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的铁哥们张辽归葬何处?不一样的三国文化(中)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作者/曹旭

【按语】三国时代到底闹哪样?曹操的墓扑朔迷离,关羽埋骨两处,刘备疑似有三处墓地……关羽的铁哥们张辽,身后也是迷雾重重,许昌、邺城、合肥、扬州都有张辽埋骨的痕迹,他到底归葬何处?本文寻墓之旅,再品三国文化。

 上接:关羽的铁哥们张辽归葬何处?不一样的三国文化(上)

张辽之墓在合肥 1 

《三国志》记载有三次以少胜多的守城之战。一是汉中之战,赵云赵子龙守寨拒曹公。曹公一路破寨攻击,至赵云所守大寨,赵云明知不敌,反而大开寨门,空城以待,曹公生疑,竟不敢进攻,自退之时,反遭箭石尾击。“赵子龙一身是胆”既出于此处。

二是曹仁留屯江陵拒周瑜。孙吴大将周瑜,数万之人,攻击江陵,曹仁下属勇将,以三百人袭击周瑜前锋,曹仁又不计兵寡,勇入敌阵,力救部将。守城文官,亲睹曹仁在敌围之中,左突右冲,不觉感慨:将军,真神人也。

第三次以少胜多守城固坚者,正是张辽张文远合肥之役。公元208年十一月,曹公于赤壁大败。江东携得胜之机,大胜之势,率十万之众,拥吕蒙、凌统、甘宁、徐盛、周泰、陆逊等一班青壮战将,在七年之后,既公元215年八月,出征合肥。其时,曹公正在攻打汉中张鲁,据守合肥的只有大将张辽、李典、乐进,还有护军薛悌,及七千多士卒。

有幸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合肥城垣城池资料,那些年月的合肥,尚存外围郭城,中层厢城,内重金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见证了那些岁岁暮暮的腥风血雨,人喊马嘶,那重重的城垛,望到江东万众扬尘旗幡,那静静的暮色,低垂江淮大地。“淮右首郡,吴楚要冲”之古城,要上演一场重重暮霭的传奇和传奇。

曹公用人之高,自有名论,而守此城郭的张、李、乐三人,却是有矛盾的,李典乐进皆为早期携众跟随曹公建功立业的,自认会看不起后来者。建安十一年,乐进名号已在张辽之前,封折冲将军,辽则荡寇将军;张辽为吕布属下之时,吕布的部下曾经杀害过李典的族叔,因此与辽素有芥蒂。况且张辽虽为降将,却极其勇猛,总想冠于三军,数次逞才逞能。

故此,当薛悌拿出曹公署函的军令:“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闻此锦囊之要,李典、乐进却迟疑不能决断。张辽急迫分析道:“曹公远征在外,等待他的援兵到来,孙权必然已经突破城池。窃以为,曹公军令的意指在于,当前敌众我寡,应趁敌人尚未合围,立即出城迎击,折其声势,夺其军志,挫其锐气,安抚我们将士的畏惧之心。方能守住城郭。成败之机,在此一战,两位将军快快决断。”

即使如此,李典乐进,仍不能决,张辽有些恼怒,勇而大言:“如此彼众我寡,心怀贪堕,我以致命之锋,击贪堕之卒,我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方固,两将军如此怯惧,我张辽一人迎敌。”

李典素有计谋,好学问,贵儒雅,平素不与诸将争功,军中称为长者,闻听张辽此话此计,不由动心感叹:“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如何私憾而忘公义乎!”众人终于达成一致。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张辽、乐进皆有假节调兵之权,一同出击宜出现指挥混乱,而李典则无假节。

近两千之前的合肥,冥冥夜色之中,习习微风,张辽在各步营之中,说演利弊,鼓舞将士,征集敢死之士八百人,杀牛饕餮,烈酒壮气。天色将亮,晨光熹微,张辽张文远披甲持戟,率众将士,杀出城郭,抢登敌人营垒,冲陷吴军督阵,连杀数十吴军,斩杀两员敌将,大呼自己的姓名,直击孙权中军,奔袭到孙权营帐的大麾之下。

