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为什么要秘密立储?比嫡长制更高明!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嫡长制是古代汉人的主流立储制度,从周朝起就开始施行,历代沿用。虽然会有人诟病这种立长废贤的制度有失公允,但嫡长制确实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夺位矛盾,保证了权力和财产的顺利交接。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在康熙以前并没有固定的立储制度,所以皇位继承一度混乱不堪,差点殃及国本:清太祖努尔哈赤因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导致死后皇太极与多尔衮争权;清太宗皇太极未立储而暴亡,导致死后皇弟阿济格、皇长子豪格等剑拔弩张,差点酿成大祸;顺治帝二十四岁病死前也没有建立继承制度,临终前才匆忙立了第三子玄烨为储君,原因则是玄烨出过天花,安全系数高。顺治和康熙都是庶出的幼子,这表明清廷在立储问题上并没有长幼、嫡庶之分。

康熙帝吸取了先辈的经验教训,22岁正当壮年时就立了2岁的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和先辈们不同的是,康熙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深知早立储君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可惜的是,两立两废胤礽后,康熙晚年还是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储君争夺混战,这也是康熙为帝生涯的最大败笔。

作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从储位斗争中走过来的雍正是踏着兄弟的鲜血登上皇位的,他更能体会到立储不当对皇权的妨碍和对政局稳定的危害。所以雍正必须开动智慧脑筋,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还真想到了。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在乾清宫召见文武大臣宣布了一件大事。原来雍正将立储谕旨密封在顺治帝手书的“正大光明”匾额后,规定等他驾崩后方可打开谕旨,由其中指定的嗣君继位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正秘密立储”。

秘密立储是雍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既有立储稳定局势的作用,又可以避免明立太子可能带来的弊端。储君得立,国本已定,人心也就有所归依;而不知道储君是谁,没有明确攻击目标,也就避免了皇帝与皇子以及皇子之间的冲突。秘密立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储君人选只有皇帝本人知道,所以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悄无声息地随时改换。

雍正驾崩后,皇子弘历按照正大光明匾额后密诏继位,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乾隆、嘉庆、道光相继采用了秘密立储制度,实现了政权的平稳交接。但随着清廷的衰落,清朝皇帝的子嗣越来越少: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光绪更是无子,所以秘密立储制度在清末也就没能继续沿用发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