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善良也经不起权力折腾

 z55j03b55 2020-08-15

如果要从中国历史上选一位宅心仁厚的好人,我第一个选孔子。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典型的封建制,各诸侯封国高度自治,周天子有名无实,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秦始皇之前是封建制,其后是郡县制,即皇帝专制统治。这和我们的习惯说法是不一样的。

春秋各诸侯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封国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小,最多时,达到一百多个封国。各国之间互相征讨,杀君弑父,屡屡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仅臣杀君事件就多达36起,各种讨伐战争近500起,亡国52起。为了战争,上至70岁老人,下至10岁儿童,还有女性全部投入厮杀。遇到荒年,人们易子而食,惨不忍睹。因此,人们常说,春秋无义战,礼乐崩坏,已达极致。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孔丘诞生了!他渴望社会恢复正常秩序,人民安居乐业,上下尊卑各有规矩。为了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孔子思考、呐喊、呼吁、奔波,整整用了一生的时间,可谓,矢志不渝,孜孜不倦啊。

夜读《论语》,常常泪流满面,唏嘘叹息,不胜感慨!孔子真君子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理想主义者,第一个思想家,第一个践行者。一生坎坷,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意志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提出克己复礼,倡导恢复周礼。他提出仁义礼智信,规范人的言行,确定道德标准。他提出三纲,希望社会遵守秩序,各行其道。

我们必须把孔子放在他所处的时代去认识。不能用现代价值观衡量孔子。孔子的许多思想已经严重不适合现代社会。假如孔子今天复活,他也会对自己的学说批判、质疑和反思!

孔子的修身之学问,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德不孤,必有邻!等等,永远不会过时。

孔子关于治理社会的理论,早已腐朽。只适合农耕文明,不再适合商贸和信息社会。比如,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亲尊尊!忠义孝!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等等,明显错误。

但是,孔子心怀善良,无可非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谦谦君子,在就任鲁国大司寇之后,仅仅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少正卯是思想犯、政治犯。他和孔子是观念之争。恰恰是这些触怒了孔子,让他毫不犹豫,痛下杀手,并给其罗织罪名。

诛杀少正卯是孔子一生唯一污点。然而,这正是权力之祸患。像孔子这样一位正人君子,当手握生杀予夺的权柄时,也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孔子一生追求权力,渴望参与治国理政。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成全他的恰恰是自己始终没有得到权柄(仅有一次短暂就任大司寇)。这是多么耐人寻味啊!2020.8.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