反,南宋朝廷寻求岳飞遗体,“起枯骨于九泉之下”,将其遗骸以当朝一品官之礼改葬于此。对墓内葬是不是岳飞,学术界至今还有些争议,但是,据我所知,隗顺草葬岳飞之后,老百姓及当朝官员、岳氏宗亲都曾偷偷到墓前祭奠,以岳飞在老百姓中的威望,时隔仅20年再迁移岳飞骸骨,其真实性是不会有错的。1979年重修岳飞墓时,曾对墓的外围和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的大量旧石条、石俑,就其雕刻风格、石质风化的程度等方面鉴定,确系南宋遗物,更增添岳王墓的真实性。

驻足于岳王墓前,岳飞治军、兵法、诗词、气概,一齐涌上心头,问古忧今,悲天怜地,难解对奸臣的义愤。记得前不久一位所谓的“学者”提出新论,大意是:秦桧当年所为根本不是卖国,而是用心良苦的爱国之举,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为金的力图统一中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是立下了千古奇功的。还有一些“学者”正儿八经地考证了秦桧的历史,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书法写的好,文章写的好,也吃了不少苦,有着不寻常的魅力,很为他的政治际遇惋惜,大有为秦桧翻案之势。我真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这些年,不时有文章对历史上恶贯满盈,甚至罪大恶极的人物,提出“质疑”,比如慈禧垂帘听政是历史必然、和坤原本也善良、琦善阻挠林则徐禁烟事出有因等等。有的甚至还琢磨着把“周扒皮”、“黄世仁”这样的恶霸,也正正名,改善一下形象。一些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也堂而皇之地被“戏书”、“新说”,粉墨登场,俨然成了正面人物。如果按他们的解释,这个世界无所谓善良,也无所谓罪恶。一些所谓的“文人”总想弄出一点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来显示自己那点可怜的个性,全然不顾这些说法会不会搅乱人心,是不是害人!我想,岳飞之所以赢得后代的敬重,不仅仅在于他忠心报国,有济民于水火的信念,还在于他有过人的雄才大略,尤其是有着一种刚正不阿、浩然正气的伟岸人格。正如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的英雄,同样因其人格上的伟大,能够赢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敬重。同样,如秦桧之流,不只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反面人物,在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同样是反面人物。正如那些投敌叛国者,即使他投靠了那个国家,给了他高官厚禄,那个国家的人民也绝不会高看他,因为,他的背上永远也抹不掉“投敌叛国”这四个字。

再望岳王墓,我心中感叹,民族有奸臣杀我岳王,实为民族之大不幸;民族有岳王这样人物为伍,延绵千年而不绝,实为民族之大幸运。

回头看,在墓阙两侧的墙根下,那闻名已久的铁跪像赫然映入我的眼前。刚才进入墓区时,只顾了瞻望岳王的墓地,几乎把这四个奸人忽视了。四个铁像依次为秦桧、王氏、万俊卨、张俊。上身均赤膊,两手反绑,双膝跪地,似俯首受刑状。据说,自有铁铸像以来,凡来参观、凭吊的游人,常常击打铁像泄愤,铁像常常被打得破烂不堪,甚至铁头落地,但是,铁跪像屡坏屡铸,数百年从未间断过。可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之后羞姓秦”。我想,不管那些无聊文人如何再弹新词,秦桧之流将永远地跪着,不只是这里铁铸的跪像,而是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在所有善恶分明的人群中,他们将永远地跪着。

走出岳王墓,我心怅然,不知所思。我期望着,现实的民族和世界,不要再重演这样的历史。跪着四个已经不少,枉死的一个已经太多!

作者简介:易书生,闻道阁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