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作被《续修四库全书》采录的永兴学者易本烺

 鄂中京山 2020-08-15
国家级经典图书总汇《续修四库全书》收录了清朝道光年间举人、国史馆编修、“南庄六易”中学问最为渊博,建树最大的易本烺的著作一一《字辨证篆》十七卷。

《续修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书?在中国文化领域有什么重要地位?首先要了解一下《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中期集中以纪晓岚、陆錫熊、孙士毅等为首的全国知名大学者和4000名抄写人员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主要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编纂,经十年始成。共收入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内容极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但其编纂的目的在于宣扬有利于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图书,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著作,多实施抽毁或窜改,以至排斥不录,并加禁毁。全书缮写七部分藏文渊、文源、文津、文宗、文汇、文溯、文澜七阁。文汇、文宗都毁于战火;文源被英法联军焚毁;文澜所藏亦多散失,经补钞得全。1934年,商务印书馆选印232种名《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四库全书》是一部集中国二千多年文化之精萃,品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大型丛书。就笔者视听所及,京山学者的著作被录入《四库全书》的有明朝隆庆年间进士、吏部尚书李维桢的《大泌山房集》130卷;万历进士、著名经学家郝敬的《谈经撮》和《四书杂全》等;崇祯年间进士、官江西兵巡道按察司副使杨鼎熙的《礼记敬业》。杨鼎熙不是永兴人,由于仰慕永兴的风水,死后葬于南庄村团山北、陈山东南。易本烺有诗《拜杨佥寺鼎熙墓》:“陈子山前马鬣封,谁知地下有儒宗。一篇《敬业》登天禄,百代经师重辟雍。身后殊荣稽古力,冈头坏道牧儿踪。可怜麦饭无人奠,大鸟飞来泪满松。”诗中的“儒宗”、“登天禄”就是指他的著作被收入了《四库全书》。据明末清初大学者朱彝尊《经义考》载,《礼记敬业》收入《四库全书》,其中精要的内容收入皇帝钦定的《礼记义疏》。李维桢、郝敬、杨鼎熙的著作能收入国家经典《四库全书》,说明他们是大学者,这是京山的骄傲。

《四库全书>编纂以来,数代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多次倡议续修.。嘉庆初年,浙江巡抚阮元利用自己的薪俸在江南采购《四库》未收书170多种,向朝廷进呈,并撰《四库未收书提要》,是乾隆以后对《四库全书》拟将补修的开端。
  
光绪十五年(1889年),翰林院编修王懿上书提议“重开新馆,续纂全书”,此后,喻长霖、孙同康等也都有续修之意。
  
1919年,叶恭绰赴欧洲考察,动议影印《四库全书》,金梁复以为“书不宜续,目则宜修”,建议将“二百年来新出书籍”“始存其目,以待后来”,二者皆因乱世未果。
  
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动议影印《四库全书》,以销售盈余“请海内通人,选择四库存目及为收书,刊为续编。”
  
1928年,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下属的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拟用日本退还的庚子赔款将续修《四库全书》之事列为课题,并开始购求古书。
  
同年12月15日,当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也曾提出“以垫私产”,对《四库全书》进行影印、增补、续修的倡议,但因日寇侵华,时局动荡未果。只有北平一些学者为续修拟定了相当一部分乾隆以后著述提要,总算为近百年来未能实现之各种动议、各种筹划留下了一点实绩和见证。
  
为什么要续修《四库全书》?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1911年)以前,中国学术又积累了大量成果。清中期的“乾嘉之学”是清代学术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纪晓岚、戴震等均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受体例限制,他们的著作不可能收入。清后期尤其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因受国事陵替的刺激和西方思想的冲击而另辟新境,新思潮层出不穷,形成从魏源到章太炎的新学;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归,考古发掘使竹简帛书重见天日,秘藏民间和以稿本形式流传的优秀著作不断面世,以上这些数量可观的古籍都还来不及系统整理。通过编纂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既可为《四库全书.》匡谬补缺,又能继往开来,对清代乾嘉至辛亥革命前的学术文化发展进行新的归纳总结。

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兴旺盛世得以实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续修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从1996年到2004年,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历经8年时间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实现了200多年来广大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梦想和夙愿。

《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分类,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

易本烺的《字辨证篆》编在第240册小学类,是影印湖北省图书馆所藏的同治八年刻本。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发文介绍:“易本烺是清代嘉道年间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的研究(小学即研究文字的学问,如《说文解字》之类,编者注。),《字辨证篆》是他文字学研究的力作,他以《说文解字》为本,重在研究汉子在隶变以后的应用情况。他在这部书中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汉字隶变以后的种种发展变化,同时还指出汉字在隶变以后的各种误用现象和汉字书写形式的变化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隶变的规律做了表述。”这一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说明了易本烺是一个在文字学研究方面很有造诣的大学者。京山人著作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的还有郝敬的《论语详解》(第153册),其他尚未发现。

易本烺,字眉生,易大醇次子,道光乙酉拔贡,乙未举人。戊戌会试,以额满落选,挑取国史馆誊录。后屡荐不第,遂专意纂述。由于他长期从事誊录工作,对文字学有很深的研究,终于撰成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并录入国家经典丛书的力作。除文字学外他的诗也写的很好,特别是《京山竹枝词十七首》写的十分清纯丽婉,是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著有《诗文别外采集》200余卷。同时他对方志学也很有研究,撰写的《云杜故事》和《纸园笔记》为修纂光绪8年版《京山县志》留下了大量资料。从有关资料获悉,据粗略统计目前网上古籍书店销售的易本烺的著作有16部共80 多卷。

易家是科举之家,在他的先人和同辈中出了不少举人、进士,他的同胞兄长易镜清就是进士出身。易镜清对小学也很有研究,他撰写的文字学专著《字孳补》,可能由于因病或者去世没有完稿,易本烺进行了补修。当前各地古籍书店销售的《字孳补》是根据同治9年刻本影印,标注“易镜清撰,易本烺补”。易本烺的学历不高,仕途坎坷,官做的很小,可他却是易家的佼佼者,是学术造诣最高的一位。由此可见靠八股文取士不知埋没了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人。

可惜的是,文化革命初期,将易家所存古籍书稿用拖拉机拖到王场管理区焚烧了,那里面该有多少国家级的文物和书稿啊!

我们终于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到了一位著作进入了国家级经典丛书的永兴大学者易本烺,永兴还有没有被《四库全书》收录作品的学者呢?目前尚不敢断言。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