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仆寺少卿王公行状

 鄂中京山 2020-08-15

太仆寺少卿王公行状①


(明)李维桢②

王氏之先,山东曲阜人。元时有为德安路总管者曰安,值红巾乱,留家于京山县③东马耳山。四子,季曰福四。福四子曰子礼,有局干,部属徒众据县张良山自卫。高帝义师略郢,子礼以众附。授之官,不拜,而占籍④为京山县人。子礼子曰思文。思文三子,伯曰谅。谅五子,佇曰伯珍。伯珍三子:伯曰易;叔曰希旦,举进士,累官按察司佥事,赠伯珍太理评事。易三子,季曰大韶,赠按察司佥事,娶于陈,赠宜人⑤,世有处士之行。

而佥事公两以儒士应辟召,当得安陆州廪生,惮远,遂弃去,隐大月山,学徒归之如云。三子:伯曰桥;仲曰棠;叔曰格,字汝化,是为少泉公,与伯同举进士。伯累官左布政使;公累官按察司佥事,晋太仆少卿,佥事公与宜人皆以公赠也。

公生弘治壬戌(弘治十五年,1502)十月八日,骨相奇伟,精神端审⑥。五岁犹寡言笑,七岁聪识过人,一闻必记。佥事公授《孝经》,参质⑦同异,纵横敏赡⑧。八岁,佥事公授经,归德兰若以公从老僧,举“春台四角正”使属对,公应声曰“佛殿两檐高”,高僧大惊服。自是日诵万言,暗写⑨略无遗脱。为举子业,才意新拔,率尔执笔,亦有奇致。十一岁,佥事公与陈宜人俱病,而语布政公:“季儿邵亮⑩,必成令器,可善教之。”无何,佥事公、宜人相寻卒。公哭,无常声,无常时,面深墨,唯泣啼处见其本质焉。布政公寝则接席,诵则对案;至应休散,独留不起;恒以夜继日,灯烛或不给,移书就月;寒甚,取束蕴火,稍爇之,烹杯茗佐渴;诣微之时,即雷霆不入也已。

从布政公游南雍11,诸先辈鉴识公,周旋异常。嘉靖元年(嘉靖壬五年,1522),元配潘宜人来归,七品散官九德女也。公出,就试德安,德安守李公重有廉直声,督学使者属以试事。得公文,绝爱之,使骑迎入,便坐问六籍百家之书承,响而对已。问汉淮阴、宋鄂国两将孰优,公曰:“鹏举哉!”反复千百言。守为避席起敬,而出见其妻子,深相赏好,如布衣交已。为县诸生12。督学使者秦许公宗鲁13,高流时誉14,鲜所服下,击节叹异:“公,此吾辈中人!”以第一人应乡试,登第十一人。明年试南宫,学士姚公涞15首荐之,同事者持不果,榜放,都下传诵公文几于《三都赋》。其年选庶吉士二十人,读中秘书16,公与焉。吴袁永之、华子潜、陆浚明、越屠文升、秦赵景仁一时人伦所宗,上下倡和,文必秦汉,诗必唐大历以还,雅道蔚兴,馆阁体为一变矣。时杨文襄、张文忠17两人不相能,而诸吉士私议大礼,常左,文忠、文襄请授诸吉士。史臣若台省官,文忠执奏,不可。公坐是,出知永新县。朝士名素18,乖意罔罔,公退然谢不敏19:“莫非王臣,奈何择官自效?”趣命驾行。

比至,前令胡公亦邑人,以他故未发,公舍外馆,须之已于事而代。首原逋稞20,罢杂徭,检行饥伤而禀赐21之。邑桃花洞故盗薮22蚕食民田,不应租调23,复四出抄卤24,上官檄公部千户所兵往讨。公度兵贵先声,不在杀戮。启行,有为淫祠以其神当道,公奋曰:“吾方兴问罪之师,莫大于左道惑众。”鞭像而毁其祠。盗闻之,恐是不畏神宁畏盗,弃甲仗,持牛酒犒师。公慰遣之。按行其窟宅,秋毫无犯,履亩25平赋,视民无觭26重轻,众欢然受要束27,到于今无异议。有富人子他人子而后有子者,其人死,所子子赂公,觊中分遗赀,复介长安贵人为地。公正其罪,邑人廪然,奉公符如火,手无小留。而为春风堂,群邑士秀者讲贯其中,如尹宗伯、龙观察十数辈为世名臣。又遴得节妇贺、刘若而28人,表宅里,教化大行。

