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市场上那些'小而美'的基金

 天行健168 2020-08-15

上周的文章《慢牛行情得有人负责'慢',有人负责'牛'》对市场的判断是大票负责慢、小票负责牛。这一判断在本周基本得到验证,本周各类市值风格的涨幅如下:

可以看出小市值风格明显占优。而能够配置中小市值股票的基金规模不能过大,大家都知道规模是业绩的敌人,相对于规模大的基金,小规模基金有如下优势:

1. 船小好调头,买卖股票的冲击成本比较低,市场感觉灵敏的基金经理可以相对灵活地做波段操作。行业轮动这种操作只能在小规模基金里实现。

2. 可以购买中小市值股票,百亿基金很难去买流通市值在百亿以下的股票,这些股票的流动性不足以支撑百亿基金建仓,大基金进这些票很容易变成抬轿的。

3. 规模小的基金可以做右侧趋势投资,而规模大的基金只能做左侧,左侧投资的特点是机会成本较大。

4. 打新收益可观,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同属网下打新A类投资者,中签率较高。网下打新沪市和深市的市值要求均是6000万,理论上规模在1.2亿以上的基金就可以满格打新了。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科创板的加速发行,据测算,规模3亿左右的基金全年打新能额外贡献2%-3%的额外收益。而对于规模过大的基金,打新收益基本可以忽略。

不是说规模小的基金就是好基金,我们要寻找市场上那些「小而美」的基金,标准是近两年收益排名都在同类前5%,且当前规模小于10亿,现任基金经理在2019年1月份前入职,基金经理总共在管规模不超过30亿,筛选结果如下:

出现小而美的基金的一种原因是基金经理刚入行不久,还处在崭露头角的阶段(I类)、另一种原因是基金经理实力优秀,但是基金公司的营销水平一般,没有将他打造为爆款,甚至基金经理在市场上都没什么知名度(II类)。

I类基金经理的特点是没有经历完整的牛熊周期,但近两年收益很优秀,可能走出未来的市场明星,II类基金经理则属于性价比较高的,其能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了,只是规模却一直没上去。

上面入选的两位基金经理都属于II类,海富通和华商基金均属中小型基金公司,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很难进大机构的白名单,另一方面营销资源不多,导致出现了业绩非常优秀、规模却如此之小的沧海遗珠。

海富通改革驱动的周雪军同时管理的海富通收益增长(14.6亿)属偏债型基金,所以周雪军的总权益规模应该算20亿以内。2016年4月份出任海富通改革驱动的基金经理,2017年的收益排名同类前20%。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管理海富通中小盘,同类收益也在前10%,属于大盘上行周期时的进攻型选手。

说到海富通中小盘,现任基金经理范庭芳有成为I类基金经理的潜质,今年以来业绩74.7%,管理基金的第一年就进入同类排名前5%。

华商万众创新的梁皓自2017年10月31日上任以来,年化回报高达35.9%,在同期所有基金经理中排前2%。但该基金的规模始终在1亿左右徘徊。梁皓目前还在管华商创新成长(规模7.7亿)和华商鑫安(规模2.3亿),从打新收益的角度,更推荐华商万众创新这只规模最小的。

前面筛选的标准是连续两年同类排名前5%,这有些苛刻了,如果放宽至连续两年前20%,则很多小而美的基金可供选择。

I类基金经理包括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的蒋佳良、鹏华消费领先的孟昊、财通资管消费精选的于洋、华安研究精选的万建军、富国价值驱动的吴畏、鹏华品牌传承的张航、长城环保主题的廖翰博。

II类基金经理包括招商安达的王奇玮、银河智联主题的神玉飞、银河智慧主题的袁曦、宝盈互联网沪港深的张仲维(在管规模刚超40亿),国投瑞银新兴产业的孙文龙(在管规模45.4亿)。

可以看出,这些“小而美”基金主要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原因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普通投资者不用管那些理由,对这类业绩好但规模不大的基金是喜闻乐见的

这类基金我们要关注基金规模的变化情况,市场终归是有效的,比如严格满足条件的II类基金经理就比I类少。这些基金经理在规模变大后业绩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