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手记丨退伍兵的故事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文丨杨德振

“八一节”不仅是共和国现役军人的节日,也是我们这些复转军人、退伍兵的节日。每年的“八一”节,作为曾是军中普通一员的我们,总要找个借口在一起聚聚。相互调侃取乐,回忆军中难忘岁月。屈指一算,过这个节日已三十二年矣!人生的节日有很多,大部分节日都是与家人度过的,唯独“八一”节撇开了家人,与一帮曾在一起扛过枪、受过伤的战友过,不可谓不对“八一”节格外“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今年的“八一”节也不例外。我想,除了吃喝相聚以外,还应给“八一”节留下点诸如文字方面的记载或纪念才好;歌颂祖国、歌颂军队、抒发军人情怀,题目太大太广,再说,我离开部队好些年,对军队了解已今非昔比;想来想去,还是写点实在的、反映曾为军人的退伍兵的境况或际遇最好。因为从他们的身上,有的依然可以感受到军人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风,有的可以看到退伍军人“退伍不褪本色”、依然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与品德;当然,还可以看到有个别已忘掉军队传统,被市场经济中某些“金钱至上”观念误导而变得铜臭浸身,完全已褪色变质……

无论好与坏、赞与弹,他们构成了一幅幅众多退伍兵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生活图像;有的叫人为之自豪,有的叫人为之憋屈,还有的叫人不胜唏嘘!总之,这也许就是退伍兵生活的最真实写意。

落寞的英雄

A君是我中学高中时代的好友。高中毕业后,我们一起报名应征,没想到我一路绿灯,应征成功,当了水兵。A君不知什么原因被刷下。第二年,心有不甘的A君再去应征,这次被录取,但不是当水兵,而是成了陆军一员,而且是准备去云南打仗的陆军某野战部队。我们兵龄相隔一年,经常书信往来,对待这个“新兵”我自然是象许多“老兵”那样多次提醒他注意这、注意那,A君获“真传”不少,进步很快,很快被光荣选派到卫训队,当了一名人人羡慕的“卫生员”。

八五年,越南当局在我国云南、广西边境频频挑起事端,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无效,决定采取“外科”手术式的“修理一下”越南,规模和军事气度比一九七九年对越还击战要小得多;但是只要是战争,那就会有牺牲、有惨不忍睹的流血场面;尽管是局部教训一下越南,但是A君所在的连队基本上是全部为国捐躯,没有几个活着回来的。A君很幸运受了点轻伤,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利用战友们的尸首作掩护,潜伏隐蔽了三天两夜,最后利用夜色突围爬回了我方阵地,躲过了死神的召唤……

之前几日,野战部队以为该连队“全军覆没”,把A作为“烈士”报回了家乡县。家乡武装部人员带着悲伤去A君家中宣布了这一消息,A君家中父母悲恸过度,一下子昏死了过去……又过两天,A君的“遗物”陆续送回来,其父母这回确信儿子真正“光荣牺牲”了,在家中为A君操办了隆重的“葬礼”。大别山方圆上百里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山里出了一个“战斗英雄”、“革命烈士”。人们有骄傲亦有悲伤,更多人引以为荣。

A君“死而复活”爬回部队后,部队既惊且喜为A君记了一等功。接着整军撤防,回到内陆。部队安排A君回乡探亲,安抚家人。A君两个月后回到家乡,家中父母也是又惊又喜,周围百姓簇拥而至,更要亲眼目睹“死而复生”的英雄风采。A的传奇经历,一下子成为山里人轰动的话题。县武装部队得知英雄“死而复活”光荣归来,便报告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政治敏感度相当高,连夜筹办“英雄报告大会”,并要求在全县迅速掀起“学习英模、赶超英模”的热潮。A君到家第三天,便被县委、县政府请到各种活动的主席台上。电视、电台、报纸有关A君的新闻、图像、战斗经历文章不断,鲜花、掌声不断。

一个月后,A君回到部队,部队领导找A君谈话,拟将他提干,A君此时有些左右为难;因为回家乡时,家乡父母官曾动员并答应他,只要他退伍回来,县里的各局机关、县里的各企业、单位,工作岗位任由他挑选,户口转“商品粮”……要知道,那时农村兵退伍回来,安排一个工作、转一个城市户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于登天。A君陶醉于家乡领导的盛情邀请和愿景规划中,拒绝了部队领导的美意。八七年退伍回到了家乡。

