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大观】“余派”老生缔造者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古稀老人赵 2020-08-15

20世纪20-30年代

京剧老生演员

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各自创立了独具风格的

艺术流派

被称为“四大须生”

为了与之后的四大须生相区别

他们又被称为

“前四大须生”

其中,余叔岩创立的“余派”

以清刚俊雅、中正平和

柔中有刚、围中有方

的特点著称于世

今天文旅君便为您讲述

“余派”老生缔造者

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戏曲大观】“余派”老生缔造者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余叔岩,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三子,名第祺,又名余小云。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北京,1943年病逝于北京,原葬于北京永定门外,后迁福田公墓。

01幼承家学的“小神童”

【戏曲大观】“余派”老生缔造者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以“小小余三胜”之名演出《四郎探母》

余叔岩出生于梨园世家,学戏资质天赋优厚,在父亲的指导下幼时从长兄伯钦学戏,年稍长时,先师从著名武老生姚增禄学武生戏,继学靠把老生和做工老生戏,后又师从著名老生吴连奎、贾丽川学老生戏,他勤学苦练,为演好老生戏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

他13岁就开始登台表演,艺名余小云,14岁便在父亲与谭鑫培合演的《三娘教子》中出演,引至台下彩声大作。后聘至天津下天仙茶园演唱,改艺名为“小小余三胜”,明其是余三胜之孙。

由于他扮相好,嗓音清亮,能文能武,很快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且演唱技法基本尊祖父余三胜,深受观众称道,博得“小神童”的美誉。由于他在天津名声大噪,日夜演出,疲惫过甚,以至嗓音受伤,后不得不暂时离开舞台,回京休养。

02受业谭门成谭派传人

【戏曲大观】“余派”老生缔造者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在《洪浮山》中饰演余天保

在倒嗓失音的八、九年时间里,余叔岩虽然一直无法正式演出,却始终顽强地坚持练功学艺,和文人学者结交,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谭鑫培是继余三胜之后,继往开来的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树立了老生表演艺术的第一座里程碑。为在老生表演艺术上有更深的造诣,余叔岩嗜谭成癖,逢谭氏演出,他必拉上两个朋友潜伏在观众中聆戏,用心揣摩。谭氏知而笑曰:“我曾在余三爷(指余三胜)处作偷儿,则小余三之偷我也,不亦宜乎?”

如此苦心孤诣,余叔岩的演唱艺术有了相当的进益。

◆1915年

他正式拜谭鑫培为师,以其恭顺、智慧、悟力、苦学,令谭师对他极为器重,对他有问必答。余自拜谭师后,其表演技艺一日千里。

◆1917年

他仍以“小小余三胜”的艺名重新正式登台,自称“谭派老生”。谭鑫培去世后,京剧界内外公认余叔岩是谭派艺术最优秀的继承人。

◆1917年-1928年

这十多年间,是余叔岩演艺事业的高峰期,他充分发挥其学谭心得和自身特长,上演大量老生剧目,文武昆乱不挡,一举成名。

他在北京、天津、汉口、上海等地频繁演出营业戏、义务戏和堂会戏,与梅兰芳、杨小楼、程砚秋、尚小云、王瑶卿等名角多有合作,特别是梅余并驾齐驱,誉满菊坛,盛极一时。

◆1923年

他自组同庆社,与杨小楼的双庆社、梅兰芳的承华社,在当时的北京呈三足鼎立之势,时人称三人为“梨园三大贤”。

余叔岩自领一军,峥嵘舞台,登上老生领衔地位。他舞台生涯虽不长,但他在京剧老生界留下了久远的影响,十年所演的剧目之中很多都成为后学的典范。

03精益求精 自创余派

【戏曲大观】“余派”老生缔造者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四郎探母》剧照 左为余叔岩,右为张伯驹

余叔岩十几年如一日地深入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同时下苦功夫练出一条“云遮月”的功夫嗓,为他自创新谭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学谭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见解,对谭派艺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创新,在唱法上又刻意求精、讲求韵味,最终创出了更加纯净平和、清刚优美的新谭派风格,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

余派将老生声腔艺术推向新高峰,被公认是继谭派之后老生艺术的第二个里程碑,余叔岩亦被尊为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之首。

余派艺术的独到之处

◆一是擅于以声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二是演唱风格以清刚俊雅、中正平和取胜,达到字正腔圆、韵味醇厚的艺术效果。

他传世的十八张半唱片,是京剧声腔的珍贵资料,后来者从这些唱片中学习、传唱、欣赏和领会其艺术特色。

04余派艺术对京剧的影响

【戏曲大观】“余派”老生缔造者余叔岩的传奇人生

▲与弟子李少春(左)、孟小冬(右)合影

1929年以后

余叔岩因独子夭折和病痛缠身,基本辍演居家养病,偶尔在堂会戏或义演时露面,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京剧教学工作上。

◆1931年

他与梅兰芳在北平共同发起成立国剧学会,将自己与张伯驹合编的《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写出京剧胡琴《老八板》在《国剧画报》上发表,并在国剧学会中作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公开讲演。

◆1938年以后

他以带病之身坚持以课徒传薪为己任,为京剧事业培养后继人才,孟小冬、杨宝忠、谭富英、李少春、王少楼、吴彦衡、陈少霖等都是他的亲授弟子,特别是孟小冬立雪程门,余师倾力传授,孟所获最多,成就一代“冬皇”。

其余弟子演唱风格各具特色,皆成名重一时的名角,再传弟子也多成为京剧艺术大师,他们对继承、发扬和传授余派老生艺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杨宝森曾说过:

“余三爷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又一个戏曲人物形象

真是光彩照人,美不胜收

他有传统、有探讨

把毕生精力拿出来

力追老谭,使谭派艺术

更加完美,更超脱

人生有限也无限

至今没有人超过余大贤

他的生命力仍存在

仍在领导着京剧老生行”

今天的“戏曲大观”

就介绍到这里

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