三载考绩,擢南京户部主事。从游吕文简29先生之门,嚅哜30道真,涵咏圣涯。逾年改刑部,数月擢户部员外郎,监兑南畿、苏松诸郡。而袁永之里居矣,妻党构诬之,公力为白已。擢四川佥事。取道里门,脾病大作。再逾年为丁酉(嘉靖十六年,1537),入蜀,则代公者久矣。部使者大比士,留公为録文以式。其冬,如京师待除。司寇杨公遣子守鲁、守愚从学,卒为闻人。戊戌(嘉靖十七年,1538),除河南,分巡河北三郡,绳贪墨31,苏单赤32,申枉抑,兴学校。数过崔文敏、何文定33两先生,考德问业。诸孝廉甯策辈著録弟子籍,河朔为之响应。会上南狩,次卫辉,而行宫火。火自宫发,于外无预。而先时中涓34索抚臣贿,连手萦之。公排众而入,扼其魁吭数之曰:“何物?”细人当辇下35,辱大臣,众始戢。翼日,忽旨内降,逮公及巡抚、按臬七人,杖而削籍。后陆中尉向人道其事,盖中涓流言,荧惑上听,故及于难。而公角巾衡门36,夷然自畅矣。

辛丑(嘉靖二十年,1541),郡臣请修《兴都典制》,则顾司寇华玉37主其事,而公与颜亳州维乔、王裕州稚钦载笔38,皆楚之望也。公所论撰最多,书成,赐金币之赐。乙巳(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郊庙,大赦,复公章服如故。里中从学者数十百人,去而为显官,以文行。名家若刘方伯侃、魏进士良知、董郡丞良卿、朱令朝相、马令政、田令登庸、夏令崇诚、郝广文承志,其著者也。隆庆初,朝臣请录叙耆旧,公年六十有七,不欲烦以事,特授太仆寺少卿,致仕。诸言事得罪京朝官如罗达夫、杨用修,赠不过五品,惟公等数人由外寮晋九列,阶中宪以上,其闻望殊尤可知已。

所著诗若文近百卷,《京山县志》二十有三卷。弱年师古,晚节匠心,不因循寄人篱下,耳目所接家国忧喜之事,播在声诗。大篇短章,讽咏虚室39,侍儿从旁录之。或有句而无章,章成而无草,草强半亡失不问。客请公绪正40,公言:“吾游戏翰墨且以永日,宁与雕虫童子关健耶!”嘉、隆以来才人,若胡元瑞《诗薮》、顾玄言《国雅》、李时远《诗统》、余汝成《百家诗》、谢少安《诗抄》、李于田《艺圃江山人风雅》,公诸体咸入选;全篇则高仲武之《间气》,殷丹阳之《英灵》;摘句则王融之采柳恽,沈约之録王筠,方诸古人,奚翅41无愧色哉!序公集者,若崔仲凫、顾华玉、王元美、高伯宗、刘正言、陈玉叔诸君子盛相推许。越人王梦草、吴人方尚赟、赵人宋登春负笈载酒,虚往实归。吾邑二百年文献,天授公造草昧42矣。

蚤孤,终慕父母,言泪恒并。严事布政公,既贵且老矣,鞠躬屏息,不呼前不前,不令去不去。布政公意乌猝嗟43,子孙辄长跽移日,莫敢一言,公随为长跽谢,而布政公甫霁威。兄弟同宦于朝,岁时割俸,稍相贻曰:“吾禄不逮父母。伯兄,吾父师也,一饭能忍忘之?”

