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门拳风

 鄂中京山 2020-08-15

【看点提示】 

(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熊门绝技再展雄风。敬请收看本期节目——熊门拳风) 

【主持人:】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经过千百年发展演变,武林门派功夫各异,拳法迥然,并继而派生出多种修习套路和功法。熊门拳是京山本地的一种拳术,在民间颇受武术爱好者推崇。近几年,熊门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地方政府大力保护,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为民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又一个很好的项目。 

【解说:】 

湖北省京山县地处鄂中,历史上属荆州辖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末年,京山人王匡、王凤在京山绿林山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绿林起义。 

《湖北武术史》是这样评价的:“湖北绿林农民起义,对日后中国封建社会近二千年里民间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绿林’一词几乎成了‘武林’的代名词;‘绿林好汉’也就成了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者的尊称。”

清朝嘉庆年间,京山县人熊开元对发端于绿林起义军的武术加以整理,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其别具一格的风姿矗立于武坛,并以‚熊门拳‛之名传世。 

【同期声 熊门拳第七代传人邓卓能】:(熊门拳的发展历程)  

【解说:】 

熊门拳打拳时开声发力,声如雷轰,从中可以看出它是脱胎于军中武术的痕迹。(字幕:熊门总堂十路拳  现场声) 

与其它拳“拳打一条线”不同的是,熊门拳是“拳打四方”、“拳打蜗牛之地”,与闻名天下的咏春拳颇为近似。拳师打拳时手臂是弯曲的,在接近对方时力量爆发,讲究寸劲。这种近靠短打,勇猛刚劲的风格正是熊门拳的主要风格。‚跻步含裆‛就是熊门拳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同期声 对练讲解】武校教练:“跻步含裆”是指拳法中的跻步连环锤,跟步连环掌。此势的重心为前三后七,前脚尖点地后腿膝部略曲,身体的重心落在后脚上,双手成抱婴势。含裆指裆胯的开合间隙不宜过大。特点在跻步的‚跻‛字上。跻步;跻进、钻进去。其法;前脚向对方跨进半步,后脚跟随跻进踏实一挺,劲即吐出。攻击可用拳、掌、肘、肩、头等部位在近距离内重创对手。此势具有快捷、灵敏、攻而力雄、守而圆活之特点。习者如能领悟其中妙法,主动在握,胜券可操。‛  

【解说:】 

熊门拳与日常的生活习习相关,不少生活用具均能变为武术器械,如长凳、杆子、扁旦、铁锹等,都有各自的演练方法。 

熊门拳的功法为‚熊门七心活气功‛。 字幕:杨金林,熊门拳第七代传人,他练的功法就是“熊门七心活气功,其拳谱及图解曾在1996年的《武当》杂志第一、二期推出。 

【杨金林 同期声】:(熊门拳气功心法)  

【解说:】 

熊门拳以实战技击为主,演练中融入对抗套路,每一招都有对拳和破拳,并与功法训练融为一体,非常具有实战性。这正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 

其基本理论是: ‚先打匡,后打灵,然后打擒、仃、沉‛。讲究阴阳、五行、八卦与脏腑、气血、四肢相合之理。要求七节八寸,九处相连,十二节相对。技击讲三战:出手为奸战,沾手为滑站,打手为急战。决云:去势如秀女之形,动看如虎狼之心,去者要轻,动者要灵,打者要沉。 

【同期声】:武校教练 

‚熊门拳是湖北地方拳种。其拳讲究‚擒拿封逼,吞吐浮沉‛八法,拳势四平中桩,要求盘膝悬裆滚肩,动作快速。以掌法为主,擒拿见长。套路有太乙金刚唐手,分为10趟,共108手。

【解说:】 

悬即悬吊的意思,在形为提膝即小腿向后悬起。在意则为‚旋‛,即旋转动作,提膝动步,或向前、向左、向右夺位进步。 

滚肩即在夺位进步中,以脚步带动胯、臀、腰、肩臂,使身体形成旋转之势,做到攻敌侧面,旋滚之中,可击、可擒、可迁随势运用,但不可陈守一法夺势强求。习者应在反复的旋滚之中,悟透诀巧,做到临危不难,避重就轻,如法掌控,方能克敌制胜。‚悬裆滚肩‛内含步法身法,乃熊门拳技击之法门 

熊门拳由于历来以民间密传、口传身授的原因,不少已经失传。熊门拳的技击功能没有施展的空间,也没有被很好的开发。而一些怀有一技之长的老拳师相继去世,因此急需抢救。 

(熊门拳第七代传人 张兴洋同期声:要开门授徒,发扬光大)  

文革期间,不少珍贵资料遭到浩劫。为了不让熊门拳失传,家在熊门拳发源地的邓卓能偷偷地在纸上记下了《熊门总堂十路拳》拳谱。 

【同期声熊门拳第七代传人邓卓能】:(一个国家、民族没有文化就是死东西,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传承到现在断代了就完了……) 

 【解说:】 

为保护熊门拳这一地方拳种,京山县已选定京山武校作为熊门拳培训、教学基地;对熊门拳的文化价值和技击价值进行合理开发,以技击为本质特征来发展其竞技功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京山武校武术代表团曾受邀两次出访美国,向世界展示了熊门拳的独特风采。 

这是《中华武术大辞典》中有关熊门拳的记载。 这是《湖北武术史》中有关熊门拳的记载。 这是收集来的熊门拳古本图谱。 

随着地方政府的及时保护和开发,练习熊门拳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这一古老的拳种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曹武镇小“熊门拳”表演

曹武镇小“熊门拳”表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