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溾水”中“溾”字的读音

 鄂中京山 2020-08-15

溾水,俗称京山河。发源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城西北20公里的杨集镇花石岩村境内的花石岩。其名最初见于《水经注》,《富水郡志》称回河。它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孙桥、惠亭、新市、永兴、曹武等5个镇,至艾家棚入天门市境。在京山县境内河道长65公里。它汇集了京山县中部18条主要支流和大小溪涧,成为横贯京山县中部的重要水系,流域面积624.5平方公里,约占京山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溾。有三种读音,分别是“wéi”、“āi”、 “ wēi”,京山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读音审定为:wēi,理由如下:

溾(wéi),1986年我县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确定的读音为wéi。“一普”卡片资料记载:“溾水(wéishuǐ),该河有一迴渊,故名溾水。该河属长流河,发源于龙凤寨(山)东南的花石岩,京山境内长65公里,河床宽40米。”

溾(āi),《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第589页读āi,亦有水名的意思。

溾(wēi),查证《汉语大字典》(2010年第二版)记载,溾读wēi,共三种含义:一是污秽;二是回渊;三是水名,在今湖北省京山县境内。《水經注,沔水中》记载:“有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西南河地山, 東流逕新陽縣南 ……溾水又東南流, 注宵城縣南大湖, 又南入于沔水”。查证《中华大字典》(2015年版),溾读wēi,水名,在今湖北。

上述两部专业字典工具书在收录该字时,只有一种读音“wēi”,未见读音“wéi”和 “āi”,鉴于专业字典的权威性,最终将“溾”的读音审定为“wēi”。

附:

汉字:“溾”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汉语大字典

第1802页

第3字

中文大辞典

第8428页

中华字海

第555页 

第18字

汉语大词典

第7947页

第5卷 1492

āi ㄞ 〔《广韵》乙皆切,平皆,影。〕 〔《广韵》胡罪切,上贿,匣。〕 水名。在今湖北省京山县境内。 

中华大字典

第1062页 

第8字

康熙字典 (内府)

第1529页

第5字

拼音:wēi,āi

部首:水

笔画数:12

Unicode:6EBE

《康熙字典》:「溾」

扫描版:汉字「溾」在《康熙字典》页码:641.019 

扫描版:汉字「溾」在《汉语大字典》页码:1802.3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乙皆切【集韻】烏乖切,𠀤音崴。【博雅】溾涹。汙濁也。 

又【玉篇】沒也。一曰回淵。 又水名。【水經注】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 

又【集韻】烏回切,音隈。

又【廣韻】胡罪切【集韻】戸賄切,𠀤音瘣。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又烏賄切,音猥。或作渨。義𠀤同。

康熙字典 (标点)

第589页

第11字

故训汇纂

第1291页

第3字

经籍籑诂

第1419页 上平聲,九佳(韻目第1390頁)

第4864页 上聲,十賄(韻目第4828頁)

正字通

第1240页

第9字

类 篇

第399页

下栏 第6字

玉篇及残卷

第354页 024 

中上古音韵

中上古音韵 

汉字:溾

拼音:āi

部首:氵

四角码:36113

仓颉:EHUI

86五笔:irqc

98五笔:irqc

郑码:VNJ

Unicode:6EBE

总笔画数:12

笔顺:441325113554

汉字:「溾」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調

聲母

韻母

備註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0

wɐ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uɐ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uɛ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汉字:「溾」韵书集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