郭有盗警,公仗剑督家人往御,盗遽遁。布政公没,齐衰44三年,丘嫂45郝夫人、方安人执小叔礼甚恭,潘宜人象之后先,白首协和。布政公冢子46、侍御史、赠光禄卿宗茂少公十岁,有籍、咸47之契,迎之永新邸中谈道程艺。光禄公日闻所未闻,旋登第,为御史,愤分宜48浊乱朝政,露章49劾奏,实公旧相评议也。光禄公没,覆护50其子孙与仲兄子孙恩隐周渥51。宗党千人,错居四境,或不识面,公撰日率以展六代墓,为文勒石。跸墓域已,置酒大会,为凡授仲子谱其世系,有无相通,庆吊相问,仁让之风师表百里,嘉禾52同颖骤见名田中,是孝弟之徵也。

翰林体贵倨53,年少不无矜尚54,公布袍浣补,菘菜鲍鱼不厌,徒步往来,以为常所。莅官,请谒绝路,白昼垂帘,门阶阒静;罢归,吏民怜念,送故甚丰,坚拒不内;居止,附身所须无长物也。久之,子孙为公经纪,而廛亩差具。熊太仆应祥语人:“王汝化非三寸不律,是腹笥五经,不堪救饥也。”食指55繁,邑屋迫隘,诸子出就别第。一夕,载敝簏数事而去,公笑曰:“张岱分财56,封置箱中,张减随后改易。吾所不如,然亦不为陆贾,烦汝曹给人马十日酒食57。”其清约如此。

公虽文士而明甄故实,练习律令。黠吏抱讯牒58百数,尝公一览而尽暴其舞文舞法59者若干条,吏咋舌敛手。同舍郎监贡金,公目左右,此一铤,觉有异,投之火,则赝物也,众骇若神。亢村行宫,公为植走马步地,计马足赋功,区段60次第,不失尺寸,郡倅不如。约缚而杖之事,力数万人,无吴哗61失次者。其在南雍,宸濠犯顺62,将下金陵。金陵奸人私与通,将吏戒严,公策安庆城坚,守将杨崔辈饶胆略,濠难飞渡,果如其言。施中夷黄中叛楚63,宪使王公提师征之,谒公问计。公以桃源夷相譬,王公唯唯,夷卒降附。日著芒屩,斋前习行,示诸子孙安不忘危,犹陶公运甓64之意也。

嘉靖初,柄臣不悦王文成65,抨击纷然,公草疏且上,同志者尼之,“是徒为文成树敌耳!”乃已。其论汤武放伐有惭德,论昭烈取刘璋非过,论程正叔覆舟66不宜正襟危坐,论罗文毅、李文达弹事67非孔子亲故之道。悉本天理人情归于正直忠厚,识者韪之。渊源所自,得之泾野先生68深矣。

游峨眉,遇道人韩飞霞;还山,遇雪蓑翁,领受秘密,旁综服食吐纳之术。蓬首缓带,屏绝人事,跨积寒暑,坐榻为穿,以故屡构危病,分必死,而迄无恙。身长八尺,肥白如瓠,须髯如戟,腰带倍人,而步履矫健。太和、太洪两山峭峻摩天,却杖而登,少年瞠乎其后。庭无日无客,客亦无所不有,酬酢69谈谐,观博弈胜负,虽午夜不欠伸。风日清美,心赏谐会,则呼二三子及门人、密戚70,舁篮筍71,拥轻盖72,放浪山水间,一弹一咏,兴尽而返。始雄于饮,偶醉小剧,敕断酒,不复进。年方强仕73,无故而投之林壑,若塞翁马、海翁鸥,得丧浮沉,未尝关怀。

世宗崩,遗诏至,号哭失声,哀感路人。阨穷不悯,遗佚不怨,何以尚此?布政公之得谢也。邑父老为社者九人,公年五十有五,以司马公例入。万历甲戌(万历二年,1574),为会者五人,先太父南台公、祭酒公七十有三,次之。壬辰(万历二十年,1592),会者七人,公年九十有一,祭酒诸尊宿相踵逝,而公岿然独存楚。台臣前后以才人荐者章十馀上,奉诏存问者至再。乡礼公大宾财一赴,虚席待者四十年。

