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提升的5个好习惯

 亦凡亦俗 2020-08-15
传送门

善良,人情越来越暖

很喜欢管仲的一句话:“善人者,人亦善之。”

越是善待这个世界的人,往往越会被这个世界善待。

作者黄小平讲过一件事。

小时候,他家的菜园靠近路边。

有一次下大雨,路上满是泥泞,行人为了躲避路上的泥泞,绕道踩着他家的菜园通过。

看着被踩踏的菜园,他非常气愤,可是任他怎么阻止,行人都置若罔闻。

他哭着跑回家告诉父亲,本以为父亲也会像他一样气愤,没想到,父亲微笑着担起一担炉渣就走。

他追着问原因,父亲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父亲到了菜园,用炉渣把泥泞的路铺好,路上的行人再也没有一个踏进他家的菜园。

父亲说:“不是他们有意要使坏,只有给人方便,我们自己也就方便了。”

有设身处地替人着想的善良,终究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善果。

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操控命运的主因,百分之八十决定于自身,决定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好,是你自己成就的好,糟,是你自己酿造的糟,环境是羞于面对失败的挡箭牌。

太多时候我们都埋怨外在的不善,与其从他人身上找原因,不如先做个善良的人。

被善待的人,往往是那些心怀善念的人。


欣赏,人际越来越广

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一件事无论多么平常,都存在闪光点。

要试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网络上看到一个问题:什么是欣赏?

其中的高赞回答是:

欣赏,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

有一则故事,一位老者坐在路边,从远方来了一位青年。

青年问老者:这里的风土人情怎么样?

老者问:你来的家乡怎么样?

青年人说:糟糕透了。接着,他诉说起家乡种种的烦心事。

老者点点头说:这里跟你的家乡一样。

不久,又来了一位年轻人,问老者同样的问题。

老者也反问年轻人:你的家乡如何?

这位年轻人说:我的家乡简直太好了,人好,风景也好。

老者说:这里跟你的家乡一样。

一个懂得欣赏的人,走遍天下,都能发现可欣赏的长处。

相反一个不懂的欣赏的人,无论得到什么,他都不满意。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感觉这个世界处处有跟你作对的人,就要从自身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不懂得如何欣赏他人的优点。

一个人会因挑剔而被人反感,相反如果一个人懂得欣赏,会收获他人的好感。

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就转换了心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被欣赏,人与人之间因欣赏而变得融洽,人际关系因欣赏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


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有人说:“上天不会亏待努力学习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或许我们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获得高文凭,但是一个人持续学习,增强能力,最终实力会证明你的价值。

四十五载俗人家,诸事尽在一盏茶。
有人问我繁华事,挑起竹帘看晚霞。

这首诗是某著名相声演员写的,他张口说话,就能感觉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但是他并没怎么上过学,是后期持续不断地学习,让他获得了丰厚的知识。

有人戏称他的肚子是一个“杂货铺”,去过他家的人都知道,他的书房,俨然是一个图书馆。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实他平时很少应酬,一有时间就扎进书房。

《四书》、《论语》、《道德经》、《二十四史》、《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以及中外世界名著,还有失传的传统技艺的书,他都会孜孜不倦的研究。

他说过一段精彩的话:人可以没文凭,但是不能没文化;人可以不上学,但是不能不读书。

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胸襟和眼界。

学习能力越强,越具有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感叹: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

越是资产不多的人,越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增长自我的价值,知识提升能力,能力改变命运。


包容,心越来越宽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潭拓寺的那副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人越计较,心越狭隘,越包容,心越宽。

包容的人,不是饶过他人,而是放过自己。

有些人,有些事,根本不值得太在意。

苏格拉底的妻子詹蒂碧,经常当着很多人的面,对苏格拉底又打又骂。

有朋友看不下去,对苏格拉底说:你真该还手回敬她一下才对,太有失你的脸面了。

苏格拉底却说:我才不想成为你们的乐子呢,弄得跟人们看狗打架一样,或许你们还拍手助威呢。

有一次,阿里斯托芬把苏格拉底的形象丑化,并且搬上舞台,苏格拉底也跟着看戏,根本不当回事,一笑了之。

据伊利安记载,苏格拉底无论好事,还是坏事,无论是好运,还是厄运,他都不留于心,以一种包容的心态面对,始终不改变气定神闲的样子。

正如网上读来的那句话:是是非非,你没必要在意那些烂人的看法,他们有嘴,不一定有脑。

有些事之所以不能容忍,是因为我们的气度不够,与其与烂人烂事纠缠,不如一笑而过。

我们不能像圣贤那样大度,但要学着适当释怀。

忍无可忍时,不妨流着泪,笑着面对,肝肠寸断时,不妨慢慢挨过。

包容得多了,心会越来越宽,心境宽了,再大的事儿,都不再是事儿。


感恩,心情越来越好

我们对于善待自己的人,容易心怀感恩。

比如谁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帮过我们,谁在我们难过的时候,安慰过我们,谁在我们获得成绩的时候,由衷为我们高兴。

这样的事,极容易获得我们的感激之情。

但是,如果天生不幸,还能心怀感恩,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

在北京西苑饭店,曾经举办过一场两岸十大杰出青年座谈会。

其中一位杰出青年的发言,曾经打动过在场所有人。

他的第一句话是:日本有个阿信,台湾有个阿进,我就是阿进。

他出生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是盲人,除了姐姐和他,其他弟弟妹妹也都是盲人。

阿进从小跟着父母靠乞讨生活,9岁那年,父母让他上了学。

他读书非常用功,从来不缺课,每天放学回来,跟着父母继续乞讨。

长大的阿进成立公司,卖消防器材,生意越做越大,他就是被评为台湾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的赖东进。

阿进最后感慨道:“我要说,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我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至今我还是跪着给他们喂饭。

我感谢苦难的命运给了我磨练,给了我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



林清玄说过: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感恩生活的苦难,是一种接纳事实的勇气。

不在失意中懊恼的人,同样也不会在逆境中气馁。

无论人生多苦,都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是一个人的乐观与豁达。

你以感恩的心,面对逆境,苦难就变成了你的财富。

人生实苦,愿你常怀欢喜心。

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全在一个人的心境。

与君共勉!



-作者-
青衣,洞见、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写有温度的文字,交有深度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