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是被雍正下毒弄死的?反对派的小道消息和大字报,可信度存疑

 剧透历史 2020-08-15

雍正是清朝最出名的勤政皇帝,据说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精力全扑在政务上,没多少时间搭理后宫,因而儿女数量比不上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

但就算这样,在当时很多人心里,雍正依然不是个好皇帝,原因不外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争得太激烈,对于最后的胜利者,人们习惯性地怀疑他心机深沉,冷血残忍。

这倒也不全是错觉,雍正的心机的确够深的,否则怎么可能笑到最后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且他对待政敌八爷党及潜在威胁者的手段,也真是挺残酷的。

人们不敢当面议论这些事儿,私底下可就难说了,于是经由这帮人的口舌,雍正身上生出了很多离谱的野史传说。

一种是得位不正,矫旨登基,说是康熙遗诏上写着的本来是传位“十”四皇子胤禵,却被雍正串通步军统领隆科多,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胤禛,一字之差雍正就当上了皇帝。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满清正式的文书除了汉字之外,还要满、蒙文字同时书写,汉字的“十”容易改成“于”,满、蒙文字可不是同样的书写方式,根本改不了。

另一种更离奇了,说康熙是被雍正弄死的。这显然更是种毫无根据的污蔑,为啥?因为康熙是怎么死的,史料上记得清清楚楚。

历朝皇帝身边,几乎每时每刻都跟着史官记录其言行举止,包括哪天跟哪个妃子睡觉啦、哪天身体不舒服啦之类的,康熙也不例外。记录他每日生活的《清圣祖实录》中提过,康熙50多岁时身体就出了问题,右手偶然失灵,时有头晕目眩、小腿浮肿的症状。这种描述,有点类似中风前兆。

这也是人到老年十分正常的反应,经过宫中御医的精心调养,康熙暂时恢复了,但病根已经埋下。实录中有一天的记载是“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并且“心跳之时,容颜顿改”。

这已经相当严重了,即使搁在现代,也得去医院好好检查一番了。当然啦,康熙倒也不是不重视,他的医疗条件在清朝是顶尖级别,享受着御医们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但和现代始终没法比。

况且当时康熙已经接近于70岁,早就已经是退休年龄了,还勉强撑着处理繁重的国政,而且还是当时世界第一大的帝国,该处理的政务也不敢放手给别人,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形身体再怎么调理也难真正见好。

也许正是因为身体每况愈下,康熙对儿子们尤其是太子的猜忌之心才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九子夺嫡。儿子们争来斗去,康熙内心也不好过,时常被这些不孝子气得半死,这无疑让他的身体更差。

人一上年纪,求的就是个心平气和,若是长时间处于焦躁中,原来没病也会生病,若是原来就有病,更会加重三分。

康熙六十一年冬,时年69岁的康熙不服老,想要重现年轻时候策马奔腾的豪情,兴致勃勃地带着后宫妃嫔、皇子皇孙们去南苑南海子皇家猎场打猎,被冷风一吹,得了风寒,便立刻赶回畅春园召御医诊治。

但病情还是恶化了,康熙自知大限已到,速召诸子至御榻前,后事还没交代完就驾崩了。传位于四皇子胤禛的遗诏是由隆科多公布的,不是康熙亲口所说,再加上某些有心人的推动,才会有雍正矫旨、毒杀康熙这两种传闻。

上面已经说过,修改圣旨太难,雍正没有实施的条件。至于毒杀康熙,完全是无稽之谈,估计就连一心找雍正麻烦的八爷党都不信。

因一场风寒而丧命,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古代却很常见。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还好一点,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或小孩,死于风寒的实在太多。

康熙纵然是霸气侧露的帝王,身体上也是快70的古稀老人了,别说生病,不生病也有可能忽然去世,这把年纪在古代算得上高寿。亲历此事的意大利人马国贤,也在自己的日记中不相信有康熙被毒杀的可能性。

从以上内容,咱们可以得出结论,康熙之死,一是因为风寒,二是因为寿数到了,和雍正没有半点关系。

再说雍正也没有必要铤而走险,他的表现一直不错,康熙对他挺欣赏,他的胜算很大,不需要通过那种方式上位。

诸子争夺储位的过程中,雍正犯的错误最少。他深谙不争是争的道理,韬光养晦,低调行事,对太子胤礽表现得有情有义,不像八皇子胤禩那样吃相难看,这博得了康熙的好感,

最重要的是,雍正务实,极有政治才干。八爷党忙着争位的时候,他忙着完成康熙交给的任务,追查大臣们的亏空,充盈国库。在他的努力下,康熙晚年钱粮严重亏空的状况得到改善。

虽然康熙上了年纪之后不复年轻时候的英明,但他还没昏庸,知道大清需要什么样的继承人。大清皇帝,不用像八皇子胤禩那样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更不用有什么文才,但必须守得住基业。

由此可见,传位于雍正本就是康熙的意愿,雍正没有任何理由弄死他。反而康熙健健康康地活着,到最后亲口说出雍正是继位人,才最符合雍正的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