卒之前期,日与少子宗宁扬仡姓命之学,宗宁辞理清举,公为解颐已。闻周元公父入祀学宫,喜而为纪之已。梦伏羲、有熊二帝召为九日饮,促宗宁视日早暮,俄大星陨,公遂卒,万历乙未(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三日也。年九十有四。距其成进士之岁七十年。父老传有形家74望灵济山,是当出异人。公家其下生75时,继祖母张梦陈宜人手捧二日,则公兄弟当之矣。齐武帝有言:“百年人何可得?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76然而“名德不昌,遂有期颐之寿”77,如褚炤所恨;抑“处士无才,能图作大老子”,如沈曇庆78奚贵焉。

某慕郑庄之为人,好称说长者,奔走四方三十余年,于兹其有琬琰79为心,玄黄成朵,出则龙光,处则鸿仪,历五朝,垂百年,子孙蕃硕,龙凤虎豹,未易优劣,下逮曾玄,身亲见之,如公戬榖纯嘏80者,天下一人而已。耄耋必八座81三公,专使临视非是,与庶老同。窃议古养老礼,□序年德不以官秩为限,安车蒲轮徵公,备三老,袒割82馈食人瑞国华,其在斯矣。而未有为言者少卿四品没有赐祭,又以虚位不与,壮不显庸83,终不备物,是缺事也。然公所以不朽,安借此乎?明兴谥文靖者,若萧山魏冢宰、洛阳刘少师两公,年逾九十,公位逊而齿德俪之。邑缙绅大夫学士仿汉东京清议,谋所以易公名者,某请用两公谥,佥以为允。

诸子孙复委某状公。忆沈隐侯84云:“谢安石有碑无文,缘时之丽藻。”某何斯人,而任斯役?先妣嫡夫人为公从女弟亡妻,赠淑人,为光禄公仲女,为公从女孙,有少不诔长之义,固辞不获。悉数公嘉言善行,更仆未终,第按少子年谱、诸孙笔记,述其大略。如右金石竹素85,图芳撰德,以俟夫命世立言者。

潘宜人先公五十一年卒,继张孺人,俱先公卒。最公子七人,女二人,孙七人,孙女七人,曾孙十有八人,曾孙女七人,玄孙四人,玄孙女九人。晨兴,乳媪抱诸儿女来,盛以大箕,环列几筵,公递摩挲,一味之甘,分而食之,跳踉蹄笑,胥公丹棘青裳86也。

子,一曰宗予,二曰宗彦,三曰宗教,四曰宗休,五曰宗宁,六曰宗楚,七曰宗兖。宗教早卒。长女适杨太学皞子、叙州府知事廷策,次女适唐任丘县丞人子、邓州同知应莲。予、彦、教、楚,廷策,妇潘出也;休、宁,张出也;兖,谢出也;应莲妇,陈出也。

宗予,广西藤县丞,先公卒,倜傥瑰玮,治行流闻,事公就养无方87,舆论谥曰“惠孝”。妇袁引礼舍人章女,年十八矣,娣姒中首称寿母焉。子四人:曰超、曰凖、曰垣,俱太学生;曰召,茂才,公命为宗楚后。女二人:长适魏典膳鹏子,奉祀良度;次适董郡丞良卿子、茂才敩垣。二女,袁出也;超、凖,贰室黄出也;召,贰室宗出也。超,妇廖平湖丞亨女,子一人,应硕;女三人:伯适董茂才定之,即敩子;仲适景陵邵宗易子、茂才维垣;叔适魏茂才凖子、茂才翼明。应硕,妇魏即良度女,有二女:一字孙郡丞鸣教子讽,一未字。凖,妇杨即廷策女,子二人:应秩,妇魏茂才试女;应葵,未聘。女二人,长未字,次字潘茂才曙子文灿。垣,妇朱宣平令朝相女,子五人:应翼,举乙酉乡试;应轸、应奎、应壁,俱茂才;应箕,女二人,长适马茂才呈极子、茂才俊,次未字。应翼,妇廖茂才润瑞女,有二子一女,长子銮,次亶。应轸,妇谢儒官懋赏女,有二女。应奎,妇高太学思让女,继吴茂才天授女。应壁,聘唐郡倅尧臣女,未二十而多子,甫三十而举,孙亦以垣为首。

