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港的生意人家之药店

 鄂中京山 2020-08-15

下洋港只有三百多户人家,可药店就有近10 家,大多是中药店。这是否与老字号药店——董锦茂的影响有关系。光这一家就分出三家药店。

董锦茂

这是一家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中药房。座落在大布街西口向南的街西边,门面坐西朝东。这是一栋墙体厚实,空间高朗,中间有天井的大宅子。两扇带铁圆钉的厚实大门一打开,只见右手是油漆放亮的高高的柜台,柜台里面是拥有百多个抽屉的药柜,人参、杜仲、甘草、麦冬、杏仁、陈皮、蜈蚣、龟板等许多名贵中药都有。厅堂很高大,摆着光亮洁净的木椅子,方凳子。厅堂后面是一个高大的天井,阳光从天井射下来,把室内照得通亮。天井过去是堂屋、卧室、厨房等。这是当时下洋港最高档的房子。抗战胜利后,即1946 年国民党军官邹炳,从台湾带着小老婆、秘书、枪支荣归故里时,就借用董锦茂的漂亮客厅接待亲友和客人。董锦茂的老板,我们管叫他三伯,湖北省咸宁人。40多岁,身材修长,白面,常穿竹布(浅蓝色) 长衫,戴瓜皮帽,话语亲切,态度和谒,有儒商风度。他母亲60 多岁,很胖,穿短袄,裤腿用布带系紧,加上一双小脚像两个锥子戳在地上。我们看她走路缓慢,摇摇晃晃,生怕她跌倒。当时她是下洋港最胖的妇人,人们都说她有福气。三伯的儿子名董达道,瘦高个,读过几年书,帮助他父母亲开药铺。解放初期,唱歌、演戏很积极。两三年以后,这位药店的接班人患病去世了。留下媳妇范广生,招赘成亲,继承药店的生意。这个大药房,还有二个亲属,一位叫董世泽,一位叫董世彦,都分出去另开药店。

董世泽

董锦茂分店的店主。店铺在东街中段,即邹宏生茶馆东边,店门坐北朝南,门前有五六级石台阶。1949 年前后才开的药店。中药、西药都有。董世泽30来岁,身材高大,长方脸,一表人才。解放初期,下洋港演革命现代剧《白毛女》,他头戴礼帽、手柱文明棍,扮演地主老财黄世仁,演得很逼真。他爱人名巧芝,长得也漂亮。在当时的下洋港,算是一对使人称赞的美貌夫妻了。

董世彦

董锦茂另一分店的店主。在下洋港的四方街南边,店门坐南朝北。是解放前夕新开的药店,中药、西药都有。黄世彦,30 岁左右,人长得精瘦,性情有点怪。说话语速决,夹杂一些咸宁话,我们有些听不懂。1949年他娶了媳妇,媳妇20 岁左右,旧口镇上人,小学毕业,身材好,长得匀称,漂亮。是当时下洋港有文化的漂亮女人。一年以后,生了个儿子。不知为什么,这个媳妇吞食砒霜而自尽,很多街坊为她惋惜。

雷中协 

这是一家中药铺,座落在东街的西口,坐北朝南。老板雷先生四十来岁,身材较高,态度和蔼。药铺生意做得活。大儿子雷本龙,十五、六岁,身体壮实,是我私塾的学兄。雷本龙帮助他父亲开药店。二子雷本凤,十二岁左右,身材瘦长,文静,说话细声细气。他是我私塾和小学、中学同学。读私塾每天要背书。雷本凤背书时,由于声音小,老师常说:背书声音大一些,不要像蚊子一样细声细气的。雷本凤与同学交往少,性格内向。但学习成绩好,字写得整齐秀丽,自学自律能力强。雷本凤有个妹妹,叫雷本英,当时,只是一位扎着两个小辫的三四岁的孩子,长得精瘦,乖巧。2006年春天,雷本英带着读新闻研究生的姑娘黎卉莉,到北京来看我。过了不到两个月,卉莉在厦门给我发短信,说她已结婚了,我很高兴向她祝贺.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打交道的是下洋港的第三代人了。