吴军本已持众生骄,安心曹兵势寡,悬弱无援,在睡梦中遭到袭击,顿时大乱,并无将才只可主公的孙权,突兀听到厮杀阵阵,兵甲铿锵,惊慌失措,混乱逃遁,在护卫的保护下,登上远处的一座大冢,以慌乱之中拔出的帐前用作礼器的一杆大戟自守,众亲兵不知所为,在高坟之上只能围成一圈为战,以抵张辽。

张辽不识孙权,但知道营中逃到此处,又多亲兵护卫者,必是个重要敌将。箭矢射击之外,张辽挑战大骂,欲要激怒敌人下垒。孙权哪敢还口,手捂胸口,渐渐安心之际,才望见敌方袭击的人马稀少,从而缓过神来,乃指挥吴军数重围击张辽。

那张辽张文远呼风唤雨般,指挥左右冲杀,直前急击,狠命刺砍,一条血路淋淋,头颅翻滚,躯体横陈,劈开重围,率麾下几十人得还。但是,吴兵甚众,张辽的手下还有很多的士兵尚未冲出重围,他们大声疾呼:“将军,你要放弃我们吗!将军!”“将军弃我乎!”爱兵知兵义兵的大将张辽,转马复还,突入重围,挡其锐者死,横其气者亡,孙权将士见此战神,谁敢阻挡,人马披靡。张辽就此救下被困的士兵,冲杀出来。

次此战从清晨杀到近午,天空为之暗淡近灰,风声为之血衣缕缕凄惶。

此下马之威,吴人已被夺气,只好后撤营垒,休整守备。于斯曹兵心安,李典、乐进、薛悌等众人,如何不服张辽之谋,何以不敬文远之勇?

合肥之战役的开场之袭,已经显赫张文远的智勇双全,必然流芳百世,张辽病故之后,应该葬于此处吧。况且,还有一场大战,马上就要上演。

   张辽之墓在合肥 2 

“迎头痛击以夺其气,尾随追杀扩大战绩。”非有过人胆识之大将,才会亦胆亦怯。所谓:“夫兵,诡道,奇正相资。审时度势,不可偏颇。”

张辽奇袭吴军大寨之后,孙权部族完成合围。十几天时间,略有攻伐,然而合肥城池坚固,守城将士精锐,更是先声夺人,城固金汤,无破绽。况且,江淮地区水网纵横,乌烟瘴气氤氲,易起瘟疫。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鏖战,曹公与孙刘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于是军还。”七年之后,合肥吴军也遭遇此疫病流行。《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年,(甘宁)从征合肥,会疫疾。”孙权要退兵了,或者说,孙权无可奈何,偶有疫情,借口退兵吧。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攻打广陵太守陈登。为历练二弟,孙策授命孙权率领十倍于陈登的大军围城,但是,孙权所部却残败城下。此战势必给当年十八岁的孙权以一生的心理阴影吧。之后的风风雨雨中,孙权亲自带兵出战,多次失败,少有战绩。孙策临终托付基业:“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话说孙权:上阵杀敌,扩展疆土,你不如我。但保家卫国,守住江东基业,我不如你。

排兵布阵,双方对决,孙仲谋徒有其表,无帅气无将才。

此次吴军大规模撤兵,竟然先撤走大部队,却无断后之师,仅仅以自己车下虎士千余人佑护中军,还是小看合肥守军之寡吗,没有尝到张辽的厉害吗?初,围攻合肥,你率领将士先到,大军未至,如此撤退还军,大军又先行撤退,中军断后?真的以为张辽兵寡七千,奈何我不得,谅你区区兵将,怎敢追击我十万大军?区区七千。

岂料张辽张文远,在城头观察到吴军大摇大摆的撤兵,无谋掩饰而退,亦无计无兵断后,尽管守城任务达成,使命已就,但是张辽神武,随决议乘气壮势胜,追击敌人,扩大战果。孙权虽有虎士禁卫,又有凌统、甘宁、陈武等江东十二虎臣跟随左右。

