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巴精神:做事要“科比”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作为科比·布莱恩特的标志之一,曼巴精神是家喻户晓的专有名词,也是飞侠整个职业生涯取得累累硕果的关键信念。很难说,因为科比才会有曼巴精神,还是曼巴精神成功塑造科比这个人物。但两者明显已经关联起来,成为密不可分的同一个概念。科比最大程度地定义曼巴精神所代表的具体内涵,把世俗成功需要的特质展现到极致,做足理想的工作榜样。所以科比,除了是青春,更应该是导师。

在科比的自述里,曼巴精神有五个核心,“热情、执着、严厉、回击和无惧”。这些结合科比的事迹,都很容易理解,而且非常具体,完全就是他的性格载体和反映。打职业篮球和普通人注定无缘,但大凡成功都有基本模式,道理可以相通。不过我们又和科比的情况不一样,除了个体上巨大无法超越的事实鸿沟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普通人往往是没办法把兴趣做成工作的。

不过把兴趣做成工作,这看起来很美好,但同样存在另一个版本的“人设崩塌”。所谓“距离产生美”,深入接触因为过度熟悉通常会带来意外的烦躁和抗拒。兴趣可以将就,或许还有梦想作为理由收获斗志,长期存在遥远的目标反而会模糊现实的艰难。可是一旦成为工作,苛刻和冲突,以及相关现实更残酷的真相就会出现,这是颠覆传统思维的毁灭性考验。但你看科比,或者说在曼巴精神的诠释下,不管是兴趣还是工作或者是兴趣变成工作,都不会对做事态度形成干扰。

当然任何好事都可以被反对者找出不和谐的另一面,再加上人无完人,作为综合效应历史前五的时代超巨,科比本身因为巨大的曝光度和话题性注定要充满争议。他那些特征突出的精神执行,也会被贴上不同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比的伟大正是基于“曼巴精神”这样的信念累积起来的,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联盟,除了乔丹球迷,影响后辈最深刻的唯二超巨,就有飞侠。曼巴精神确立一个派系,哈登、欧文、小托马斯、乔治、德罗赞,等等,也在老大的“率领”下,冲击自己最强的人生。

那毕竟都是些球员,可以非常直接地参照,但话题还是要回归普通人。或许你不是科蜜,甚至作为科黑,但没有理由拒绝科比身上代表社会积极的那一部分正能量,可能不是被冠以“曼巴精神”的称呼出现,而且在诸位的偶像和所欣赏的人物包括身边推崇的学习对象身上可以找到对应的存在。只不过,在科比的身体力行下,曼巴精神成为代表,却又打上专属的烙印。就像恩比德的“相信过程”,就是在普遍现象里提取概念。

一个人的智慧并不必参考学历,作为高中生,科比却简直就是哲学家。他那些被世界耳熟能详的语录,完全是一种强者的境界,励志却又截然不同于心灵鸡汤,非常适合调动情绪。可以想象,在吃瓜群众眼里都代入感十足的信念文字版,对于有心成功的奋斗者来说,感触和共鸣会是怎样地巨大。抛开偏见和极端粉丝带来的本能反感,就赛场表现看,科比是值得去全力学习的榜样人物,特别是在职场上,做事就该“科比”。

最后从营销传播的角度看,曼巴精神之所以备受瞩目,还是因为科比,具体说来,是科比作为时代超巨,是实力和偶像派的结合。如果没有那些潇洒拉杆和高难度绝杀,如果没有单场81分和连续4场砍下50+分,如果没有面对包夹仍然视为无物和投中那些别人投不中的进球,曼巴精神根本不会受到这样巨大的关注。首先有科比,然后才会有曼巴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