张传文 

这家中药店在大布街的东段,坐南朝北。药店没有董锦茂大,但是一家老字号。药店老板张传文,约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匀称,白净,戴一副眼镜。平时穿长衫、戴瓜皮帽,举止文雅,说话较漫,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中医。他能拿脉、开药方、抓药,周围人都很尊重他。他是下洋港西南8 华里袁家堰人。1949 年7月,吴国鼎、陆先生带我(学生代表))到袁家堰张家,请他的儿子张道衡到下洋港中心小学当我们的老师。

张传文药店门前的柜台上,有一木制的绿色邮箱,下洋港的人发信,就到张传文药店买邮票,把信投放在邮箱里。有了来信,就送给收信人。这是下洋港唯一的邮箱,由张家药店代管。但我家从来没有去发过信。因为与外地没有书信往来。这是1948 年前后的事。

毛先生 

这家中药房在西街的东口,坐西朝东。这位毛先生又开药房,又看病,又教私塾。他大约五十来岁,面白,体稍胖,架一副深度眼镜,戴瓜皮帽,夏天也穿长衫,显得老沉稳重,不苟言笑。他还要求他的7、8 个学生,也同他一样,夏天穿长衫,戴瓜皮帽,举止斯文,抱拳施礼,以显示青年们是与一般人不同的读书人。在他私塾求学的一般年纪较大,13 岁至16 岁,比我们大3-5 岁。他的私塾只办了一年多,下洋港就解放了,私塾就停办了。

毛先生的医术如何?药理怎样?我当时不清楚。但他的运气好,会做广告宣传。有一次,何集农村一个病人,被他把脉,就诊,施药,病好了。病人为了感谢他,八个人抬着盛有布皮、茶食、糕点、挂面等礼品的四个“抬盒”,敲锣打鼓,一行二十多人,从下洋港的西门进来,吹吹打打,穿街过巷,来到毛先生的药店前,鞭炮声响成一片。穿着长衫的毛先生满脸堆笑,站在石台阶上抱拳施礼,点头致意,表示感谢。围观的男女老少挤满街巷,我也钻在人群中看热闹。从这以后,毛先生的名声传到十里八乡,来店里看病的、抓药的人成倍增加。街坊们说,几十年的大药房推锦茂,还没有这样热闹过呢,开张不到一年的毛先生,真是运气好!

肖先生 

他的药店在大布街西口,坐南朝北。这是下洋港唯一的西药房, 阿士匹林、盘尼西林、仁丹等西药较多,也卖些中成药。肖先生,只三十来岁,个子高大,白净,平时穿白色衬衫,戴白色礼帽,比较洋气。当时,可算下洋港的现代派男士。他能用听诊器看病,能施药。但他最大的特点是背着药箱到农村巡诊。热集在药店看病,卖药,冷集串乡看病。很受乡下人欢迎,街坊、乡民都知道有一个西药肖先生。他的药店生意很好。他的妻子料理家务,他们有一个女儿,名肖琴英,只六、七岁,长得活泼、漂亮,1949 年读小学一年级。肖先生还有一个学徒,名张同燧,比我们大三、四岁,是小学的同学。后来,他父亲让他到肖先生药店当学徒,学些医术。平时,除照看药店生意以外,还帮肖先生家带孩子、做些家务,医术学得怎样,后来就不知道了。

田恒泰 

这是篾货街的一家中药店,在街中段,坐南朝北,老板是田志成,是一家老字号药店,在下洋港有一定影响。1946 年在这家药店的楼上,办有一所私塾。老师是黎永宽先生。我在这里读私塾,背《论语》、《孟子》近一年。

袁孝杰 

他父亲当时贩卖一些西药,包括卖小瓶的“救急水”。在前坊读私塾时,袁孝杰是一位比我小2、3 岁的同学。他常常带一些 “救急水” 小空瓶到学校来玩。瓶上有一橡皮塞,用手挤压橡皮塞,水从瓶中射出来,很好玩。我们这些年龄大一点,识字多一些的同学,又打小同学的主意了。我教他认一个字,他给我一个“救急水”瓶。我在十多天内教他三十多个字,只给了十几个瓶,还欠二十多个。但以后很少见面,也没机会讨还小瓶了。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