这帮久经沙场的老将是大意,还是历史的面目已不甚清晰,也许建议和力劝等等细节,具无记载。只说到吕蒙、凌统跟从孙权撤退到逍遥津之北,准备过桥南返,张辽所帅步骑奄之。

如果说张辽首战以步卒勇士八百袭营,而此次则会有五千将士,或者更多人马一拥而上。曹操有虎豹骑,那张辽等一般良子,亦有赫赫之兵。不仅前言的步卒敢死之士,还有自己的特种骑兵。当年曹公北伐辽东,张辽为先锋斩首匈奴蹋顿,获二十万众,其彪悍骑射,必收为张辽之军。如此精锐步骑,掩杀席卷,吴军措手不及。如是,诸将不奋,陈武斗死,大将“宋谦、徐盛皆披走。”吴军将士败战而逃。唯有甘宁引弓射敌,大将镇定;凌统死战抵御,英雄决绝。

凌统字公绩,其父亲凌操从征孙策孙权,常作先锋,讨伐夏口一战,中流矢而亡,凌统时年十五。年至此时,孙权合肥撤军,前部已发,孙权与吕蒙、蒋钦、凌统正在大帐中饮酒就食,刚刚吃完,准备出发后撤,忽然急报,合肥城中魏兵袭击,正是张辽带领,有六七千人。众人闻听大惊,慌忙中还发军令,要前部回救,而前面的大部队已经去远,宋谦徐盛之辈,闻听张辽率众追击,尚且狼奔豕突,那一般将士,谁会回伍阻敌?唯有此凌统,亲帅精锐近卫三百,突破张辽所包围砍杀的孙权之部,解救出孙权,自己断后,迟滞敌人。

孙权单人匹马,仓皇逃出,不料,逍遥津之桥,已为李典所断,拆去桥板。孙权慌张之间,竟素手无措,后边死战追兵的一名吴将提醒,方撤马三丈,疾驰而跃过了断桥。何止如此,孙权陷入重围之时,分别遭遇过张辽和李典,张李两将军与之交臂而过,待到降卒指点,刚才紫须髯而上长短下者,正是吴主孙会稽。张李将军遗憾唏嘘,众将士遗恨大呼。当年曹操遇险,贴身有典韦、曹洪,而此时的凌统应在孙权的一箭开外。

凌统死战,所帅亲随三百,全部战死,虽然自己也杀死魏兵数十,却也刀枪剑戟的创伤无数,只身沿水潜行,捡了条性命。回望亲族尽亡,本身狼狈,九死一生,“流涕津渚。”回到江东,虽受孙权亲情安抚,敷于良药名贴,但不久旧病复发,终是病卒,时年只有四十九岁,死因是否创伤复发,不得而知。可以推测,悲伤愧疚追随自己的亲族已尽死,岂非身心两创?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落实当年奏本军报,在合肥城下及逍遥津循行,追思当年战场,“太祖大壮之。”叹息良久,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其时,曹魏镇边的大将只有三人,分别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征南将军曹仁,征东将军张辽张文远。

合肥之役,逍遥镇血战,东吴胆寒,后张辽患病与大将军曹休征战东吴,孙权仍然忌讳叹息:“张辽虽病,不可挡也,慎之。”遂有“张辽吴国止啼”的典故。

以上故事,是现今在合肥张辽亡故而葬于合肥的原因吧。众所周知,此墓是张辽的衣冠冢,当代诸名将帅,临终遗言,常常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张辽的衣冠之墓,应是当年合肥之役中张辽的死从之士,或者是他们在合肥的后人,祭哀思于此,托亡灵以安息。

 (本文后续还有张辽墓在扬州的探寻,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持续关注)

☆ 作者简介:曹旭,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教师进修学校干部,笔名陈草旭变,近年来有数百篇散文、小说见散文在线、红袖添香、古榕树下、凯迪社区等文学网站,合著有人物传记《那年的烛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