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医案,偏头痛与高热

 谷山居士 2020-08-15

麻黄汤医案13,外感两例

金某,女,45岁。2008年3月2日初诊,头痛1周,偏于后头较为剧烈,发热38℃多,在某医院按脑血管痉挛诊治,曾静脉注射“刺五加”4天,未效。我让其周一到门诊,她问:“那现在怎么办?”意思是头痛已不可忍。不得已,次日约其专门看。见她头痛如上述,伴畏冷,无汗,舌淡胖润,脉浮。询知做交通协勤工作,此必受风寒所致,麻黄汤原方:

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10g。

3剂。嘱得汗后,止后服。后电话告知,服2剂头痛即愈。

按:此案系风寒袭表所致头痛,麻黄汤为的对之方,收效迅捷。初看似无出奇之处,细想则大有学问。

孟某,男,71岁。2012年2月13日初诊:脑出血后10个月,行走维艰,乏力。昨天起受寒发热,体温39.5℃,服退热药后热退复热,恶寒无汗,痰多略咳,口中涎多,舌淡赤胖润,脉左浮滑尺沉,右寸弱。此乃太阳表实证,因其痰涎较多,麻黄汤加化痰之品:

麻黄15g,桂枝15g,杏仁15g,法半夏25g,茯苓25g,炙甘草15g。

2剂。嘱服药见汗后,止后服。服1次即汗,热退。

按:右寸脉主肺,外邪袭表,首先犯肺,似当右脉见浮象,实际上常见左脉浮象。记之以待高明。

论;此伤寒脉象,没言脉紧,而见脉浮,也为太阳病也,太阳病必见脉浮,此为定理,无汗恶寒,麻黄汤证。

冉先德;麻黄汤医案14,发热

1977年夏,时值三伏,暑气炎热,予诊一患者,张某,男,27岁,体温40.5℃,发热10余天,头痛身痛,无汗恶寒,口渴不欲饮,尿少色黄而无灼痛,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流感,用抗生素、银翘散配合治疗,并时加解热镇痛药,但始终无汗,体温不降,病延10日之久,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仍在正常范围以内,患者年轻,正气尚足,虽高热10天,一般精神状况尚佳,脉浮紧有力,显系风寒表实证。虽当三伏暑天,气候酷热,仍恶寒不止,无汗而喘,明为寒邪偏盛,中伤太阳,误投辛凉,表邪益闭,非大剂辛温开发,恐难奏效。更思《伤寒论》有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故仍宜麻黄汤投之。麻黄15g,桂枝10g,苦杏仁9g,炙甘草6g。水煎服1剂,每日2次。

患者于当日午后服完头煎,半小时许,即全身汗出,随后仍涔涔微汗,表里之气已通,热退身凉,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一降,虽已汗出,而小便反多,由黄少变为清长。此为何故?缘风寒外束于肌表,肺气失于通调,表里之气相通,肺之宣降功能复常,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虽大汗之后,小便反由黄少变清长,此为表解正复之象。

故凡用麻黄汤,只要辨证准确,有麻黄汤证在,即可用之。如上例所示,虽夏月三伏,炎暑蒸腾,同样应手取效,麻桂用量独重,不但无亡阴之虞,反有迅速退热保阴之功。

《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言,信不诬也。

沈仲圭按:今观此篇,在三伏天用麻黄汤治风寒表实证,可谓胆识兼备

论;皮毛伤寒,脉浮紧,而病伤寒。时令之大暑,却未成暑病,仍是伤寒。麻黄汤,发表寒以泻卫气。体温40度,发热10天,精神反尚佳,一是他用了西药抗生素,与中药银翘散,所以见高热却无不适,二就是当是大暑之令,皮毛一闭,即发高热。三是此病伤寒却没成暑,见没见心烦大渴欲饮之白虎加人参汤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