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防控要头脑冷静、科学应对,不是“越狠越好”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作者:崔桂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关注,群情焦灼。“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然而,在此背景之下,一些不值得提倡的做法在一些地方蔓延,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越狠越好”“越硬核越被赞”的趋势。

有的地方用写着“本户有武汉返乡人员”的大横幅把住户大门拦住,有的地方在重点防控对象门上贴封条,还有的地方把重点疫区返乡人员的家门用粗木条封住、用钢管焊住,有的地方擅自封路、断路……

一些地方出现了“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围堵鄂A牌照私家车”等过激行为,各种讽刺、嘲笑湖北人的图文也在朋友圈流传。

有媒体报道,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消息,一经发布,很多人便闻风而动,顷刻间,双黄连便被抢购一空。

福州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为了做好防护,先是穿上一次性雨衣,再裹上保鲜膜,戴上口罩和头盔,可谓是全副武装,网上还有一些网友自制其口罩、护目镜……

“硬核防疫”固然没错,但这些极端做法,并非科学、理性的态度,也不利于齐心抗疫的大局。经验告诉我们,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控疫情的信心和方法。面对疫情,头脑冷静、科学应对比什么都重要。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说过,科学精神就是不盲从、不附和、依理智为归,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严谨、专心一致、实事求是。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比较严峻复杂的时期,疫情防控也正处于关键期,需要我们坚持科学态度,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控。

科学做好防控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使人摆脱愚昧盲目的有效武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科学精神倡导冷静、客观,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无疑是促进人们行为理智化、规范化的重要推力。2月2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对2019-nCoV肺炎疫情有科学的认识,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一些过激的防疫举措并没有科学依据,还涉嫌违法,对防疫大局无益。防疫是一场人民战争,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抱有科学态度。疫情目前进入比较严峻复杂的时期,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越是此时,越需要冷静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多看权威媒体的报道,多听医疗机构的建议,让理性声音战胜恐慌情绪。

科学做好防控要有科学方法。既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被证实存在人与人的传染,科学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遗憾的是,面对这种警示和深刻的教训,仍然有人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究其原因,是对于病毒传播知识的匮乏,是科学素养不够的直接表现。提倡全民防疫,也要把科学合理防疫的理念和方式下沉到基层。要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疫情监测,集中救治患者,对所有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完善和强化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的措施。加大对重点场所的禽类、野生动物等交易的监管和卫生学处置力度;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加强溯源和病原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总之,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遏制疫情辟出“隔离带”、穿上“防护衣”。

科学做好防控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对病毒的科学研究每进一寸,群众对攻克病毒的信心就长一尺,早一刻研制出抵抗病毒的疫苗或有效药物,就会早挽救一个病人、一个家庭。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时,疫苗研制与根本性治疗方法的推出都需要一段时间,但以现有的医疗和社会资源来实现科学防控、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疫情实现系统、动态、智能管理是可以实现的。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对疫情走势的分析研判,及时监测发现新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控制疫情传播提供专业支撑,提高防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关键要提高医疗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依靠科学武器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大局,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2003年,我们用科学战胜了非典;今天,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就一定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评论、满意、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