宗彦,嘉靖壬子科举人,先公卒,德宇宽裕,词□景焕,侍公疾罢,不应试。妇秦贡士宗道女,贰室李隐君南女。子一人,曰塗,茂才,先公卒,妇杨瓯宁丞荫女,子三人。应聘,廪生,妇廖茂才润玺女。应召,茂才,妇刘封御史希皋女,有二子二女:长子玄邑,诸生,聘董茂才啓女;次子庆,未聘。公初得玄孙,故名之玄。长女字屈州守仰之子,子伛;次女字胡孝廉机子其煌。应扬,妇孙监事呜和女,继彭太学三省女,继胡茂才宗渭女,有二女:长字茂才彭鲲化子孔比,次未字。

宗休,茂才,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亦以侍公疾,辞不就试,学使者高其行谊,赐一级,为儒官,后公四年卒。妇潘宜人弟处士辂女,子一人,曰制,万历甲午科举人;女一人,适潘茂才国修子达,与制同举,颂福善者取为口实焉。达,今为成都尹。制,妇孙鸿胪呜谦女,继陈应城茂才邦宾女,继李某少弟中书舍人维楫女。子三人:偶亶,聘余长男太学营易女;干亶,聘茂才魏九扈女;天亶,聘明经孙凤翥女。女三人:字某,字某,皆某外孙也。

宗宁,茂才,经德不回88,有古人风。妇周潮州通判延祚女,子二人:鄄、郢,俱未聘,侧室李氏出;女一人,侧室陈氏出,适李茂才维翰子、茂才自实。

宗楚,嘉靖甲子科举人,先公卒。某同社同举,崖检峻挺,而闳览博物,与仲氏可谓并得公笔。妇胡赠太守钝女,未三十夫丧,矢志不更二庭,今年六十矣。有司屡旌其门。子一人,即召。女二人:长适廖茂才润瑜即亨子,次适张尚宝崇伦子、同州同知衷。召,妇马麟游令政女。子四人:应侯,茂才,妇潘即达女;应锺,聘刘茂才挺女;应列,聘胡茂才栻女;应门,未聘。女二人,长适李茂才锺阳子滋至,次未字。

