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人的“剩宴”,也有全家的“节约经”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8-15

记者走访长沙多个家庭,发现存在餐桌浪费现象,但拒绝浪费的案例更多

有一人的“剩宴”,也有全家的“节约经”

  •   五个人吃饭,何大妈现炒三个菜,另外热了一小碗鱼和一小份肉丸。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摄   五个人吃饭,何大妈现炒三个菜,另外热了一小碗鱼和一小份肉丸。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摄
  •   张爹和朋友临时聚餐,未吃完的打包。  受访者供图   张爹和朋友临时聚餐,未吃完的打包。  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杜绝“剩宴”,倡导光盘。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长沙多家餐饮门店、员工食堂暗访发现,少数食客未做到“光盘”,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说,公共就餐场合存在浪费行为大多是碍于面子或食物味道不合口味,那么家庭餐桌上是否就没有浪费呢?8月13日至14日,记者走访发现存在餐桌浪费现象,但拒绝浪费的案例更多。

  美食青年:为了做一个菜不惜买回一堆食材

  14日,周五晚餐前,家住三一大道附近的小芬(化名)收到了她在某电商平台上提前买好的新鲜食材。她关注的微博美食达人推出了一期咖喱鸡肉饭制作视频,小芬心血来潮,想自己做一次试试。

  打开包裹一看:鸡腿一大包、土豆六七个、胡萝卜几根、洋葱几个,加上咖喱块等七七八八的配料,为了这顿咖喱鸡肉饭,小芬花费近100元。

  “我喜欢吃,看到微信微博里推荐的菜,就想自己做。”小芬厨艺不佳,但对做菜有热情,又习惯了在网上买菜,经常为了做一个菜不惜买回一堆食材。

  一人份的咖喱鸡肉饭,她只用了两个鸡腿、一个土豆、小半个洋葱、一根胡萝卜、两块咖喱,剩下的食材统统被塞进冰箱。

  “我对网上卖的食材,没有多少斤多少克的概念,经常一买就买多了。”她打开冰箱,冷冻室内,香肠还是妈妈去年从老家寄过来的,没吃过几次;冷藏室刚丢了一波不知放了多久的发霉食材,剩下的养乐多和酸奶也快到期了。

  这次做的咖喱鸡肉饭,味道还凑合,最后没剩下多少。但小芬觉得短期内她不会再做饭了——冰箱里的食材无法摆脱被丢掉的命运。

  “工作这么辛苦,还不吃点好的?”小芬时常安慰自己。男朋友做的饭菜不好吃,不吃就是;和男朋友点外卖,两个人吃五个菜是常态,这个想吃、那个想吃,这个吃一口、那个吃一口,吃不下的倒掉就是。

  小芬意识到浪费食物不对,觉得这也和身边的朋友有关。“我有两派朋友,和节约派的朋友出去吃饭,他们会说‘先点这么多,不够吃再加’,和浪费派的朋友出去,就成了想吃什么就点什么的状态。”她回忆起一次和朋友去吃夜宵,很普通的路边小店,八个人吃了5000多块,走的时候,虾尾、蟹钳几乎没动筷子,打包又不好意思。

  “感觉最近有些外卖店开始尝试做小份菜了,我前几天点了一份,分量合适,都吃完了。”小芬说,她接下来会更多在线下买菜,这样对分量有感知。她也希望电商卖菜能推出一人份套餐,蔬果都以个、根等来计量,从源头上杜绝浪费。

  六口之家:“少做一个菜刚刚好”

  “奶奶在做什么菜?好香呀!”14日晚5时许,家住开福区才子佳苑的何大妈开始为一家老小做晚饭。循着香味,6岁的小孙女领着记者走进厨房,辣椒炒肉正在锅里滋滋作响。案板上,粉条已沥干水,豆角和白菜刚刚切好。

  儿子、儿媳,孙女、孙子,何大妈加上老伴儿,这一大家子六口人。当晚,五人在家吃饭,何大妈炒了三个菜:辣椒炒肉、豆角、白菜粉条。

  “我们平时如果六个人吃饭,就炒五个菜,五个人吃饭就炒四个菜,少做一个菜刚刚好。”何大妈说,家里两个孩子吃得不多,四个大人吃饭基本也有固定的量,做饭久了,一顿做几个菜、煮多少饭,她拿捏很准。

  三个现炒的菜上桌,老伴从电饭锅里拿出热好的一小碗鱼和一小份肉丸。“鱼是昨天没吃完的,肉丸我一次性做了很多冻起来,每次根据情况蒸一点。”荤素搭配、大小碗搭配,老小五个吃了一顿温馨又可口的晚餐。

  饭后,何大妈向记者分享了她摸索出来的“节约经”:合理采购,科学存储,按需做饭。

  记者原本以为,一家六口吃饭,何大妈免不了每天跑菜市场,没想,在采购上他们会根据食物类型决定采购量和采购频率。“猪肉、排骨之类的,我们会一次性采购很多回家冷冻,不容易坏的蔬果,一般2天采购一次,叶子菜就是当天买当天吃。”

  除了日常用的冰箱,记者在厨房发现了一个小冷柜。原来,肉类买回来后何大妈会按餐切分成小块,装入保鲜袋,放进冷柜保存,而蔬果和当天吃的食物则放冰箱,随吃随取。

  “晚上吃饭的人多,白天就我们两老和一个孩子,如果前一天晚上饭菜有剩,我们第二天白天一般不会额外再做。”在何大妈的巧手下,晚上没吃完的荤菜,第二天就成了加盖在面条上的美味码子。这样,一顿饭基本可管三餐。

  环保达人:回家吃饭报餐必须提前一个小时

  在岳麓区,62岁的环保达人张运和名声在外。每每在社区、单位、学校讲课,他都会要求全场人员站起来大声朗诵:“浪费是最大的不环保!”

  “我的家务就是买菜做饭洗碗‘一条龙’,买什么、买多少、做多少、能不能吃完,我心里都有一杆秤。”13日下午,张爹刚从浏阳老家回到长沙,就跟记者说起了他在浏阳刚刚发生的“光盘故事”。

  12日中午,回到老家的张爹张罗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在他的精准估算下,十来个人的午餐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碗红烧肉和两人份的米饭未吃完。晚上,张爹的妹妹又喊他去家里吃饭,他赶紧报备:“少做两个人的米饭,少做一个菜,我带饭和红烧肉来!”

  头天晚上决定好第二天早上吃什么、吃多少,回家吃饭报餐必须提前一个小时;每个菜的量要少,这样大家更容易光盘;菜必须要科学搭配,花样多,保证营养;佐料每次少买一点,不要囤积在那里变质;买菜时看到喜欢吃的菜打折,不要盲目跟风买很多,避免浪费……每天早上,张爹总会提着菜篮子在菜市场转悠半天。老伴儿嫌他买菜慢,他说,杜绝浪费,吃得健康,要从源头做起。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习惯,出去吃饭也是‘有备而来’。”说话间,张爹拿出几个饭盒。只要有饭局,张爹一般都带着它们,宴席结束若有剩菜便打包回家,绝不浪费。

  他回忆起一次请客吃饭,预备了三桌客人的饭菜,最后五位客人临时有事未能赴宴。为了不浪费饭菜,张爹临时赶回家,取了七八个盆盆罐罐回到餐厅打包。“保温杯、小脸盆都用上了,车子后备厢全部塞满,拖回去的菜吃了三天,我们三天没买菜。”

  乡下亲戚善意地开玩笑,说张爹退休工资不少却过得最“寒酸”,他认真地回应:不浪费粮食才是最大的“面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