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安慰要有个度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说句实话,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做事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甚至没有怎么进步,一直浑浑噩噩地平庸着。但是我们有时候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命运就是这个窝囊的模样,所以拼命尝试各种可能,想要摆脱目前糟糕的现状。可惜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沮丧、恼怒和不甘成为我们心情的主旋律。

我们并不会轻易放弃希望,哪怕仅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可以用来欺骗自己,也好过不知所措。只是辛苦过后,生活却一如从前尴尬,根本形成不了支撑信念的理由,我们难免感到郁闷和自卑。这个时候,我们太需要某种无条件的相信来让我们保持状态,继续生活。

这就是心理安慰存在的原因,它和希望有着类似的功效,能够在失败中打出一道照亮前方的光芒,让我们得以喘息。相比而言,心理安慰的获取比希望要快捷许多,在短期的情绪调节上甚至更加见效。所以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心理安慰完全有必要。

可是我们又往往太过于依赖心理安慰,好像一到感冒就拼命服用药片,想让自己尽快摆脱那些讨厌的症状。但就像药片的属性,心理安慰同样会产生抗体,从而使我们的问题更加难以改善。再说,安慰的本质是事情在无法改变以后的情绪转移。是结局,并不是方法。

过犹不及,心理安慰要有个度。一而再再而三地想通过心理安慰去解决问题和避免再次失败无疑是自欺欺人,不可能实现的臆想。安慰是失败的缓冲,而不是交接。在失败以后,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改变,可心理安慰却是在掩盖错误和教训。我们想要如果真的想要改变自身的问题,并且用更好的心态来挑战困难,就不应该过度地依赖心理安慰。

也许我们会以为,心理安慰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心理安慰实现的“解决”其实只是一种错觉,被放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无视问题,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面对问题,承认失败并且正确地对待失败的原因。太多的心理安慰只会蒙蔽问题,于事无补。

心理安慰当然有用,至少能够让我们在看清自己的时候假装自信。心理安慰的初衷没有错,但它必须过渡成为信念,并付出真正有价值的行动,才有意义,否则很可能反过来让我们习惯失败的感觉。心理安慰一旦到了那个程度,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最先想到的就不是如何成功,而是一定会失败,但是没关系。

心理安慰永远不能摆脱失败,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我们用得太得心应手,心理安慰就会演变成为借口,并且让失败增加几率。我们很可能一边告诉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一边却在按照以往的方式混日子。这样矛盾的做法,却在过度的心理安慰作用下看起来非常合理。

心理安慰,还是要适可而止。

本文写于2016年2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