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林山与三王城

 鄂中京山 2020-08-15

西汉末年的绿林军起义,发生在湖北省京山县。

西汉哀帝时,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公元9年,王莽篡汉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新”,其残酷的掠夺压迫,使“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公元17年,荆州大旱,南方饥馑,饿殍遍野。新市(京山)人王匡、王凤,揭竿而起,饥民相从者数百人,共推王匡、王凤为渠帅(首领),并以绿林山(又叫太阳山,现名许家寨,在京山县城北百里)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次年春,舞阳人王常以及南阳人马武、颖川人成丹等率众来归,数月内发展至七八千人。王匡、王凤、王常等常在绿林山附近率领操练兵马,其地被称为“三王城”。

公元19年秋,绿林军首次进军,攻击离乡聚(在今京山小阜街与随县交界处),声势渐大。公元21年,大破驻云社(今仙桃市西北)附近王莽的荆州军,接着又攻克竟陵(天门)、云杜、安陆,绿林军扩展到五万多人。

公元22年夏,绿林山发生瘟疫,起义军死亡过半。为避瘟疫,王匡等兵分两路出山,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过汉水西入南郡,号“下江兵”;另一路由王匡、王凤等带领北入南阳,号“新市兵”。攻随县未下。平林(今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聚众千余人起义响应,称“平林兵”,一起攻克随县。这时,汉宗室赳玄乘机投奔了平林兵;南阳大豪强刘绅、刘秀弟兄,打着“反莽”的旗帜,组织刘氏家族、庄客七八千人,号称“春陵军”。并与新市、平林军取得联系,合兵后义军西击长聚(枣阳西北),破潮阳县城(新野东),攻克棘林县城(唐河西北)。

公元22年底、23年初,绿林军在泊水(唐河下游)一带两次大败莽军,全歼莽军二万余人,俘杀莽大将甄阜等。春陵军接着又打败莽军严尤、陈茂,起义军声势更加壮大,发展到十余万人。

在起义军内部,王匡是威望最高的统帅,但他有“天下非汉莫属,非刘氏莫王”的封建正统思想,不敢自称皇帝,而南阳豪强集团则策划拥刘縯为帝。王匡等看出他们的阴谋,为顺应所谓的“民心思汉,立刘氏以从人望”的思想潮流,便拥立刘玄为帝,号称“更始将军”,玄大封功臣。

绿林军建立政权后,人心振奋,王匡、王凤向王莽大举进攻,连克昆阳、定陵、郾城,王莽大为震惊,派王邑等率兵40万向昆阳义军进攻,义军出奇制胜,大败莽军,这便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此役,不仅全歼莽军主力,而且使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王莽的新朝处于四面楚歌之中。

攻克宛城、昆阳后,刘縯兄弟居功骄傲,对拥立刘玄不满,妄图分裂义军,王匡果断地杀了刘縯等人,刘秀虽万分悲愤,但并未叛逃,只身回宛城向更始帝请罪,取得了刘玄的信任,不但未杀他,反而提升加封,并派他去河北安抚诸州郡,招集农民起义军。刘秀到河北后,独树一帜,以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制争取民心,在河北几个太守的支持下,消灭了王郎,公开背叛了起义军,残杀农民政权派驻河北的地方官吏,镇压河东的绿林军及河北的起义军,利用分化利诱手段,收编队伍,扩大势力,很快达几十万人,稳定了在河北的统治。

公元23年8月,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匡亲自率领北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领西取长安。当年9月,王匡攻破洛阳。申屠建所部在沿途群众响应支持下,9月进武关,10月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政权被消灭。公元24年2月,更始帝迁都长安。

刘玄正式登上宝座后,为培植他的势力,排斥农民起义军领袖,封刘氏宗族刘祉等七人为王,重用其亲信赵萌、李松等,实际掌握了军政大权。

刘玄入长安后,迷恋酒色,不理政事,放纵部属,致外地将领拥兵割据,在京士卒掳掠民财,闹得怨声载道,京师豪强四起反抗,赤眉大军威逼长安。这时王匡驻守新丰,在京的绿林将领张印、廖湛等为保守实力,劝更始南归,更始怒而不应。他们便打算于8月“立秋日”劫持更始南归。事泄,更始密召他们入宫,杀申屠建,张印等当晚举兵攻入皇宫,更始败逃至新丰赵萌处,经密商,召见在新丰尚不知长安事变的绿林将领王匡、陈牧、成丹,陈成先至,即被杀害,王匡闻知,率少数部属逃往长安与张印等会合。更始合兵攻长安,王匡等与之巷战月余,均因粮绝援尽,寡不敌众而败走,归附了驻高陵的赤眉军樊崇。公元25年9月,他们一起攻入长安,杀死了刘玄,推翻了更始政权。

赤眉军进长安城,也打着“复汉”的旗号,将一个年幼无知的汉室后裔刘盆子捧上皇帝宝座,加上将士贪财,大肄掠抢,城中粮尽,便收藏珍宝,纵火烧宫室,失去民心,加上关中豪绅地主坚壁顽抗,赤眉军不得不在公元26年正月退出长安,撤向西北甘肃。途中,王匡与樊崇产生龃龉,便脱离了赤眉军,行至枸县,恰逢刘秀派尚书宋广招降诸将,王匡等也随同投靠了宋广,一起东归。公元26年3行至安邑,宋广借口王匡等“欲逃亡”,将他与胡殷等绿林好汉全部杀害。

王凤在长安受封后,即下落不明,再没有露过面,这在历史上是个“谜”。据史料分析,很可能是在长安事变后被更始派人杀害了。

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起义,虽受时代的局限失败了,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名字和业绩,将永垂青史,万古流芳。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