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河镇造林营林护林史话

 鄂中京山 2020-08-15

天子岗林区一瞥

宋河镇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境内王家大山山脉和香山山脉均属大洪山余脉,宋河林区是大洪山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山县木材和经济林产品主要产区之一。全镇46个行政村中,有13个是山区村,约占全镇的29﹪;版图面积中,山区村约占全镇的38﹪。此外,全镇还有不少非山区村利用山岭、岗地、荒坡、荒滩、河坝、沟渠、道路两侧、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因此,宋河镇发展林业势头强劲。

宋河镇具有发展林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气候四季分明,年无霜日长达239天。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林地和土地资源,保障了宋河林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宋河镇乡民自发在房前屋后栽桃植李,同时直播油桐造林,特别是在山区地带,大力发展油桐。其中,以杨家冲村最为著名。民国时期,杨家冲村有“万担桐籽基地”之称的美名。宋河镇生产的桐籽,经压榨后,制成成品桐油,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经宋河航道营销到天门、汉口。宋河一度是湖北桐油的重要产出地之一。

1939年,日军占领宋河后,为了确保运输畅通,限制抗日武装的活动,将应宋公路沿线路旁、村旁树木全部砍光。

1974年,宋河区人民政府在芭蕉寺、荣万店、张家冲、何梅畈等地一带,组织群众开挖油桐基地,并从外地引进新品种“葡萄桐”栽种,后因桐油价格走低,经济效益不明显而遭放弃。

1970年代,为了促进林业生产,宋河林业站先后从外地引进了楠竹、梨树、苹果树、杜仲、油橄榄、湿地松、美洲黑杨等在本地栽植,除楠竹、杜仲、湿地松、美洲黑杨外,其余品种均因气候条件等因素,栽种没有获得成功。2016年,在天子岗村六组还保留有1972年从湖南引进的楠竹,面积约5亩,生长态势良好。

1976年,汤殷公社在郑家垱村的石灰冲开展农业和林业综合开发。最初,以栽植松树为主。后被该村村民黄敦军个人买断经营。黄经营后,先后在开发板栗基地500亩。

1979年3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植树节。宋河镇人民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师生,到团山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中共京山县委书记赵成武亲临宋河团山头,和群众一起植树。

解放前,宋河的林地归私人所有。土改初期的调查统计显示,私有山林占山林总面积的95﹪。其中,占总农户6﹪的地主、富农,占有山林总面积的40﹪以上,中农和贫农占有山林的55﹪,其余5﹪为庙山、会山。庙山为寺、庙、观、庵所拥有的山林;会山为宗族中房头所拥有的山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冬至1952年5月,宋河区人民政府登记造册,为全区所有农户颁发土地证,建立起土地权属档案。其中,耕地约5万亩,林地约16万亩。

宋河人善树木,地宜兴林,世世代代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解放后,宋河区人民政府号召老百姓植树造林,同时推动社队集体造林,提倡单位和  部门造林,鼓励私人造林。1956年起,宋河区将每年的造林计划分解到初级社、高级社,以社为单位造林。1960年以后,各生产大队先后自办村级林场,专门从事造林工作。从1950年到1985年的36年间,全镇集体造林面积累计达到近10万亩,年均3000余亩。 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出现承包山林从事林业生产的专业户。1983年实行“两山合一”后,群众的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就有数千农户在自留山和责任山造林逾5000亩。1997年,推行荒山、荒滩、荒地、荒水拍卖,“买荒”造林兴起热潮。在“四荒”拍卖过程中,大部分有林村为化解村级债务,将有林地的经营权也予以出租或拍卖,出现了林地流转经营的情况。2004年之后,京山县新出台了有关文件,社会各界竞相承包、租赁、买断村集体林地和林木使用权以及山坡地的经营权后大举造林,私人造林进入黄金时代。2010年之后,按照“政府主导、村级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以创建“绿色示范乡村”为契机,以“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植树为主战场,每年投入资金10万余元,植树造林,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提高。特别是启动通村公路路旁植树,镇境内每条通村公路两旁都栽植了树木,以桂花树、樟树、红叶石楠和冬青树为主。

2016年,宋河镇有林地面积为13791公顷,合206865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490235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地木材蓄积量为446103立方米,四旁树770044株,木材蓄积量为44098立方米,散生木木材蓄积量为33立方米。全镇共有竹林面积7公顷,约合105亩,竹子株数达到近10万株。