刚回到家乡,A君按县政府安排,在学校、工厂、事业单位作报告,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爱国、爱国防、爱军队的意识提升,确实起到了实效。那几年,家乡征兵报名的青年踊跃无比,很大程度上就是战斗英雄积极努力宣讲的结果。

到了具体落实工作岗位的时候,摆在A君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到县里各局级单位当一名干部,二是到县里最红火企业当一名企业干部,任由A君挑选。A君思前想后,挑选了县里当时最为红火的企业——棉纺厂,成为棉纺厂武装部一名干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扩大和深入,内陆国有企业日渐式微。A君所在的棉纺厂日薄西山、摇摇欲坠,上千名员工嗷嗷待哺……此几年间,A君与本厂女工结婚生子,单位分了一套小两居室,算是对战斗英雄的一种安抚和补贴。不出几年,棉纺厂倒闭了,A君和其妻子只领到少少的几万块钱,夫妻双双下岗。

我从部队转进大广州后,经常回老家探望父母,如有时间,总在县城会会老同学。A君告诉我,他现在在一家外企工厂门口当保安,主要职责看大门,一千多块钱工资;我为英雄抱屈,动员他去找政府陈情。他说,原先也找过,政府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想必他们也为难吧,还是算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了。再混几年,等孩子成家立业了,就休息了……听到英雄说这些,我还能说什么呢?比起那些挖空心思钻国家空子的“蛀虫”,英雄的平凡之举足可以羞死他们好几回。英雄无怨无悔,那是他的境界;而作为社会和政府,能为英雄做点什么,那不是应该的吗?!不要让英雄流完血后又流泪啊!

筚路蓝缕写春秋

B君是八四年兵,祖籍湖北荆门。他和我服役于海军某陆战旅。B君清瘦的脸庞、高高的个头,一副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他为人乖巧,口齿伶俐,玲珑八面,深得连队官兵喜欢。连队有好事,总是他先拔头筹。上级给连队下了两个学开汽车名额,他是第一个被连长考虑的人选,很快他卷起铺盖走进了汽训队,成了人人羡慕的汽车兵。

八七年,B君服役期满,退伍回到了家乡荆门。荆门地处江汉平原,土地肥沃,盛产棉花、水稻,是湖北省著名的“粮仓”,也是“鱼米之乡”。B君回到家乡,跟人合伙跑过运输,拉人拉货的活都干过。后来,合伙人见利起心,瞒着B君把车卖了,又买了新车,自己单干。B君多次催要投资款无果,便把那个不良的合伙人揍了一顿,合伙人报警,B君担心引发拘留劳教后果,便逃离了熟悉而又伤心的家乡。

走投无路的B君,一路向西,来到了完全陌生的新疆某小城市。心想,在广袤的大边疆,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给逮住的;的确,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边远的小城市不仅给B 君很好的庇护,而且给B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看到此处遍地是棉花,也是棉花的高产区,与家乡的棉花更加产量大,价格高,出口途径多,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转型倒腾棉花来。

92年B君把身上仅有的2万元现金作为启动资金,与合伙人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他利用家乡的人脉关系,不先垫付巨资,把湖北的棉花也倒腾到新疆来统一出口。生意开始慢慢蒸蒸日上。为了节省成本费用,他吃住都在公司里,睡在办公室沙发上,早出晚归,看货、收货、再发货都是亲力亲为;由于养成了雷厉风行、言出必果的军人作风,许多维吾尔族农民都愿意供货给他,而下游客户特别南亚国家各个客户见他信守诺言,货真价实,也纷纷弃原来合作方转而与他合作;一年下来,B君得到了可观的分红。

第二年,B君在新疆发家致富的消息在家乡不胫而走,家乡父母官为了更好地增大当地棉花的出口量,委托B君在家乡设立分公司,统一办理棉花出口创汇业务。这时,B君大大方方的回到家乡,成为政府部门的“座上宾”。而那个曾被他揍的不良合伙人企图“翻案”、告状,被政府一把揽过去“既往不咎”了。B君于当年还当选县政协委员。

在湖北设立分公司后,B君觉得业务量还受到局限,必须抢占广东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桥头堡;接着,在97年香港回归前,B君又在广东佛山设立广东公司,并设置棉花深加工工厂,全面从事棉花上下游进出口业务。一年营业额达3.5亿元。至2012年,营业额突破十几亿元。棉花出口份额在国内占31%。B君成了享誉业界的“棉花大王”,成为我们退伍兵之自主创业的佼佼者。

