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京山年俗

 鄂中京山 2020-08-15

——写在2013年之首

神龙渐隐,灵蛇即至,又一轮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欣然闻到京山年俗的诱人香味。

香从何来?也许来自银毫香墨。县城三角洲那些书法写家们忙不迭地铺案展纸,手下龙飞凤舞,把人们心中的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

 也许来自礼品市场,紧邻的绿林南路上,红艳艳的中国结、大红灯笼、大红囍字映红了一条街,迷乱了行人的眼。

另一类世俗现象分外有趣,出现在各家超市、各处菜市场: 家中主妇拉来丈夫,买了又买大块的肉、大条的鱼、大堆的各色荤素菜品原料,笑呵呵地掏出大把钞票,肩手并用把猎物弄回家去。不止于此,还要为全家老少筹办新衣新鞋新玩具、烟酒副食时髦货,这把城乡大小商家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节的京山人,不会忘了一件事,要把亲手制作的香肠、腊肉、腊鱼、腊鸡和家中的本土特产桥米、香菇、白花菜之类,分出相当一部分,通过忙碌的快递公司送给远方的至爱亲人友人,这就把京山的年味发散到了天南地北。

在京山人忙碌于年俗时,近日悄悄发生了一件事,一件也许不算轰动但很够份量的雅事。元月12日,由国家、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验收组莅临京山,对县博物馆馆藏110件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验收。这些县宝,为商周、两汉、宋明清时期的物品,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在京山的灵山沃土中惊艳出世的,说她们价值连城也不为过。早在1966年,京山北部的坪坝苏家垄一口气就出土了97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大名鼎鼎被誉为“中国十大青铜国宝”之一的曾侯壶。接下来,这些宝贝将在博物馆的展览中与我们亲切晤面,并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就是用之进行礼仪和风俗活动的。这就象绵延不断的大洪山水,一代代土著传承着袅袅烟火、脉脉文明,也包括了一年年的年节,才塑造出今天的世俗京山。这样想来,这些宝物春节前的集体亮相,给我们的年节凭添了古老的光彩,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面对它们静静地表情,就是面对千百年的家园,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肩头应负的责任。

这次青铜盛事,让人记起一句老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不妨回望一下并不渺远的昨天。

老辈京山人,每逢新年将临,总会心怀喜悦神情慎重地从事一些很有意味的活动,这里择要述之:

腊月初八,人们“吃腊八粥”,擂腊鼓,盼望“腊鼓鸣,春草生”,之后象征性送肥下田,显示出农耕社会的人们对四季轮回的心理预期。

腊月二十三日要供奉灶神,在燃灯供果时把写有一家人姓名的纸单焚化成烟,感谢灶神老爷一年四季给予的饮食口福,这实际上是对“民以食为天”这一亘古真理的民间禅释,是对自身生存能力的自我肯定与欣赏。


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家家“打扫扬尘”,看日月匆匆,去旧尘换新天以合岁月之流,岂不乐哉!有新亡人的家庭会提前在这天吃年饭,以示对先行者虔诚的哀悼。

至除夕,更是隆重庄严:要在正厅用丰厚牲醴祭祀列祖列宗,请先人回家过年;要贴春联,在大门旁悬挂新桃符;在粮仓贴上“五谷丰登”,在畜禽栏厩贴上“六畜兴旺”、“四季平安”之类吉语;燃放鞭炮后全家关门吃团年饭,尽享家藏美食与厨艺;餐后正是旧年之末,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谈笑风生中,长辈会给小辈发“压岁钱,并趁机向晚辈们叙说家史,或传授技能,或谋划新年的营生大计。

当鸡鸣三更,新的一年莅临,这时要开始一个神圣的节目,称为“出天方”,家主带领男性在户外选好方向,鸣炮燃纸,红烛高烧,并酹酒祭向长天厚土,这时人们的悠悠心事,尽付其中……天将拂晓,各街巷、村落开始骚动起来,家中晚辈率先向长辈拜年,之后女性留家待客,男性则奔走于左邻右舍,为长辈也为同辈、晚辈贺年。

接下来的日子,拜父母、拜岳丈、拜六亲,祭土地神,吃“七宝羹”等等 。至于这段时间京山传统餐桌上的特色,前人有诗为证:“新阳孟春天,春酒浩如烟,白粉玻璃线,红鱼琥珀筵。”

每逢年节,这种和合之象,祥端之气,在人们立身的家园总是悠悠然,飘飘然……尽管这种人际关系是暂时的现象,但也是无限美妙的人间福音,是一个历经千灾万难的民族、一方水土养育的生民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所在、希望所在。

传统年俗活动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吃汤圆、闹元宵、观花灯、唱大戏、观皮影。人们怀着依恋之情,以狂欢的态度来送别这段温馨可人的日子。这天傍晚,农人还有一个特别的举动,用竹枝、树枝扎成把,跑到田间去点火挥舞,一边晃动一边高喊着“赶毛狗……”,意在驱逐人间野兽,以保证新年丰收,百事遂愿。今天,当我们回味这一幕,感到这何止是一种年俗,更象是我们的原始先人奔突的背影,也是现代人的我们奋然的身姿……

让我们收回视线,面对新世纪的京山,张开我们的嗅觉、视觉、听觉,在文峰公园、在富水两岸、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在神奇的通信工具和互联网上……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崭新又古老的京山年俗,每个人心中有着回味无穷的年味……

京山县档案局

欢迎提供京山记忆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