镇境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的植物种属有泡桐、杉木、柳属、杨属、板栗、核桃属、枣、柿、杏、银杏、杜鹃花属、桃花、桂花、松属、槐属、臭椿属、黄藤属、竹属、榆属、樟属、石榴属、常青藤属、花椒属、爬山虎等20余种。

国防林建设

“三线”建设时期,出于“备战备荒”的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决定在香山山脉沿罗店大山头至大洪山一线,建设“国防林”。有关部门希望此处国防林建成后“能容得下我的千军万马,以备战时之需”。该项目涉及京山县近二十个村,林带绵延百余里,以杉树为主,造林数十万亩。

1971年秋,区委书记周克强率领区社队干部,勘踏香山山脉宋河区(含今坪坝镇)辖段。筹建杉树基地。当年冬开始开挖荒山、荒坡,次年春造林2000余亩。

宋河区参与此项造林的村(大队)有马家冲、郑家垱、杨家冲、天子岗等村,从界石岭到堰家岭,沿线长达30公里以上,号称“万亩杉树基地”。其中,以杨家冲和天子岗为主。天子岗村沿境内堰家岭、卷子岭、土地岭一线,到1978年,造林3000多亩;杨家冲村沿六坡岭至香山寺一线,造林近2500亩。天子岗村因此于1976年被评为全县植树造林绿化先进集体。

飞播造林

1985年2月10日至11日,湖北省林业厅在香山山脉大山头至杨家冲村余家寨,飞播马尾松。其中,宋河飞播1万亩。当年秋旱,鲜有成活,飞播造林效果不明显。

1986年3月1日至3日,县林业局耗资2万余元在宋河飞播马尾松2万余亩。因缺乏有效管理,加之马尾松种子易遭松鼠等动物吞吃,飞播时间过早,导致种子霉变等原因,此次飞播造林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修建秦关机场

1973年春,京北地区松毛虫大面积爆发,松树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为了扑杀松毛虫,同年秋,京山县在秦关村修建简易飞机场,供安—2型飞机起降。1974年春,飞机场建成。随即,安—2型飞机在此加注燃料,加灌农药后起飞,投入灭虫之战。整过撒药扑杀活动历时20余天,终于将京北地区松树虫害完全控制。

护林防火

解放前,山林归私人所有,各地无明确护林防火组织。尽管不少地方树立“遵示禁碑”,刻列护林防火禁忌数十种。冬春时节,推选专人挨家挨户鸣锣宣喊,提醒人们小心火烛,注意防火。一旦发生山火,以鸣锣示警,全村或者全族人出动救火。但由于垦荒、烧田埂地边、秸秆,加之雷击等原因,造成山火频发。特别是上坟烧纸、燃放鞭炮、送竹亮,也时常引发森林火灾。山区护林防火,或以村庄,或以姓氏缔约联防。

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宋河石泉团(今石人山村一带)山民告状称,因居住山冲,田少山多,全赖蓄植树木、柴草变卖纳赋养命。而山外畈民不思物有其主,进山砍柴割薪,不顾果木,并持众强砍,殴伤山民。长此以往,民赋何出?树木柴草即赋命之源,遭其砍、割,目睹心伤。于是山民王迟相等10人联名上告,京山知县张曾秀随即颁布禁令,勒于碑石。禁令昭示:畈民均不许带刀进山,砍割树木。明示之后,倘敢仍蹈前辙,许即指名赴县具禀,以按律究治,决不宽贷。

2003年3月23日,龙王庙村二组村民陈秀方在自家屋旁挖出一块古石碑,为“大清咸丰五年(1855)仲春月”所立的陈氏族碑。碑文300余字,有对联一副。上联为“江都第宅家声远”,下联为“汉室簪缨世泽长”,横批为“静听篱音”;还有“滥伐坟垣木者,回族罚钱一串”的警句。

杨家冲村郭家嘴桥上坡处约50米路边也发现两块清代族谱碑。两块石碑不仅完整记录当地郭氏家族的迁移、发展情况,而且记录族规禁令。其中,一块立于嘉庆二十年(1805)12月8日,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碑文记载:“兹因余族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从江西迁居京邑垛籍于此山之阳,有坟茔一所,有古树数百棵,皆有连抱之材,则是丘木之盛……今特建禁碑,倘有族邻不尊禁者,轻者则借酒标扫,重则鸣公堂。”从上述碑文中可以看出,宋河自古以来就有保护森林资源的优良传统。