宗兖,楚典仪,先公卒,举止酝藉,襟情朗豁。妇谢昆明丞友益女。子一人曰赫,茂才,妇方茂才勖女。子一人,应良;女二人:长字郝给事敬子前石,次未字。

公卒之八年壬寅(万历三十年,1602)岁十有二月二十有五日,葬于归德。山抱丁负癸。凡六十一年,而践宜人同穴之信云。

【注释】
①见《大泌山房集》卷一一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3册,齐鲁书社1997年1月第一版。
②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京山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博闻强记,与同馆许国齐名,馆中为之语云:“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万历三年外放陕西参议,迁提学副使,历河南、江西、四川参政,进浙江按察使。浮沉外僚几三十年。天启初,以布政使家居,年七十余。召修《神宗实录》。累官礼部尚书,告老归。卒于家。乐易阔达,文章弘肆,卓负重名垂四十年,然多率意应酬之作。有《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及《史通评释》等传于世。
③京山县:今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
④占籍:古时指上报户口,入籍定居。宋·梅尧臣《送韩钦圣学士京西提刑》:“昔在汉家时,近亲多占籍。”
⑤宜人:封建时代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宋代政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代七品官妻、母封宜人。明清五品官妻、母封宜人,祖母封太宜人。
⑥端审:稳重谨慎。《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⑦参质:参考质正。
⑧敏赡:机灵多智,敏捷而丰富。
⑨暗写:即默写。
⑩邵亮:即“韶亮”。俊逸开朗。《陈书·陆琰传》:“时年二十馀,风神韶亮,占对闲敏, 齐 士大夫甚倾心焉。”
11南雍:明代称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雍,辟雍,古之大学。
12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13许宗鲁(1490-1559),字东候,号少华,陕西咸宁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升监察御史。嘉靖初年,巡视湖广学政,以义训士,省中风气为之一变。其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再移抚辽东,甚得辽人信赖。嘉靖三十一年(1552),被劾致仕归里,筑草堂,积图书,赋诗工书法。著《许少华集》、《辽海集》、《归田集》等。
14高流:才识出众的人物。时誉:时人的称誉。
15姚涞(1488—1538),字维东,号明山。浙江慈豀县人。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状元。天资出众,勤学苦练,博闻强记。授翰林院修撰。因大议礼事件被罚廷杖。后充经筵日讲官,升左春坊左谕,奉敕校注《累朝宝训》。晋升学士,出任乡试主考官。次年,为父奔丧,因过度悲伤而去世。赐祭葬。有《明山集》。
16中秘书:宫廷藏书。《汉书·成帝纪》:“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
17杨文襄:即杨一清,字应宁。少年时以神童荐为翰林秀才,后为太子太保,死后谥文襄。  张文忠:即张孚敬(1475—1539),字秉用,永嘉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大议礼”事件后进入内阁。累官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忠,著《张文忠集》十九卷。
18名素:指素有名望的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
19退然:柔和,柔弱。谦卑,恬退。  谢不敏:因自己没有才智而辞谢。常用作谦词,表示婉言推辞。
20原:宽恕,赦免。  逋稞:即“逋课”。欠交的赋税。
21检行:查验巡行。  禀赐:官家的赐与。
22盗薮:强盗聚集的地方。
23租调:租和调。古代的税制。
24抄:掠取,抢掠。卤:同“掳”。
25履亩:谓实地观察,丈量田亩。
26觭(jī):偏,偏向一边。
27要束:制约;管束。《明史·梁震传》:“继瑾(李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
28若而:若干。《左传·襄公十二年》:“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
29吕文简:即吕楠(1479—1542),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举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累官礼部侍郎,持正敢言。学宗程朱,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三十余年。谥曰文简。著《泾野集》三十六卷。
30嚅哜:谓吟诵,品味。
31贪墨:贪污。语本《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杜预注:“墨,不絜不称。”指贪官污吏。
32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赤,赤子,指老百姓。
33崔文敏:即崔铣,字子钟,安阳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瑾败,召为经筵讲官。嘉靖初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历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卒,谥文敏。  何塘(1474—1543),河内县人。字粹夫,号柏斋,又号虚舟,世称柏斋先生,官至南京右都御史。弘治十四年(1501)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为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任翰林院编修,主撰《孝宗实录》。正德四年(1509),升修撰。以忤旨改谪开州同知,升东昌府同知。正德十二年(1517),辞官返乡。嘉靖元年(1522),起为山西提学副使,改任浙江提学副使,升太常寺少卿、太常寺正卿。官至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事。谥文定。
34中涓:官名,亦作涓人。《汉书·曹参传》:“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颜师古注:“中涓,亲近之臣,若谒者、舍人之类。涓,洁也,言其在内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盖亲近左右也”。后世一般用作宦官之代称。
35辇下:即“辇毂下”。在皇帝车驾之下。指代京师。
36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指归隐。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屋舍。也指隐士的居处。
37顾司寇华玉:即顾璘(1476—1545),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广平知县。正德四年(1509)知开封府。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著《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
38载笔: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
39虚室:空室。比喻心境。
40绪正:谓理出头绪,排正序次。
41奚翅:即“奚啻”。何止,岂但。《孟子·告子下》:“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42草昧: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犹创始,草创。
