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位“小而美”的基金经理

 谢羽佳 2023-03-17 发布于湖北
但是这些新的基金经理。很多都是从2019年才开始管理。没有太多历史业绩供考察。。但是可以留作考察
 
要“小而美”的基金经理。
 
 
今天就再筛一遍,筛选条件如下:
 
  • 基金规模介于2-50亿之间;
  • 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介于10-100亿之间;
  • 2019-2022年,每年同类排名都是前50%;
  • 2021年,基金是正收益(当年,沪深300指数跌了5.2%);
  • 2022年,基金收益超过-15%(当年,沪深300跌了21.63%);
  •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在2020年之前;
  • 基金是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 偏股混合型 平衡混合型 灵活配置型)。
 
多份额合并后,一共筛出来23只基金:
 
 
这里面,
 
(1)有写过的明星基金经理,
 
金梓才、莫海波、王海峰、聂世林、冯汉杰、杨嘉文...
 
就不重复了,小伙伴可以参考这几篇文章。
 
(金梓才:他比蔡团长还要“渣”?)

(聂世林:股债全能的低调大神!他会成为下一个林森吗?)

(冯汉杰、王海峰:几位回撤小的基金经理!)

(莫海波、杨嘉文:十位“不抱团”的高手!)
 
(2)也有业绩好,但特别重仓某个行业,不符合大多数人审美的。
 
比如这2只:
 
周紫光管的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新能源占到了基金仓位的79%。
 
吴国清管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有色占到了基金仓位的82%。
 
也不展开了。
 
(3)主要说几个配置较均衡,符合大多数人审美标准的,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小而美”基金经理~~
 
 
01
武阳 · 易方达瑞享
 
易方达瑞享的规模是10.6亿元,基金经理武阳的管理规模是69亿元。
 
他是2017年底开始管易方达瑞享的,
 
2018年业绩一般,同类70%左右。
 
但2019-2022年持续爆发,连续4年同类前25%。2022年更是逆天,同类第4,全市场第7。
 
 
怎么做到的呢?
 
靠重仓某一行业,2019-2021年连续3年重仓计算机,2022年上半年重仓有色(新能源上游)、下半年重仓航空、机场、酒店等后疫情方向。
 
 
所以看季度收益,
 
2022年二季度,易方达瑞享涨了27.69%,四季度又涨了12.11%,去年的两波大反弹都被他抓住了,这才有了全市场第7的收益。
 
 
02
徐慕浩 · 泰信竞争优选
 
泰信竞争优选的规模是11.3亿元,基金经理徐慕浩的管理规模是26.4亿元。
 
他是泰信基金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
 
2011年加入泰信基金,从研究员一步步成长为基金经理。
 
2019年8月,徐慕浩开始管理泰信竞争优选,2020年5月独立管理。
 
2019-2021年,这只基金连续3年收益超过40%,同类排名也都能排进前30%。
 
2022年落后一点,基金跌了13.82%,同类排名掉到40%左右。
 
持仓上,
 
徐慕浩拿的主要是医药、新能源、食品饮料、化工、电子等成长行业,相对中规中矩。
 
 
不过,他的换手率偏高,400%左右,2020年的时候在1000%左右,基金收益高不知道是不是和他偏交易有关。
 
 
回撤上,也可能和他偏交易有关,他的最大回撤是30.36%,跑赢沪深300指数9个点,蛮好的。
 
 
可能有人担心基金公司,懒猫也扒了下,
 
泰信基金是2003年成立的,发展20多年了,但管理规模不大,整个基金公司才管了361亿资金,而且股票 混合基金规模不大,只有65亿,这是一家小基金公司。
 
 
03
范庭芳 · 海富通中小盘
 
范庭芳,他的管理规模是45.6亿元,海富通中小盘的规模是16.2亿元。
 
2019年8月,范庭芳开始管海富通中小盘。2019-2022年,基金连续4年同类排名前25%。
 
 
秘诀嘛,范庭芳擅长行业轮动,2020年重仓医药、食品饮料,2021年后重仓新能源。
 
 
2022年业绩排名靠前,也和二季度精准加仓新能源,抓住了大反弹中的风口行业有关。
 
 
回撤上,因为仓位太过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上,海富通中小盘的波动较大,容易大涨大跌。
 
 
 
04
黄珺 · 中银主题策略
 
中银主题策略的规模是22.3亿元,基金经理黄珺的管理规模是52亿元。
 
她是2019年3月开始管中银主题策略的,2019年11月开始独立管理。
 
这只基金在2019-2022年,也是连续4年同类排名前25%。
 
 
持仓上,
 
黄珺换手率中等,300%左右,平均持股周期4个月。
 
持仓也偏均衡,但会阶段性重仓某一个行业,2020年是食品饮料,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
 
接下来是几位回撤控制比较好的基金经理,
 

05
卢玉珊 · 南方改革机遇
 
南方改革机遇的规模是3.4亿元,基金经理卢玉珊的管理规模是28.9亿元。
 
她是2019年1月开始管南方改革机遇的,任内基金最大回撤是19.68%,约是沪深300指数的一半。
 
 
为什么回撤控制的这么好呢?
 
首先,她比较看重“绝对收益”。
 
最开始管基金的时候,她管的是保本基金,积累了丰富的控回撤经验。后来管理权益基金的时候,她也有意识的控制回撤。
 
其次是择时。
 
2021年后,伴随着市场的一路回调,她的基金仓位也持续降低,从87%最低降到56%。
 
直到去年4月份“股债利差”模型显示市场极度低估后,她有开始了持续加仓,股票仓位加到了72%。
 
 
最后是仓位分散。
 
她会均衡持有多个行业,即使2020年强烈看好食品饮料、医药时,单一行业仓位也就20%左右。
 
 
而且,重仓股也是尽可能分散,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只有百分之十几。
 
 

06
吉莉 · 国投瑞银策略精选
 
国投瑞银策略精选的规模是8.2亿元,基金经理吉莉的管理规模是31.4亿元。
 
看最大回撤的话,吉莉比卢玉珊的回撤还要再小一些。
 
她是2019年10月开始独立管理国投瑞银策略精选的,任内基金最大回撤是19.18%。
 
 
她控制回撤的方法主要也是择时 分散配置 轮动。
 
择时上,
 
2020年下半年,吉莉就开始降低仓位了,从93%降到了82%。
 
2021年一季度大跌后,股票仓位持续降低,最低降到55%(2021年底)。
 
然后就是2022年上半年的抄底,一季度加仓到70%,二季度加仓到75%。
 
不过三季度的大跌和四季度的反弹她没把握住,股票仓位始终维持在61%附近。
 
 
分散配置 轮动上,
 
吉莉也坚持第一大行业仓位20%左右,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也只有30%左右。
 
不过她的行业配比带有一定的轮动色彩,2020、2021年重仓食品饮料、医药、新能源,2022年又切到了有色(新能源上游锂矿等)和煤炭上了。
 
 
 
小伙伴觉得谁是你心中“小而美”的基金经理呢,不妨评论区讨论下,点赞量高的话,懒猫单独写TA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