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授,此言差矣!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先生您好:

先生在著作中说:那些把秦始皇看做是为了天下的论调可以休矣!

不知先生此叹公私可分为几成?谋天下者,几人无私心?然此私心,可为天下获利,其私无过。是以,有人为留芳千古,有人为财富千万,有人为家族显赫,有人为彰显个人志向,其私心者,非恶。全善天下,孔圣人也难成,何况此等。知识人总是用理想化来丈量这个世界,虽可窥世界之恶,然难穷其根。并且,一旦文人横当其任,又会生出一堆的理论来给自己辩解。

先生论及: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赦免过失伤到自己的廷臣,这件事在中国古代是难以想象的,显然,欧洲贵族与国王的平等地位超过了中国古代。

先生此言差矣,若说有崇洋媚外的成分也不嫌冤枉。身为教授,仅此一案例怎敢下这么个结论?我手边就有几个中国古代故事:(1)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与孟尝君的夫人相爱。盂尝君知道后,认为“睹貌而相悦者,人宽容之情也”,不但没杀门客,反而委以重任。后来那位门客出使卫国,冒死阻止了卫君约天下之兵攻打齐国的打算。(2)陈琳在袁绍手下谋生的时候,写了一篇把曹操祖宗都翻出来开骂的檄文。陈琳成了曹操的俘虏,曹操却宽容了他。(3)李敬业起兵反对武氏。起兵之初,“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来写一篇《讨武氏檄》,其中有云:“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得不可一世。武则天读到时,连问部下——“这等好文章,是谁写的?”下面回答是骆宾王。于是武则天发怒:“宰相安得失此人?”此外,记得还有不少这类的故事,不知道先生健忘还是阅读书籍有限。

先生忿恨道:秦始皇把关东贵族的子女家属迁往观众任意蹂躏。焚书坑儒,打断贵族文化的接续。中国失去了文化家族的血脉几成关联,这比打断财富的积累还重要,除了孔学之外,没有千年的文化贵族。

唉,“焚书坑儒”已经是知识分子千年骂秦的一个罪证,说到秦必说到这些,乃至于新发现公布的历史实物资料都可以省略不说。简单滴说,秦朝“坑儒”之儒,是汉朝“独尊儒术”之前之儒,秦朝之儒并不都是汉以后之儒,被坑杀者,有几人能归属于后世儒家之儒,尚不得而知。作为一种几乎普及了的历史知识,很多普通人也已知道,秦朝“焚书坑儒”,并不是所有的书都烧掉,秦朝焚的书是有选择的,坑儒也远没有一些书生揣测的数字那么多,而且不少属于行走江湖的“儒”。此间当然还有不少的争议,以有争议之史实轻易下结论,实在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年轻人,那是容易听信并奉若信条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何以敢说“孔学之外,没有千年的文化贵族”?愤怒他人的霸道专制之后,何必步其后尘,同样专制霸道自己的主张和阵营呢?

当年,梁先生作《咏“臭老九”》诗:“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是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假若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知识人地位可怜、尴尬。

先生也算得上“郭粉”,应知当年郭沫若也有一首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元朝人之所以把“儒”排在九实在是元人文化之战的谋略,不是独独为贬低“儒”而为之。鸣不平鸣的不是地方。置于“臭老九”,先生们一直为此耿耿于怀,不只是肚量的表现,就是那个梁先生,毛主席选集第五卷里也有专文,前因后果讲的很清楚,批驳的也很透彻。梁先生在建国前的表现以及毛主席这里批到的问题,历史上记载的更为清楚,梁先生也大可不必常常为自己辩解(当然其生前人提到这些的时候他语焉不详搪塞而过),其他的人更不能因为梁先生的学问就以偏盖全、否认他的问题,更没有必要替他委屈。

先生们总是为历史上的遭遇耿耿于怀,从“九儒十乞”之地位之愤,到党锢之案、嵇康之死之类被迫害之不平。我以为,先生实则总是在为自己找理由,受委屈的时候就觉得是被压迫的先生之类的人,当仕途腾达的时候却想不到自己作为先生的属性和地位。先生未取仕之前为儒生,求学而仕则为官吏从百业。若说先生受迫害,则是先生之类的官吏迫害同为先生的低级官吏或儒生,反正都是先生们干的事儿,自己人打自己。若说先生们地位低,仅仅因为学未有成、四肢不勤、百业不懂之阶段,一旦踏入仕途、进入百业,地位自然随之变化,而不得志者常以当先生的“不受重用”自哀自怜、为自己解脱尔,是为悲哀!故,知识人只能是对受过一定阶段教育的人的统称,包括农工商学兵,也包括官吏僧道医。所谓地位底则是人才得不到重用,所谓受迫害则是人才遭嫉受排挤。动不动就以知识人自居,更不能以知识人来说事,实则只是藉口。

又譬如,先生说到的“东林党”一案,已经不是单纯的书生之事,而为政治势力。所以不可以与书生搞理论混为一谈,只能是书生组成的团队与执政团队试图较量的一个过程而已。至于先生说“想起来犹太民族。犹太人是真正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民族,他们尤其尊重各个领域有重大建树的学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没有说要尊重文人、尊重书生或者尊重所谓的“知识人”。这些问题都不能混为一谈。文人自命清高却无缚鸡之力、又无新知识成就,这样的“知识人”凭什么要人去尊重,特别是这些人更爱妄加论断,更为可尊重之处,台湾那个极不负责任的就是典型的例子,面对她极不负责任的胡喷,你还去尊重,那不是为人太贱嘛,文人讲究有几根“骨头”,别人难道就不可以有几根骨头!

其实,先生讲到“士”的时候,认为:古代的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官僚队伍中的吏,一部分是民间持自由立场的文人。这说明先生还是能辩证认识知识人的地位和身份变化的,能区分出来官吏的“士”和非官吏的“士”,醒悟官吏原来也是“士”(当然也是知识人了),但是接下来有开始混淆。本来已经区分出“士”的两部分,却又生生地把“吏”与“士”分割开,进而把“独立的”知识人直接命名为“精英力量”,太武断了!不说这些所谓的独立的知识人一旦被秦始皇所用就自然转换为“吏”,仅说那些“独立的”知识人,谁肯定他们就是“精英”?以此逻辑,被执政者所用的“士”都不是精英,只有体制之外的“士”才是精英?知识人没有被用的都号称“独立”,而把这些“独立”的被用了何谈“独立”?

先生直斥秦始皇根本不理会孔孟的民本思想。我倒是觉得可以建议秦始皇学习马列或者当今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之类的思想,或学习一下今天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毕竟,儒家的诸多思想的梳理,系统的规范和补充完善,是发生在汉朝以后。先生断言“开国皇帝就是屠杀的代名词”,呵呵,意有所指,只差一步了!!先生讲的问题不少,总得感觉,先生论文化史,个人的情绪太浓,主观的东西太多,虽然文人自古不乏为自己坎坷际遇而发报复之文、复仇之作,但是,是是非非之间,能留与后人评说的实则只剩下文人的根骨和气魄,胸间气短长,喷出来的是什么味道的东西,文人皆当自爱自重,否则,不足以后生学习,易误入歧途、误人子弟。重新发现历史,不是用自己情绪化覆盖的历史,仅凭个人的好恶任意评判、蛮横妄断,不足取!

如上,一点随感,微末之言,没细揣摩,不曲意见,直来直去,先生莫怪。

易书生

6月15日夜

☆ 作者简介:易书生,闻道阁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