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洋港的生意人家之染坊和布店

 鄂中京山 2020-08-15

下洋港的染坊,只有大布街的陈元泰的大坊、二坊这两家,这两家漂染的印花布、毛蓝布用竹竿挑晒在街道的上空,一层层长长的布挂,随风飘曳,人们在布挂下穿行,这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钱。“大布街”也许就因此而得名。

陈元泰大坊

门面在大布街的西段,坐北朝南。前店后厂。大布(棉纺的土布)的染色、印花、漂冼、晾干、碾整,都是人工操作,也是一项费力的辛苦活。先把一匹二丈多长的白棉布(土布),在染缸里染成深蓝色,晾干后,摊在平板上,盖上透雕的皮模板(模板上透雕出梅花、树叶、云纹、水纹、寿字等图案),然后用铁手板挑起印泥,使劲地匀称地刮在皮模上,把花色印在蓝布上,印泥与蓝色布起化学作用,在蓝底布上呈现白色的花纹,于是就染成了一匹蓝底白花的印花布。把印好的花布挑到河里,洗挣布上的药水,用竹竿高高挂起晾干,最后一道工序,是把晾干的花布放在大石碾下碾平。陈老板两腿站在一个巨大的“U”字形石碾上,两脚左右使劲,石碾下的布筒来回滚动,像玩杂技一样,很是惊险。如果左脚使劲过猛,右脚控制不好,就会使U 字形石碾翻落下来,人就会摔伤和轧坏。这道工序结束,才是又平整又鲜亮的印花布,乡亲们也叫“药水花布”。这种花布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集镇和农村妇女穿得很普遍,有的当过年的新衣布料,有的当礼品送给亲友。现在我国西南农村妇女,穿印花布的不少。许多旅游景点,把印有各种人物、花鸟的印花布,当稀有的旅游制品出售。

  “陈元泰”布店的陈老板,是大房的,我们叫他陈大伯,50 多岁,脸尖瘦,留短胡须,但人很精神,染布、碾布等粗活细活都干。他夫人姓张,我们叫她张大妈,个子又高,又瘦,腿长,尖脚,走路起来,前后摇晃,后来,陈老板娶了一位年轻的妾。这都是解放前的事。

陈元泰二坊

门面在大布街东头,坐南朝北。陈老板四十大几,长得精瘦。可能是染坊劳累,身体不好。他家的染布质量好,人也和气,生意做得很有信誉。

下洋港除了这两家染坊卖布以外,还有七、八家布店,土布、洋布都卖。

陈金舫

他的布店在大布街中段,坐南朝北。冷集,各类土布、洋布花布摆在店内的货架上,供街上居民购买。热集,在门前摆摊,各类布匹放在摊位上,供十里八乡的农民选购。老板陈金舫,三十岁左右,中等身材,汉川人,熟悉布店业务,生意做得活。他的内人,我称呼邓大姐,长得干净,帮助丈夫做生意,料理家务。

陈菊元

他的布店和广货店在篾货街中段,坐北朝南。布店规模小,还经营点广货,即卖针头线脑等小商品。陈菊元和他爱人都是汉川人。他爱人年轻,长得有红有白。她到河里挑饮用水回家,一担水足有百来斤。她挑起担子一闪一闪地穿街过巷,走得很快,像小伙子一样,街坊夸她能干。

新花圆

这是一家老牌布店,门面在篾货街的东头,坐南朝北。老板,可能姓周,50 多岁,尖脸,精瘦,戴瓜皮帽,长衫,人很精干、老练。经营土布,洋布,各种花布。一卷卷布匹码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周老板说话轻言慢语,有儒商风度。他有个儿子,小名水官,十七八岁,面白、精瘦,长得漂亮。解放初期,下洋港的青年剧团演革命现代剧,他常常扮演青年学生或年轻女性,演得很逼真,受到街坊的夸奖。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