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希旦和他的子孙

 鄂中京山 2020-08-15

位于古道横大路边的石桥铺,有一块至今保存完好的“王公神道碑”,是通往不远处柏林地明朝进士王希旦墓地的指示碑。既称“神道”,古时候大道两边可能有文臣武士和骏马怪兽的石雕,肯定不及皇陵的“神道”气派。为碑题字的是王希旦的曾孙、曾任嘉靖都御史的王宗载,这块碑已有500余年了。

过去我也见过这块碑,看过县志上关于王希旦的介绍,总认为他与大月山王家搭不上边。最近有幸看到难得一见的李维桢为王格撰写的《太仆寺少卿王公行状》,才知道王希旦和王桥、王格原来竟是一家人,还是他们的叔祖父。王希旦有三兄弟,老大王易,他是老二。王易生了三个儿子,老幺就是王桥、王格的父亲王大韶。

王希旦的故居可能不在大屋基,但也不会太远,因为他的墓地柏林地离大屋基也只有十来里。

王希旦,字景伯,其先祖兖州曲阜人也。颖悟过人,他哥哥将他送到罗期先生的学校读书。罗期一介宿儒,一看见王希旦就惊异地说:“他日必有出息。”过了一段时间,有督学使者来到京山,召集各乡学生到儒学测试。学使出一上联曰:“泮池水暖鱼龙化”,希旦答道:“宫殿风微燕雀高”。使者说“对的好”,补授“弟子员”。成化丁未年举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不久提升为“事副”。在任期间对一些冤案错案重新审理予以甄别平反,提拔为广东佥事,巡视四个州。所到之处“招抚流亡捕剪寇盗”,政绩为南岭各州县之先。后海南地区黎族人叛乱,攻打州县。朝廷派兵进剿,王希旦领兵参与,运筹帷幄,所向披靡。上级申报其功,而希旦在三年一次的“岁考”中又获上等。不幸返回途中遇病身亡。

王希旦长子王大本,字立之。弘治壬子举人,当了颍上县令。还是秀才时他就颇有“才名”,典学使薛公非常赏识他,曾说;“竟陵鲁生(鲁文恪),京山王生,并湘湖奇士也。”对他评价很高。薛公每次到京山考核诸生经常派王大本监考,其重视竟如此。任颍上县令时有惠政,百姓赞其功德。差不多每天都有读书人与他谈古说今,他告诫学生要靠丰厚的学养,不要走歪门邪道。告老回家时,行李中没有一丝公物,其清廉如此。他感慨地说:“吾居官多年,使士民呼我为清白吏,所得多矣”颍上人多有赞颂。

次子王大有,嘉靖贡生,曾任辽东都事,事迹不见记载。

曾孙王宗载,字时厚,号又池。嘉靖壬戌进士,授海盐县令。问民疾苦,省刑薄税,浚水利,修理海塘,无不精心悉虑。通过考试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嘉靖初年,承天府(钟祥)皇庄贵人把持,守陵太监贪赃枉法,摊派贡赋,加重州县负担。郢府、梁府增设奉祀,元祐宫增加道官,守陵添锦衣卫,害苦了百姓。王宗载知道后向皇帝上书,直言不讳地提了五条建议:一曰革庄田以舒民困;二曰裁冗员以肃官规;三曰订规矩以清冒滥;四曰正进贡以省科派;五曰正事权以绝弊源。皇帝恩准执行,积弊为之一清。如潜江之罢贡香稻,即其一也。后出任福建按察使,又调回京师,晋升大理寺右少卿。隆庆年间,宗载请停免上贡加派银两,未行。神宗立,接受其建议,颁旨免除。万历四年,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转左佥都御史,直到退休归里。享年82岁。

宗载儿子王纲,字右振。虽家世显贵,而品德端正为人谨慎。中年弃去诸生,读书自娱。周围的人对他表示赞叹,他却不加理会。里巷邻居很尊敬他。74岁卒。

宗载孙子王百揆,字天纲。能文章,尚气节。康熙元年壬寅恩贡。出仕情况不见记载。

王希旦一家也不简单,百余年间出了两个进士,一个举人,两个贡生。特别是王宗载,是个得到老百姓拥护的好官,两次上疏朝廷,减轻百姓负担,深受人民爱戴。

大月山是一座出人才的山!

参考资料:光绪版《京山县志》

说明:引述资料时将个别难懂的句子翻译成了白话。括号为笔者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