护林模范陈光明

1984年冬,岔河村林场拥有面积500多亩的杉树成材林和400亩的混交林。面对无人值守的情况,为保护集体财产,年近六旬的原岔河村党支部书记陈光明,带上生活用具,领着老伴,来到林场护林。该林场位于荒山野洼之中,距离最近的住户,有2公里以上。陈光明不计报酬,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林场。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义正辞严的制止他人盗伐树木。从1986年起,陈光明每年培育杉树苗3亩,银杏树苗1亩,美洲黑杨树苗2亩,每年产出成苗26000多株,年纯收入7300多元。因为护林有功,陈光明多次被评为京山县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湖北电视台慕名来到宋河镇,走进岔河林场,为陈光明拍摄专题纪录片,在湖北电视台晚间黄金时间播出。

古树保护

2016年,宋河镇共有各类古树45棵。其中,包括位于朱洪岭村一组的2株树龄在600年左右的对节白蜡以及位于发水河村八组、王家山村四组的6株树龄超过1000年的柏树。

宋河镇部分古树名木调查统计表

树种

树龄

胸径

(厘米)

树高

(米)

冠幅

(米)

保护

等级

所 在

村、组

小地名

权属

管理人

银杏

500

100

19

三级

杨家冲村

余家冲



香樟

34

72

7.5

后备

资源

邵李桥四组

张家山

个人

张曰文

银杏

150

73

25

三级

天子岗八组

刘家门

个人

黄云保

银杏

110

60

18

8.5

三级

天子岗八组

刘家门

个人

黄云保

银杏

120

80

22

三级

天子岗七组

黄家祠堂

个人

徐致明

银杏

150

80

20

三级

天子岗七组

黄关

个人

唐永贵

银杏

150

70

17

三级

岔河三组

简家河

个人

黄德才

黄康林

银杏

300

92

19

二级

岔河三组

简家河

个人

简超明

女贞

140

70

15

三级

岔河二组

蜡树湾

个人

王建国

女贞

150

60

8

7

三级

岔河二组

蜡树湾

个人

王建国

对节

白蜡

600

90

8

7

一级

朱洪岭一组

车鼓堰

个人

周功名

柏木

500

76

18

三级

天子岗五组

黄关

集体

黄 琦

柏木

500

63

17

三级

天子岗五组

黄关

集体

黄 琦

银杏

150

80

20

三级

天子岗五组

黄关

个人

黄连军

黄连松

栎树

100

76

18

三级

岔河二组

胡堰冲

个人

杨学英

榆树

200

86

14

三级

岔河三组

槐树基

个人

彭浩

银杏

110

70

20

三级

天子岗四组

邹家冲

个人

简文超

银杏

110

70

25

12

三级

天子岗四组

竹林湾

个人

简文华

女贞

150

88

17

三级

天子岗二组

九个窗子对面

个人

陈光胜

银杏

100

57

17

9

三级

天子岗七组

七堰冲

个人

简文涛

对节

白蜡

110

57

10

三级

四股泉三组

李家坡

集体

村委会

对节

白蜡

120

70

25

三级

程家冲一组

姚家嘴

个人

姚新文

对节

白蜡

140

70

18

三级

四股泉三组

李家坡

个人

村委会

桂花

250

66

12

三级

石人山三组

集体

陈成中

对节白蜡

300

56

15

三级

程家冲一组

程家冲

个人

程以忠

对节

白蜡

800

86

20

三级

程家冲一组

程家冲

个人

程以忠

对节

白蜡

1000

140

18

二级

程家冲二组

泉塆

集体

村委会

黄连木

70

55

18

后备资源

朱洪岭一组

车鼓堰

个人

周述平

对节

白蜡

600

78

18

一级

朱洪岭一组

车鼓堰

个人

周述平

柏树

1000

86

12

8

一级

王家山四组

王家山

个人

王章科

银杏

1000

130

17

一级

四股泉

周家冲

集体

周功斌

柏树

1000

105

18

15

一级

发水河八组

柏树院

集体

邱继发

柏树

1000

55

15

8

一级

发水河八组

柏树院

集体

邱继发

柏树

1000

28

17

2

一级

发水河八组

柏树院

集体

邱继发

柏树

1000

45

15

2

一级

发水河八组

柏树院

集体

邱继发

柏树

1000

42

11

2

一级

发水河八组

柏树院

集体

邱继发 

京山县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