B君发家致富后,富而思源,积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老家建图书馆,他一下子捐了一百万元;几个公司驻地如有政府组织的扶贫慈善活动,他一捐就是几百万元;他看到有的农村退伍战士没有活干,便招到厂里做工,工资比普通员工套高一级;每年赞助当地贫困户10名高中生上大学的全部学费……仁德义举,深深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按说,福随恩转,善有善报,但老天“失察”;由于B君长期风餐露宿,积劳成疾,加上公关应酬过多,不幸染上了喉癌;虽经手术和反复放疗,但疗效不理想;时下庞大的公司面临坍塌的危险,真是焦急、忧虑……但愿苍天及时开眼,助B君奇迹发生,借寿延年,让B君继续为国争光,为退伍兵争气。

为富不仁失人心

相对于上面两位退伍兵的光荣事迹,C君的一举一动为人所不耻,完完全全是一个蜕变的“反面人物”的角色。

按说,军队大熔炉锤炼出的“钢材”品质应该是一样的,但有时也不免出些“流嘢”、“次品”。因为随着环境的变换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人的趋利或见利忘义的本性便会因人而显露出来,有的甚至被放大了许多倍,以至把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忘记得一干二净,在他们身上再也看不到曾经是军人的影子,就像一块钢放在潮湿地方放久了生锈一样,已经见不到钢的本来面目。尽管这样,他们同样有让人记述的必要,起码可以起到警示其他退伍军人的作用,自觉唾弃那种有悖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行为做法;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想法,不能只唱颂歌,不敢自我亮丑;其实,知耻而后勇,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振复转军人形象,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复转军人回归和恢复昔日的风采与荣光。

再回头说C君吧。他是我同年入伍的老乡。大大的眼睛,白皙的脸庞,像一介书生,在部队很讨人喜欢。连队领导看出他稳重、冷静,有文化有思想,便把他送到某专业集训队进行培养。C君不负众望,学到了一门部队和地方最热门的专业。四年后,C君积极要求退伍,本来部队想留用他做技术骨干,但见他铁了心要回老家发家致富,就不好多劝。

C君回到老家,凭着吃苦耐劳和拥有技术的优势,在县城开了一家汽配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还不到10年,市场经济体系相对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各项配套法规尚未完善,价格混乱,C君凭着自己头脑反应敏捷、信息灵通,低买高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接着,他又扩大经营范围,创办了连锁经营模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当地行业中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成为左右行业的风向标。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C君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萌生了不可一世、无所不能的骄狂念头,看不起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战友,看不起曾经合伙现在尚未发财的朋友,看不起自己无能的兄弟姐妹,看不起以前走动频繁的众多穷亲戚……我回老家探亲,耳闻战友们的闲言碎语,觉得不大相信,因为仇富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无论大城市、小县城,对富人“羡慕、嫉妒、恨”均皆有之,C君会不会也陷入这种“冤屈”之中,我有点为他“打抱不平”。事实上,战友们已开始“有组织”、“有预谋”疏远C,只是我回去见面少,根本不知道C的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也不知道众人远离他的真正原因。

有人告诉我,C虽富甲一方,但吝啬得要命。某个战友得了不治之症,需要社会各方施以援手,其妻找到了C,希望借几万元解燃眉之急,C麻木不仁,冷冷地婉言拒绝了。众皆失望,谴责C利益当头,情分皆抛,我半信半疑。

二00八年“八一”节,众战友在县城举行从军25周年纪念联谊活动,我和C都参加了。席间杯觥交错,大家畅谈人生,好不百感交集。酒足饭饱(另一战友出资赞助)后,C君站起来对众战友说,今晚我请大家唱卡拉OK,已订XX酒店演艺大厅,众皆欢欣鼓舞。要知道,许多战友退伍后回到农村进行农业生产,一辈子可能没有机会进入歌厅唱过歌、跳个舞,现在幸福突然降临,大家能不高兴吗?大家借着酒兴,五、六十号人兴高采烈地进入卡拉OK大厅,唱起了熟悉的军歌……我在歌厅边听歌,边想:大家说C君“铁公鸡一毛不拔”,看来并非如此嘛!他今天的举止足以证明太阳不照常从东方升起嘛?!