43意乌猝嗟:意乌,怒吼声;猝嗟,通“叱嗟”,怒斥声。指厉声怒喝。《汉书·韩信传》:“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
44齐衰:亦作“齐缞”(zīcuī)。丧服。
45丘嫂:大嫂;长嫂。《汉书·楚元王传》:“高祖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轢釜,客以故去。”颜师古注:“张晏曰:丘,大也,长嫂称也。”
46冢子:即嫡长子。冢,大。《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预注:“冢,大也。”大,音“太”。
47籍、咸:取自晋代竹林七贤之中的阮籍、阮咸叔侄之名。这里借指叔侄关系。
48分宜:指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49露章:公开奏章纠举内容,让被弹劾的人知道而服罪。
50覆护:保护,庇佑。
51恩隐:犹恩私。恩惠,宠爱。周渥:丰厚。《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袭养兼年,恩隐周渥。”
52嘉禾: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孔传:“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孔颖达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
53贵倨:亦作“贵踞”。本指尊贵倨傲,也指尊贵者。
54矜尚:夸耀。也指骄矜自大。
55食指:指家庭或家族人口。明·钱子正《溪上所见》:“家贫食指众,谋生拙于人。”
56张岱分财:按,《南齐书·列传第十三·张岱》:“岱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复改易,如此十数年。”
57按,典出“陆贾分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 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后因以“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
58讯牒:审问的笔录。《南齐书·崔祖思传》:“廷尉诚非释之,宁容都无讯牒。”
59舞文舞法:即“舞文弄法”。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60区段:段落。《南史·儒林传·严植之》:“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讲説有区段次第,析理分明。”
61吴哗:应为“讙(huān)哗”之误。喧哗;大声说笑或叫喊。
62犯顺:违背情理,违反正道。这里指叛乱。
63按,今恩施市为明朝施州卫治所。辖三里五所三十一土司。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罗镇守百户所峒长黄中叛乱。
64运甓(pì):甓即砖。《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内。人间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65王守仁(1472—1528),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封“先儒”,奉祀孔庙。弘治十二年进士,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并主考山东乡试。后因弹劾宦官刘瑾,谪为贵州龙场驿丞。不久,赦归为江西庐陵知县。此后,历任南京刑部、吏部清吏司主事,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又巡抚南赣、汀、漳等处。50岁时升至南京兵部尚书。晚年又总督两广军务,病死归途。著《王文成公全书》38卷。
66按,《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程正叔(程颐)度江,中流风浪忽起,怡然不动,有负薪人问之曰:‘公是舍后如此?达后如此?’程异而欲与之言,则已去矣。”
67按,成化二年(1466)状元罗伦名震京都。三月,会大学士李贤(李文达)丁忧夺情,罗伦诣其私邸,告以不可。数日,上书疏谏,陈起复之非,“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先王之礼事其君。”得罪宪宗,夏五月被贬官,谪福建市舶司(泉州)副提举。
68吕柟(1479—1542),明学者、教育家。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因宦官刘瑾窃政,引疾返乡。后复官,纂修《正德实录》。又贬山西解州判官,摄行州事,居解梁书院从事讲学。嘉靖六年(1527)升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尚宝司卿。十一年升南京太常寺少卿。十四年调国子监祭酒。次年升南京礼部侍郎。一生重视讲学。著《泾野子内篇》、《泾野集》等。
69酬酢: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易·系辞》:“是故可与酬酢。”
70密戚:亲属,亲戚。
71篮笋(sǔn):竹床,竹轿。
72轻盖:指车盖。借指轻车。
73强仕:四十岁的代称。语本《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74形家:旧时以相度地形吉凶,为人选择宅基、墓地为业的人。即堪舆家。
75下生:梵语。谓菩萨自天上界降生于下界。
76按,《南史》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二·齐高帝诸子上·豫章文献王嶷》:“嶷妃庾氏,尝有疾,瘳,上幸嶷邸,后堂设金石乐,宫人毕至。登桐台,使嶷着乌纱帽,极日尽欢,敕嶷备家人之礼。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复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因相执流涕。”
77按,《南史·褚炤传》:“使彦回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有期颐之寿。”期颐,百岁老人。汉·戴圣《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78按,《宋书·沈昙庆传》:“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常谓子弟曰:‘吾处世无才能,政图作大老子耳。’世以长者称之。”
79琬琰:琬圭、琰圭。泛指美玉。喻指品德或文词之美。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80戬榖:即戬毂。《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毂。”(戬,福;毂,禄)朱熹集传:“闻人氏曰:‘戬与剪同,尽也;毂,善也。’”释为尽善。  纯嘏(gǔ):大福。《诗·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其湛。”朱熹集传:“嘏,福;湛,乐也。”
81八座:东汉至唐代一般以尚书令、仆射、六曹(部)尚书为八座。清代则用作六部尚书的代称。
82袒割:袒右膊而割切牲肉,古代天子敬老﹑养老之礼。语出《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
83显庸:犹显用。
84沈约(441—513),字休文,武康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谥“隐”。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85竹素:犹竹帛。多指史册、书籍。
86丹棘:忘忧草的别名。古代大理寺植棘,因以借指大理寺。  青裳:犹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古人常用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87就养:侍奉父母。《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孙希旦集解:“就养者,近就而奉养之也。”
88经德不回: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会,违背。语出《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