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帮】孩子计算总出错?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粗心!家长必看!

 xxjjsdt 2020-08-15

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则大厦不稳




在小学低年级,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准确率,遵循先准后快,先方法后速度的原则。

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小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小学低年级的计算当然还是以基础计算为主,包括口算、竖式计算和巧算。

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进行运算时经常会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导致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没有验算检查的习惯,计算检查习惯让家长代为进行,错误率让人吃惊。

被问及原因,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有共同的答案——粗心

可事实也许并非如此,针对孩子计算能力薄弱,可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阶段的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

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同时,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

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

20×5÷20×5=100÷100=1;
41÷5-41÷5×1÷3=0×1÷3=0;
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

2.注意力不集中


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

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3.不良的学习与运算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中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有三种:

一、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步骤繁多或数字大的题目时,便会产生畏、厌烦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一律口算。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4.知识与技能缺陷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若没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概念,正确率自然没有保障。并且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错误大多是无意识的。

而基本口算不过关,是导致计算能力低下的又一主要原因。

一到三年级,学生应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比如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

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如何提升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这样做:

1.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作为数学能力的基本功,家长应有目的的制定长计划,短安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按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每天坚持练习10个口算题。在加强孩子口算能力的同时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刚开始可以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孩子形成习惯,自觉、自愿的完成。

2.质量是底线


每次练习要记录完成1页所用的时间,做完后马上订正对错并分析错误原因。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结果作比较,同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提醒与鼓励。

在遇到问题时,一味的指责与催促并不可取。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并探索正确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训练形式多样化


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长期持续单一的练习,学生便容易感到厌倦。

因此,练习方式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在练习中可以采用的补充方式有:

玩扑克牌(24点),听算,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送信,找朋友,争擂台大王,定期检测等等,讲究实效、简便易行。

同时通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体会计算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买菜,逛超市等。

4.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


计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孩子对算法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而熟记计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与常见数据,则能使计算变得更加方便。

如25×4=100 ,125×8=1000时,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为以上形式,方便计算。

而不断积累发现运算技巧的过程,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5.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做到“一看、二想、三计算”。

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运算顺序时,切不可盲目。

例如:在计算6+4÷2这样简单的计算题时,就很容易先加减后乘除,得出错误的结果,掉入运算法则的陷阱。


希望面临计算问题的学生能够在家长的正确引领下,遵循先准后快,先方法后速度的原则,提高准确率,为进入更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