晚上十一点,我出大厅上洗手间,看见两个县城的战友在收银处窃窃私语,一副焦急的样子;我问缘故,他们说C君不知去向,找了半天找不到人,打手机又关机,接下来散场无人买单,这可如何是好?所以他们着急。此时,我再联想起其他战友对C君的评价,果然印证了他们的说法:C爱面子,但又不肯付出,在利益至上的人眼里,情义和信用是不值钱的……我吩咐战友们不要再找了,既然他无声无息的撤离,找也找不到的,唱卡拉OK的费用我来付……至十二点散场买单,C依旧没有出现。看来,太阳是不可能从西边出来的。这次眼见为实的经历,打破了我对C君的一切好感和才华的欣赏。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C枉为富翁,他的“富”是建立在“义薄”、“不仁”的基础上,这种“富”不要也罢;C枉为军人,只能“共苦”,不能“同甘”,自私自利,为富不仁,难怪战友们瞧不起,有负战友深情。

二0一二年,C君给我打电话,要我在广州帮忙办一件事。我说,对不起了,能办也不办。我可不是为了那买单的几千块钱而泄“私愤”,而是不想再与这种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人,哪怕是战友,再有什么牵扯和交集了。远离这种“富友”,自己落得个清静、恬淡、无求,少是少非,少艾少怨,不也是很好的吗?! 

富而生骄尝苦果

D君是湖南籍战友,兵龄与我一样,八三年兵。我们在同一连队工作,学的是无线电报务业务。D家庭条件好,父亲是县财政局局长,母亲是乡镇副镇长。D在连队吊儿郎当,抽的是好烟,喝的是好酒。连长是老乡,反过来千方百计照顾他,去拉柴和下厨房的重活脏活从来不安排D做,D的训练成绩也一般,四年服役期一到,D就退伍回家乡了。

在八十年代中期,按照政府规定,城镇户口的退伍兵回到家乡后,民政部门要设法安置工作。D父亲原是财政局长,此时又官升政协副主席,人脉关系甚广。民政局长自然要“格外关照”。D被安排在县里当时最红火的建材公司上班。建材公司当时管着全县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指标,指标奇货可居,属于紧俏物资。D从业务员做起,一直做到业务经理。

九十年代中期,建材公司改制,D承包了建材商场,自负盈亏;但此时建筑材料市场已完全放开,生意不像以前属于垄断生意,但D凭着在部队的敢做敢闯的劲头和父亲的人脉关系,把商场经营的红红火火,几年功夫,D成了县里的“万元户”、“劳动模范”和“勤劳致富标兵”。

荷包鼓起来了,D的骄气也鼓起来了,看谁都不顺眼,员工不顺眼,炒鱿鱼;老婆不顺眼,休了;战友不顺眼,断交;朋友不顺眼,绝交……其父亲看不过眼,批评他几句,他又顶撞了父亲,气得其父准备拿棍子打他……人一阔,脸就变,D自我膨胀的心理和行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一次几个战友聚会,D跟一个战友发生争执,D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当众把桌子掀翻,扬长而去,弄得大家哭笑不得,不欢而散。还有一次,他骑摩托车,刮倒了一个过路的老人,按说应该扶起老人送医院检查一下有无受伤,他却赖老人撞他,说老人家是“想故意撞车索要钱财”,后经民警调解半天,他还不依不饶,非要占个上风。

有钱了,D除了表现出神龙活现外,再就是整天泡在肉林酒池中,山珍海味,翅鲍燕窝,胡吃海喝;D酒量又不行,每喝必醉,醉酒后又喜欢闹事,不是跟餐馆老板吵架就是跟同桌吃饭的朋友较劲;饭吃了,钱花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为自己埋下祸根。

2004年,D君40岁,脸色发黑,犹如涂了一层黑漆。家中问他原因,他说可能没有休息好。年底,家人强行拽着他去医院检查,一检查,叫人大吃一惊:肝癌晚期!D君彻底懵了,其已退休的父母更是傻了眼,连忙找专家会诊,但众多专家摇头,表示无力回天。D君为自己的富而生骄、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付出了沉重代价;正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2005年,D君在医院病床上离开了人世,留下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老的老,小的小。虽说也留下了大笔财富,但家里的顶梁柱坍塌了,地下纵然全是黄金又有什么值得欣慰的呢?!生命给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而钱财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努力去挣,钱财就会向你聚拢;生命不在,钱财再多,便失去了其意义。要钱还是要命?韬光养晦还是透支折腾?要健康长寿还是要昙花一现的辉煌?相信诸君自会掂量、自会取舍了!

军人退伍不褪色,保持艰苦朴素本色、坚持甘于奉献牺牲的精神、秉持感恩报国的志向,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2020年7月22日于广州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